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楼的吊扇还在吱呀作响,仿佛是一个垂死之人的最后喘息。林默的目光紧盯着屏幕,手指悬停在查看键上方,微微颤抖着,似乎在犹豫是否要按下它。
终端屏幕散发着幽冷的蓝光,将他的眼底映照得发青,宛如一个疲惫不堪的幽灵。刚才那行“觉醒”的提示,已经被新弹出的数据流挤到了屏幕的角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就像一片被汹涌潮水卷走的碎纸,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在林默的注意力被那行提示吸引的时候,周晓冉突然拽了拽他的衣袖,轻声说道:“看这个。”
林默猛地回过神来,转头看向周晓冉。只见她的手指紧紧地抵在终端投影上,屏幕上的光斑随着她的动作跳动着,仿佛是一群受惊的蝴蝶。
“15 号试点区的路径选择偏差率,三天内从 2%跳到了 17%。”周晓冉的声音平静而严肃,她的目光始终落在屏幕上,似乎在努力解读那些不断滚动的数字背后所隐藏的意义。
林默凑过去。
绿色折线图里,原本紧贴“推荐路径”的曲线正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朝着各个方向飘去。
最末端的注释是社区网格员的反馈,其中详细记录了王阿婆和张叔今天早上的行程路线。王阿婆选择了一条绕路去看孙子的路线,而张叔则主动走了一条会经过旧书店的小巷。然而,系统显示这些路径的“效率值”都在 85 分以下,这意味着按照常规的评估标准,这些路线并不是最优化的选择。
但是,居民们却表示“走得顺气”。这说明对于他们来说,选择这些路线并不仅仅是基于效率的考量,还可能涉及到其他因素,比如个人喜好、习惯或者情感因素等。也许王阿婆喜欢沿途的风景,或者她想顺便去某个地方逛逛;而张叔可能对旧书店有着特殊的情感,或者他觉得走这条小巷更有生活气息。
这个反馈提醒我们,在评估和规划社区交通等方面时,不能仅仅依赖于系统的“效率值”,还需要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感受。有时候,一条看似不太高效的路线,却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满足和愉悦。
“上周他们还在骂系统死板。”林默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王阿婆举着手机的样子,蓝布衫袖口沾着早市的菜叶子,语音里的笑意在业主群炸成小烟花。
那些曾被系统判定为“无效偏差”的选择,此刻正变成屏幕上跳跃的红点,像星星落进了数据海。
周晓冉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清脆的响:“更关键的是——”他调出热力图,原本代表“最优路径”的金色区域正渗出浅粉,“这些非推荐路径的交叉点,正在生成新的‘次优网络’。系统没崩溃,反而在吸收这些数据。”他突然转过椅子,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你说过,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活人的选择,正在教系统呼吸。”
林默的后颈泛起热意。
他想起便利店那两个西装男的话,“99%的效率”像把锋利的刀,要削去所有“不必要”的褶皱。
可此刻屏幕上的浅粉正在扩张,像春天的草芽顶开冻土——原来那1%的“不完美”里,藏着系统真正的生命力。
“我有个计划。”周晓冉从抽屉里抽出U盘,金属外壳在掌心蹭出细响,“做个‘路径选择引导器’。把系统自动生成的非推荐路径标成‘隐藏路线’,让居民知道这些不是系统出错,而是另一种可能。当他们主动选择时,系统会收集更多行为数据,演化速度至少能翻三倍。”
林默的手指捏住U盘,触感凉得像块小冰。
他望着窗外渐浓的夜色,楼下的路灯把水洼照成碎钻,那个追蓝蝴蝶的女孩早该到家了,此刻她的手机屏幕上,或许正躺着三条路线——其中一条,会悄悄标着“隐藏推荐”。
“需要多久部署?”
