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长白山下有个靠山屯,屯子里有个叫王有福的汉子,三十出头,精明能干,靠着祖上留下的几十亩好地和山林,在屯里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富户。此人虽有些小聪明,却有个毛病——贪杯好赌,一沾酒一上牌桌便忘了分寸。
这年腊月二十三,正是小年,王有福从镇上赌坊回来,怀里揣着赢来的几块大洋,哼着小调往家走。天色已晚,北风呼啸,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走到半道,他忽然瞧见路边雪地里蜷缩着个黑影,走近一看,竟是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衣衫单薄,冻得嘴唇发紫。
“老人家,这大冷天的,您怎么在这儿?”王有福赶忙上前搀扶。
老者颤巍巍抬头,露出一双晶亮的眼睛:“赶路迷了方向,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实在是走不动了。”
王有福本是热心肠,见老者可怜,便道:“前面就是靠山屯,我家就在屯头,您老要是不嫌弃,先去我那儿暖和暖和,明日再赶路不迟。”
老者连连道谢,王有福将他背起,深一脚浅一脚往家走。说来也怪,这老者看着瘦小,背起来却沉甸甸的,王有福累得满头大汗,好不容易才到了家。
一进门,王有福招呼媳妇热酒炒菜,又给老者找了件厚棉袄披上。酒过三巡,老者面色红润起来,话也多了。
“老夫姓胡,行三,家住长白山深处。今日蒙你搭救,无以为报。”老者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这里面是三道保家仙符,危难时烧掉一道,我自会前来相助。只是切记,凡事有度,莫要贪得无厌。”
王有福接过布包,心里却不以为然,只觉得这老者说话古怪,或许是山里修行的道士。当夜安排老者住下,次日一早,老者便告辞离去,转眼不见了踪影。
春去秋来,转眼过了三年。这年夏天,王有福赌运不济,不仅输光了积蓄,连祖传的几十亩好地也押给了镇上的钱庄。债主逼上门来,王有福愁得团团转,忽然想起三年前老者留下的布包。
“危难时烧掉一道,自会前来相助。”王有福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取出一道符纸烧了。
当夜,王有福梦见胡三老者飘然而至,笑道:“你我有缘,明日你去后山老松树下,挖地三尺,自有解决之道。”
次日,王有福依言前往,果然在老松树下挖出一个陶罐,里面竟是满满一罐银元!不多不少,正好够他还清赌债。王有福大喜过望,对胡三老者感激不尽。
还清债务后,王有福收敛了一阵子,不再沾赌。可好景不长,一年后,他见邻村有人做山货生意发了财,心里痒痒,也想掺和一脚,却苦于没有本钱。
“要不,再请胡三太爷帮一回?”王有福鬼使神差地又烧了一道符。
当夜,胡三老者再次入梦,面色却不似上次温和:“贪得无厌,必遭其殃。念你曾救我一命,再帮你一次。明日去东山沟,有一批山参正待采收,足够你做本钱。”
王有福欣喜若狂,次日果然在东山沟发现一片野山参,卖了高价,凑足了做生意的本钱。他开始往返于屯子和省城之间,做起了山货买卖。
生意越做越大,王有福的胃口也越来越大。这一年,他相中省城一家铺面,想盘下来做自己的商号,却差五百大洋。思来想去,他又打起了胡三老者的主意。
媳妇劝他:“胡三太爷帮咱两回了,不是说凡事有度吗?咱还是踏实点,慢慢攒钱吧。”
王有福不听,执意烧掉了最后一道符。
当夜,胡三老者入梦,面色阴沉:“本念你救命之恩,已助你两次。如今你贪心不足,竟敢第三次相求。明日午时,我来取你性命抵债!”
王有福惊醒,浑身冷汗。次日一早,他慌忙跑到屯里李半仙家求助。李半仙掐指一算,大惊失色:“哎呀!你遇到的哪里是普通老者,那是长白山修行的胡三太爷,保家仙中的头辈人物!他既说午时来取性命,怕是难逃此劫啊!”
王有福吓得魂飞魄散,跪地哀求:“半仙救命!可有解法?”
李半仙摇头叹息:“胡三太爷最重承诺,也最恨贪心之人。他既已明言,断无收回之理。除非...”
“除非什么?”王有福急忙问。
“除非能找到比他道行更高的人说情。”李半仙沉吟道,“城南八十里有座青云观,观主清虚道长道法高深,或可一试。只是此时已近巳时,怕是赶不上了。”
王有福顾不得许多,牵出快马,飞驰而去。赶到青云观时,已是午时三刻。清虚道长听罢原委,连连摇头:“迟了,迟了!胡三太爷最守时辰,此时怕是已经得手了。”
王有福瘫软在地,痛哭流涕。清虚道长心有不忍,道:“也罢,我随你回去看看,或许还有转机。”
二人赶回靠山屯,刚到村口,就见王有福家方向浓烟滚滚。邻居告知,王家宅院无故起火,顷刻间烧成白地。王有福发疯似的跑回家,只见媳妇和孩子站在院外痛哭,宅院已化为灰烬。
“你们没事就好!”王有福抱住妻儿,庆幸他们逃过一劫。
媳妇哭道:“午时整,忽见胡三太爷现身院中,说你贪心不足,当以命相抵。正要取你性命时,忽有一道金光自天而降,说是查勘生死簿,发现你阳寿未尽,尚有二十年可活。胡三太爷大怒,说既不能取命,便取家财抵债,于是举手一挥,宅院便起大火...”
清虚道长闻言,掐指一算,恍然大悟:“原来你曾祖曾救过一窝灵狐,积有阴德,今日方得保全性命。只是这家财,确是抵了胡三太爷的债了。”
王有福怅然若失,但想到保全性命,还有妻儿相伴,也算不幸中的万幸。自此,他戒了赌,踏实做事,慢慢重振家业。每年腊月二十三,他都会在院中设香案祭拜,既感谢胡三太爷当年相助,也警示自己莫再生贪念。
再说胡三太爷,此事在保家仙中传开,众仙家皆言:“恩不可过三,债不可久欠,天道循环,报应不爽。”自此,仙家与人交往,更加注重分寸尺度,再不敢随意许诺,也少有人类敢肆意索求了。
靠山屯的老人至今还会念叨:“保家仙啊,敬着可以,靠着也行,就是别依赖。仙家缘分如同山涧清泉,浅尝甘甜,狂饮却会呛着哩!”
而长白山深处,偶尔还有人说见过一位白发老者,手持烟袋,行走山林之间,见到穷苦人家,仍会暗中相助,只是再不留名,也不许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