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两次微服出宫,崇祯只在南京城中随便走走,体察民情,感受那份久违的市井烟火气。
这一次,他决定远行。
需要更广阔的天地,更真实的风土人情,来沉淀思绪,寻找破局之道。
崇祯想去一趟平江府(苏州)。
平江府,那片富庶的江南水乡,也是此次清查土地中,士族势力反扑最剧烈的地方之一。
他想亲眼看看,那些所谓的“仁义传家”的士族,究竟是如何阻挠国策,又是如何盘剥百姓的。
想到平江府,崇祯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梅昭仪清丽的身影。
梅凝便是平江府人,平日里多有思乡之情,时常在宫中对着窗外的春雨发呆。
崇祯心中一动,既然自己要南下,何不带上梅凝,让她也回家乡看看,解一解相思之苦?
这般想着,崇祯便起身,前往梅昭仪所居的宫殿。
殿外,宫女们轻声细语,气氛却有些不同寻常的喜悦。
崇祯刚踏入殿门,便听见殿内站在两名太医。
“怎么回事?凝儿生病了?”
崇祯心头一紧,快步走入殿内。
只见梅昭仪半倚在床榻上,脸色略显苍白,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羞赧与喜悦。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太医,正恭敬地为她把脉。
一旁,几名宫女站在那里,脸上洋溢着喜色。
宫女一见到崇祯,立刻躬身行礼,脸上笑开了花:“启禀陛下!恭喜陛下!梅昭仪她……有喜了!”
“有喜?!”崇祯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心中涌起一股狂喜!
自他穿越以来,为了皇室子嗣绵延,也为了稳固朝纲,大刀阔斧地进行选妃。
三位新纳的妃子中,他最宠的便是梅凝。
她的清丽纯粹,温柔体贴,以及那份独特的气质,都深深吸引着他。
这段时日,崇祯在梅凝的宫中多有停留,辛苦耕耘。
如今,梅凝终于有了反应,这无疑是上天赐予他的最大惊喜!
崇祯快步走到床榻边,目光灼灼地看着梅凝,只见她红着脸,眼含秋水,娇羞地垂下眼睑。
这时,老太医也把完了脉,起身向崇祯和梅昭仪躬身行礼,脸上带着专业的喜悦:“恭喜陛下!恭喜昭仪娘娘!脉象沉稳有力,昭仪娘娘确是有喜了!”
“敢问太医,是……是皇子,还是公主?”
崇祯急切地问道。
他知道宫中资深的老太医,能通过把脉看出坏的是男是女。
前世崇祯就见识过了。
老太医捋着胡须,微笑着躬身道:“回禀陛下,臣行医多年,对脉象颇有心得,从脉象上看,昭仪娘娘这一胎,应是皇子!”
“皇子?!”崇祯闻言,更是大喜过望!
自穿越而来,终于要迎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子了!
他看着梅凝,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她微微隆起的小腹,感受着那份生命的奇迹。
“凝儿,你辛苦了。”
崇祯帝温声安慰道:“朕的皇儿,就交给你了,你如今身怀龙嗣,务必安心养胎,莫要劳累。一切都由宫女和太医照看,若有任何不适,都要及时禀报!”
梅凝眼中含泪,感受到了帝王的宠爱,也感受到了身为皇家后妃的责任。
崇祯当即便下旨给皇后朱琏,让她平日里多加照看梅昭仪,确保母子平安。
朱皇后也很快传来懿旨,表示会亲自过问梅昭仪的饮食起居,并派了自己身边最得力的宫女前去服侍。
喜得皇子,冲淡了崇祯帝远行的念头。
梅凝如今身怀龙嗣,舟车劳顿,实不宜远行。
“既然凝儿不能去,那朕便自己去吧。”
崇祯帝在心中做出了决定。
不能因为儿女情长,就耽搁了国事。
为了确保皇帝此次远行的安全,皇城司和锦衣卫皆是倾巢而出,派出大量便衣。
足足有两千名精锐,化装成商贾、游侠、百姓,沿途散布,对皇帝进行双重保护。
他们如影随形,又隐蔽无形,确保皇帝的行踪不被任何人察觉。
此外,御营军骑兵营也接到秘密指令,往平江府方向悄然移动,随时待命。
一旦前方有任何异动,他们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集结到位,对皇帝进行支援和保护。
几日后。
崇祯的车驾,抵达平江府(苏州)。
两千名皇城司与锦衣卫的便衣人马,早已先行一步,化作各色人等,散布于平江府内外,将整座城池围得密不透风,确保皇帝的行踪与安危。
崇祯此刻所乘的,并非帝王车驾,而是一辆寻常商贾马车,他本人也换上了一身儒雅的士子常服,头戴方巾,混迹于南来北往的人流之中。
马车一入平江府城门,崇祯便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繁华气息。
城门高大,守卫森严,但人流如织,进出不绝。
车马络绎,驼铃声声,商贩的叫卖声、行人的交谈声、孩童的嬉闹声,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洪流,直冲耳畔。
这股勃勃生机,是他北方故土,乃至京师金陵也难以比拟的。
崇祯掀开车帘,目光所及,皆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街道宽阔,青石铺地,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雕梁画栋,牌匾林立。
绸缎庄的彩幡迎风招展,茶楼酒肆的旗幌高悬,食肆的香气扑鼻而来,勾引着过往行人的味蕾。
街市上,行人如织,熙熙攘攘,从容不迫。
他们衣着整洁,脸上多有笑容,手中提着各色商品,步履轻快。
崇祯下了马车,徒步走入街市。
康履与顾千帆一左一右,不动声色地护在他身侧,其余便衣也散布四周,将他拱卫其中。
崇祯漫步于街头,细细观察着眼前的景象。
沿街的店铺门庭若市,货架上摆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货物。
来自岭南的香料,蜀地的丝绸,泉州的瓷器,扬州的漆器,甚至还有来自海外的珍奇宝物,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百姓们手中握有钱钞,购买力旺盛,不再像北方战后重建区域那般精打细算、锱铢必较。
他们挑选着新鲜的果蔬,购买着精致的手工艺品,甚至有妇人挑选着金银首饰,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神色。
“富!真乃富也!”崇祯心中暗叹。
他穿越至此,耳闻目睹大宋的衰败与战乱,曾以为这个“富庶王朝”的说法,或许只是历史的过誉。
然而,今日身临平江府,崇祯才真切感受到,那些史书上的记载,并非虚言。
都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富有的朝代,如今他终于亲眼看到,并开始理解这“富”究竟体现在何处。
这种“富”,不仅是朝廷税收数字上的庞大,更体现在民间财富的积累,以及百姓生活保障的进步。
这与历朝历代常常出现的“国富而民贫”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