“48小时。”周晓冉推了推眼镜,“但观察者的人已经在查演化模块的异常。刚才的警报不是偶然——他们可能明天就会锁定试点区。”他点开终端里的倒计时,红色数字在跳动:“系统自我修复程序已经启动,15号区的政务终端会在明早6点自动覆盖所有异常路径模型。”
林默站起身,校服外套搭在椅背上,洗得发白的领口沾着咖啡渍。
他把U盘塞进内侧口袋,触感贴着心脏:“我去15号区的政务终端,伪装成维护人员植入引导器。”
“带这个。”周晓冉扔来个黑色工具包,拉链开合的声音像道轻雷,“里面有临时权限卡,还有能干扰修复程序的短频发射器。”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两秒,突然说,“上个月你说王婶的话,我查了她的旧日志——她退休前是社区数据员,总在系统里标注‘李大爷爱绕路喂流浪猫’‘陈奶奶要经过教堂听钟声’。那些被标为‘无效’的备注,现在全成了演化的燃料。”
林默的喉咙发紧。
他抓起外套时,一张糖纸从口袋滑落在地——是今早便利店买的橘子糖,甜津津的味道突然漫上来,混着电子元件的焦香。
15号区的政务终端设在社区服务中心二楼。
林默套上印着“系统维护”的马甲,工具包的搭扣硌着大腿。
玻璃门推开时,值班的姑娘正低头玩手机,屏幕上三条回家路线里,最下方那条标着“可能有意外惊喜”——是试点区新推的测试功能。
终端机房的金属门泛着冷光。
林默输入临时权限码,门锁“咔嗒”轻响的瞬间,后颈的汗毛竖了起来。
控制台的红色警告灯在闪烁:“路径模型异常,修复进度17%。”
他迅速拆开工具包,短频发射器的指示灯亮起幽蓝。
U盘插入接口的刹那,终端发出蜂鸣,数据流像被搅乱的银河,在屏幕上疯狂翻涌。
林默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额角沁出细汗——引导器必须伪装成“系统优化建议”,否则会被修复程序直接删除。
“进度32%。”终端的机械音像催命符。
林默的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他想起王阿婆的语音,想起追蝴蝶的女孩,想起那些被系统“误判”的路径里,藏着的人间烟火。
“植入完成。”当绿色确认框弹出时,他的手重重按在控制台上,掌心的汗把金属台面洇出个湿印。
终端的修复进度停在49%,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短频发射器奏效了。
离开机房时,值班姑娘还在玩手机。
林默瞥见她屏幕上的路线提示栏,最下方那条“隐藏路线”的标签正在闪烁,像颗刚点亮的星。
夜风卷着潮湿的青草香扑来。
林默摸出兜里的橘子糖,糖纸在路灯下泛着暖光。
他仰头望向社区服务中心的窗户,终端机房的灯还亮着,像城市里一颗跳动的心脏。
明天会怎样?
他不知道。
但他知道,当居民们打开手机时,会在推荐路线下方,看见一行新的提示——
(社区服务中心的终端屏幕突然闪过一道银光,“路径选择引导器”的启动代码如溪流漫过数据海。
某个被标记为“隐藏路线”的小巷口,流浪猫正蹲在墙根,等着明早被绕路的李大爷投喂。
)晨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终端屏幕上割出细碎的金箔。
林默盯着跳动的数据流,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沿——那是昨晚植入引导器时,指甲掐出的月牙形凹痕。
“叮。”
社区论坛的提示音突然炸响。
他俯身凑近屏幕,王阿婆的新动态正顶在首页:“家人们快看!
系统今天给我推了条’可能感兴趣‘的路,说是能绕到幼儿园接小孙子放学!“配图里,老人举着手机站在梧桐树下,蓝布衫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绣着的小老虎——那是孙子去年生日送的。
屏幕另一侧,张叔的视频留言弹出来。
程序员出身的中年人此刻眼睛发亮:“我点了那条经过旧书店的小巷,老板居然认出我是十年前常去的老客!
