霜降的寒意一天天浓起来,黎明新城的田野覆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清晨踩在田埂上,能听到霜粒碎裂的“咯吱”声;仓库旁的“种子储备室”却暖意融融,架子上整齐码着今年留种的小麦、玉米、水稻,每个麻袋外都贴着标签,写着品种、千粒重和发芽率——这是明年春耕的“希望根本”,比粮食储备更金贵,一旦种子出问题,下一季的耕种就成了空谈。
整个联盟的重心都放在了“种储保障”上,每个人的动作都带着格外的细致。老周的农务组几乎住在了种子储备室,每天用“种子发芽箱”做测试,把不同地块的种子各取50粒,铺在湿润的滤纸上,恒温25c培养,第二天就要数发芽的数量;老郑的机械组在车间里改装“种子精选机”,给机器加装了三层筛网,能把瘪粒、碎粒和杂质全筛掉,只留饱满的优质种子;苏晚晴的医疗组拿着“种子检测仪”,逐袋扫描种子内部,看是否藏着病菌或虫卵;老河的船员们则在储备室里搭了保温层,又搬来两台取暖器,确保室内温度稳定在15c——种子怕冻也怕潮,温度低于10c就会冻伤,发芽率会骤降,没人敢有半点马虎。
老周蹲在发芽箱前,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数着滤纸上的小麦芽。“1、2、3……48!”他脸上露出笑容,在记录本上写下“东头麦田种子,发芽率96%,优质”。旁边的小王也在数玉米种子,却皱起了眉头:“周叔,南头玉米地的种子,50粒只发了42粒,还有3粒芽是黑的,好像烂了!”老周立刻凑过去,拿起发黑的玉米芽,放在鼻尖闻了闻——有股淡淡的霉味。他掏出“种子切片器”,把一粒没发芽的玉米种子切成薄片,放在显微镜下:“是霉菌!可能是留种时没晒透,有点受潮了!”
林墨刚好走进储备室,听到这话,立刻凑到显微镜前。“影响大吗?要是大部分种子都这样,明年玉米就没法种了!”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老周摇摇头,又取了南头玉米地的另外100粒种子做测试:“先别急,再测两批,要是整体发芽率能超过85%,挑掉坏种子还能用;要是低于80%,就得用备用种子了。”
苏晚晴拿着种子检测仪走了过来,对着南头玉米种子扫了一圈,屏幕上跳出“霉菌孢子含量0.3%,未超标,但需晾晒消毒”。“我调配点‘种子消毒液’,用淡盐水加少量高锰酸钾,浸泡10分钟,能杀死表面的霉菌,还不影响发芽率。”她说着,转身就往配药点走,脚步轻快却不匆忙——种子消毒是细活,浓度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
老郑的机械组也没闲着,小李正在调试种子精选机的筛网。“郑工,第一层筛网孔径2.5毫米,能筛掉瘪粒;第二层1.8毫米,筛掉碎粒;第三层是滤网,能滤掉灰尘和虫卵!”小李一边说,一边往机器里倒了一把小麦种子,种子通过筛网时,瘪粒和碎粒纷纷落下,留在传送带上的全是饱满的籽粒,像小珠子一样滚落进收集箱。老郑点点头,又在机器侧面加了个“风选口”:“再加点风选,轻的杂质能吹得更干净,保证选出来的都是最好的种子!”
可就在霜降前三天,意外突然发生了。小王在筛选水稻种子时,发现了几粒奇怪的种子——比正常水稻种子大一圈,颜色是深褐色,表面还有细细的纹路,放在阳光下看,居然泛着淡淡的荧光。“周叔!你看这种子!长得好奇怪,从来没见过!”小王拿着这几粒种子,跑到老周面前,眼里满是疑惑。
老周接过种子,放在放大镜下一看,心里瞬间沉了下去——这不是他们留种的水稻品种!他立刻让小王把所有水稻种子麻袋都打开,仔细翻找,结果在三袋种子里都发现了类似的奇怪种子,数量不多,加起来只有二十几粒,但每一粒都带着诡异的荧光。“林墨!苏医生!快过来!种子里混进奇怪的东西了!”老周的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紧张,手里的奇怪种子都在微微发烫——这绝不是普通的种子。
林墨和苏晚晴赶到时,老周已经把奇怪种子放在了玻璃皿里。苏晚晴立刻用种子检测仪扫描,屏幕上的警告灯瞬间变红,显示“未知生物活性,存在基因变异风险,禁止播种”。“是变异种子!可能是之前的溃穗变异体或落粒变异体残留的孢子,附着在正常种子上,发生了基因重组!”苏晚晴的声音都在抖,“这种种子要是播下去,长出来的作物可能会是新的变异体,不仅不结果,还会污染其他地块!”
