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父亲特意定做的,他这几天身体状况不好,但还是坚持要亲自送来。”
陈斌握着秦风的手说,“真的感谢你们,不仅追回了钱,更给了我父亲活下去的希望。”
现场多家媒体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一幕。
第二天,“江城警方破获高科技诈骗案,为受骗老人追回救命钱”的新闻登上本地头条。
与此同时,公安局与市网信办、工信局联合召开了行业警示会。
辖区内二十多家涉及语音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企业负责人被邀请参会。
会议室大屏幕上正在展示案件中的技术细节(经过脱敏处理),在场的科技公司高管们面露惊诧。
网信办副主任李建军严肃地说:“这起案件暴露出企业在数据安全管理和技术伦理监管方面的严重漏洞。用户数据不是企业的私有财产,而是需要严格保护的公民隐私。”
王媛代表技术中队发言:“声界科技的案件中,我们发现其内部权限管理存在严重问题。一个普通的数据库管理员可以无需多重验证就提取大量敏感语音数据;AI工程师能够在主系统之外私自开发和测试高危模块。”
她调出一张技术架构图:“我们建议各企业立即开展自查:一是强化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实行最小权限原则;二是建立AI模型开发的全流程监控;三是设置内部举报机制;四是定期进行安全审计。”
一位科技公司cEo举手提问:“如何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做好安全管控?这个平衡点很难把握。”
秦风回答:“创新不能以违法犯罪为代价。我们警方支持科技创新,但必须在法律和伦理的框架内进行。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就是利用监管漏洞实施了犯罪。”
会后,多家企业立即着手完善内部管控措施。
声界科技也在新任管理层的带领下进行了全面整改,所有涉及用户数据的产品线暂停运营,接受安全审查。
针对公众的防范教育同步展开。市公安局与街道办、社区居委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防诈骗讲座。
在江城区老年活动中心,能容纳200人的大厅座无虚席。
李飞正在台上讲解防范AI诈骗的知识。
“各位叔叔阿姨,现在有一种新骗术,骗子能够模仿您子女的声音打电话要钱。”
李飞的话音刚落,下面就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怎么可能?我儿子的声音我还能听错?”一位老人不相信地说。
李飞播放了一段经过处理的案例录音:“请大家听一下这个。”
音箱里传出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妈,我出车祸了,急需五万块钱交住院押金,千万别告诉我爸...”
台下一位老阿姨突然站起来:“这、这和我上个月接到的电话简直一模一样!当时我还真以为是儿子出事了!”
李飞点头道:“这就是AI语音模仿技术。骗子通过获取您子女的语音样本,能够模仿出非常相似的声音。但是,”他加重语气,“这种技术也有破绽。”
他继续讲解:“第一,这类诈骗通常发生在您子女确实不方便接电话的时间;第二,对方会强调事情紧急,要求立即转账;第三,通常会要求您保密,不让告诉其他人。”
周强补充道:“最重要的是,无论电话里的声音多么像,一定要通过您原来存的号码打回去确认,或者联系子女的同事、朋友核实。真正有急事,不会因为您多确认一遍就耽误了。”
老人们纷纷点头,有人拿出小本子认真记录。
“那我怎么知道手机那头是不是真是我儿子?”一位老人问。
“问一个只有您和儿子知道的问题,比如他小时候的趣事,或者家庭内部的昵称。”秦风建议道,“AI能模仿声音,但不知道这些私人信息。”
现场民警还发放了印有防范提示和紧急联系电话的小卡片,方便老人随身携带。
回到局里,特诈小组正在撰写结案报告。技术滥用风险分析部分由王媛主要负责。
“AI语音合成技术原本用于语音助手、有声读物、配音等行业,但现在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了诈骗工具。”
王媛在报告中写道,“这类犯罪的危害性在于打破了传统的身份验证方式,受害人基于对熟悉声音的信任而放松警惕。”
报告提出了多项建议:加强对语音合成技术的监管,实行开发备案制;
应用程序商店加强对相关应用的审核;电信运营商监测异常通话模式;
金融机构对大额转账加强身份验证等。
小组内部也就此案展开了热烈讨论。
周五下午的案件总结会上,大家纷纷发表看法。
“这个案子让我感觉,咱们警察也得跟着技术一起进步了。”大刘感慨道,“以前办案看脚印、指纹,现在要看代码、数据流,完全不一样了。”
年轻刑警小陈点头:“没错,犯罪嫌疑人都是高智商、高技术的人才,咱们要是看不懂他们的手段,根本没办法破解案件。”
李飞推了推眼镜:“我认为未来每个刑警都需要掌握基础的数字取证知识。局里应该组织定期培训,请技术中队的同事给我们上课。”
王媛接话:“我同意。技术犯罪侦查需要跨学科知识。我们技术人员懂代码,但需要侦查员的法律思维和办案经验;侦查员破案需要技术支撑。两者结合才能应对未来的犯罪形式。”
秦风总结道:“这个案子给我们的启示是,犯罪手段在进化,警务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下一步我打算向局里申请,组建一个技术与侦查相结合的专门团队,专门应对高科技犯罪。”
会议结束后,秦风独自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窗外华灯初上的城市。破案的成功感渐渐被沉重的思考所取代。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AI语音技术能够帮助失去嗓音的人重新“开口说话”,能够为视障人士提供更好的语音助手,能够保存珍贵的历史录音资料...但同样的技术,也能成为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
他想到那些被骗走毕生积蓄的老人,想到陈国栋老人差点因此失去孙子的救治机会,想到犯罪团伙中那几个本应有大好前途的科技人才。
法律与道德的边界,创新与监管的平衡,隐私与安全的权衡...这些问题远比破获一个案件要复杂得多。
电话铃声打断了秦风的沉思。接起电话,是局长打来的:“秦风,下周一有个全市科技企业安全论坛,你代表局里去做个发言,讲讲这个案子带来的警示。”
“好的局长,我准备一下。”秦风答应道。
挂掉电话,他重新坐回办公桌前,打开电脑。
屏幕的光映在他认真的脸上。
案件虽破,但留下的思考深远。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而不是成为犯罪的工具,这不仅是警察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面临的挑战。
秦风开始敲击键盘,准备他的发言稿。他要在科技与法律的交叉点上,找到那个既能鼓励创新又能保护人民的平衡点。
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战斗,而他,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