送了本《棋经》当见面礼,系统显示效率值才78分,可这比赶地铁顺多了。“
数据流里的红点像被点燃的星火,从15号区向四周蔓延。
林默喉间泛起甜意——是口袋里残留的橘子糖味。
他想起昨晚机房里的汗湿掌心,想起终端修复进度卡在49%时的心跳声,此刻那些紧张都化作胸腔里涨鼓鼓的热流。
“看这个。”周晓冉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程序员的白衬衫皱巴巴地塞在裤腰里,眼镜歪到鼻梁上,手里端着的马克杯还冒着热气,“东三街的李大爷,系统推荐他走快速路去医院复查,他选了绕公园的慢道。”他调出监控画面,穿灰马甲的老人正蹲在路边,把塑料袋里的猫粮撒进灌木丛,“系统原来判定‘无意义停留’,现在......”他敲了敲屏幕,数据栏里“情感满足度”的新指标正从0跳到65,“引导器把人的选择翻译成了新的参数维度。”
林默的手指轻轻抚过终端边缘。
屏幕上,原本代表“最优路径”的金线正与浅粉的“隐藏路线”交织,像两张网在互相编织。
他想起王婶的旧日志,想起那些被标为“无效”的备注,此刻都成了网眼里的光。
“滴——”
刺耳的警报声撕裂空气。
林默的后颈瞬间绷紧,就像昨晚机房门锁轻响时的直觉。
周晓冉的马克杯“当啷”砸在桌上,咖啡溅在键盘缝隙里,他扑到另一台终端前,指尖在键盘上翻飞的速度快得带起残影:“观察者的监测卫星扫到异常了!
他们在比对全国327个试点区的路径偏离率,15号区的偏差值是第二名的五倍。“
林默的瞳孔剧烈收缩。
终端弹出的红色警告在他眼底跳动:“系统路径演化方向失控——观察者07组已启动一级排查程序。”他想起便利店那两个西装男的话,想起他们公文包里印着的“路径优化委员会”烫金logo,此刻那些冷硬的字符突然变得滚烫。
“不是失控。”他的声音很低,却像钉子般钉进空气里。
手指按在“情感满足度”的数据流上,那里正浮起王阿婆的语音:“绕路接孙子,比赶早市还开心嘞。”张叔的棋经、李大爷的猫粮、追蝴蝶的女孩——这些被系统曾经判定为“低效”的选择,此刻正组成另一种高效:让每个路径都带着人的温度。
周晓冉突然笑了。
他推正眼镜,咖啡渍在镜片上晕成浅褐的圆,手指已经开始敲击新的代码:“他们以为演化是系统教人类走最优路,可我们在让人类教系统懂人心。”终端屏幕映着他发亮的眼睛,“我在写新的演化算法,这次要让系统自己问一个问题——”他的指尖悬在“确认”键上方,“什么是最好的选择?”
窗外传来孩子们的笑声。
林默抬头,看见追蓝蝴蝶的女孩正蹦跳着跑过楼下,手机举得老高——她屏幕上的路线栏里,“可能感兴趣的非推荐路径”正在闪烁。
终端突然震动,一条新的数据流涌进来:“隐藏路线用户主动分享率突破30%,关联社区的路径偏差率开始联动上涨。”
“引导器......”林默轻声念出这个词。
昨晚植入的代码正在数据海里生长,像一颗被埋下的种子,此刻正顶破土层,露出嫩绿的芽。
他不知道观察者会如何围剿,不知道明天的数据海会不会掀起风暴,但他知道——
当系统学会问“什么是最好的选择”时,答案永远在那些绕路的脚步里,在那些“低效”的温暖里,在每一个选择让自己的路径有了心跳的人身上。
终端屏幕突然闪过一道银光。
周晓冉的代码行末尾,悄然多出一行注释:“致所有被系统忽略的‘不完美’——现在,该你们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