林墨的心也揪紧了,他看着玻璃皿里泛着荧光的种子,立刻做出决定:“所有人听指挥!老周,带农务组把所有种子麻袋都倒出来,逐粒筛选,把所有奇怪的变异种子挑出来,单独装在密封盒里;苏晚晴,调配高浓度消毒水,筛选完的正常种子要全部浸泡消毒,再重新晾晒;老郑,把种子精选机的筛网换成更细的,再加上紫外线消毒功能,确保筛选时能杀死残留的孢子;老河,带船员们把储备室彻底打扫一遍,用消毒水拖地,所有工具都要高温消毒,不能留下任何隐患!”
“明白!”所有人齐声应和,种子储备室瞬间忙碌起来,却没有一丝慌乱——经历了多次危机,他们早已学会了沉着应对。
老周带着农务组的人,把一袋袋种子倒在铺好的帆布上,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镊子,弯腰逐粒翻看。小王的眼睛瞪得溜圆,生怕漏过一粒变异种子:“周叔,这里有一粒!泛荧光的!”他用镊子小心地夹起种子,放进密封盒里,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一样。老周也专注地挑着,手指因为长时间捏镊子而发酸,却不敢放慢速度:“大家仔细点,别放过任何一粒,哪怕只有米粒大小的异常,也要挑出来!”
苏晚晴调配好消毒水,浓度刚好能杀死孢子又不伤害种子。她和陈阳把筛选后的正常种子倒进大盆里,加入消毒水,轻轻搅拌:“浸泡15分钟,期间要搅拌三次,确保每粒种子都能接触到消毒水!”陈阳拿着木棍,按照苏晚晴的要求,定时搅拌种子,眼里满是认真——这是明年的希望,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老郑带着小李,给种子精选机加装紫外线灯,又把筛网换成了1.2毫米的细网。“现在这机器不仅能筛掉杂质,还能紫外线消毒,双重保障!”老郑启动机器,紫外线灯亮起,透过玻璃能看到种子在筛网上滚动,杂质和可能残留的小孢子被彻底清除。
老河的船员们拿着消毒水,把储备室的地面、架子、门窗都擦了一遍,连墙角的缝隙都没放过。小张拿着高温蒸汽枪,对着筛选种子用的帆布和镊子喷了一遍:“高温能杀死所有孢子,保证工具绝对干净!”船员们的衣服上沾了不少消毒水,却没人在意——只要种子安全,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整整一天一夜,所有人都没合眼。当最后一批正常种子消毒晾晒完毕,重新装进贴好标签的麻袋,放进储备室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老周拿着最后一次发芽测试的数据,脸上露出了笑容:“所有正常种子,发芽率都在90%以上,没有任何霉菌和变异迹象!”
苏晚晴也拿着种子检测仪,对着重新入库的种子扫了一圈,屏幕上显示“安全,无异常生物活性”。“变异种子已经全部挑出来,密封在特制的盒子里,埋到了远离农田的地方,不会有污染风险了!”
林墨站在种子储备室的门口,看着整齐码放的种子麻袋,心里满是踏实。霜降的寒意还在,但储备室里的温暖,却像一团火,照亮了明年的春耕希望。老郑走过来,拍了拍林墨的肩膀:“明年播种,有我改装的精准播种机和精选后的种子,肯定能比今年收得更多!”老周也笑着说:“我已经画好了明年的种植计划,东头种小麦,南头种玉米,西头种水稻,合理轮作,土地肥力能更好!”
远处的田野上,白霜还没融化,却已经能想象到明年春天,这里长出的绿油油的禾苗。黎明联盟的人们,又一次闯过了危机,用细致和协作,守护住了下一季的希望。而属于他们的故事,还会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带着对春耕的期待,带着对丰收的向往,一步步走向更温暖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