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玥玥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平稳度过,她的兴趣和天赋也像春日里抽出的新芽,开始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她对英语启蒙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学得快,而且乐于模仿和应用,常常在家里蹦出几个新学的单词,发音还带着几分稚嫩的洋气。
这一切,张乾都看在眼里。作为一个音乐老师,他对声音和语言有着天然的敏感。在一次家庭聚会时,他认真地与念晴和天赐进行了一次长谈。
“念晴,天赐,”张乾语气诚恳,“我观察玥玥有一段时间了。这孩子对语言的接受度很高,模仿能力特别强,发音器官也很灵活。她在双语幼儿园有基础,现在对英语又这么有兴趣,这很难得。”他顿了顿,继续说:“现在很多研究表明,儿童期是语言学习的黄金窗口。如果我们现在给她提供一个更优质、更纯粹的语言环境,说不定能把她这方面的潜能激发出来。”
念晴和天赐认真地听着,频频点头。他们自己也注意到了女儿在语言上的灵性。
张乾接着说:“我认识一位非常不错的外教老师,Sarah,来自英国,有丰富的幼儿英语教学经验,发音纯正,性格也特别有耐心,很会引导孩子。她是我的同事的朋友,口碑很好。如果你们觉得可行,可以请她来给玥玥做一对一的启蒙辅导,每周一两次,在玩中学,重点培养她的语感和兴趣。”
这个提议让念晴和天赐眼前一亮。他们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可靠的渠道。张乾的推荐,无疑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
“张大哥,你这个提议太好了!”念晴高兴地说,“我们正想给玥玥找个好老师呢!一对一的环境肯定比大班课效果好得多。”
天赐也表示赞同:“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玥玥喜欢,我们肯定支持。只是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你了?”
“这有什么麻烦的,”张乾摆摆手,“都是为了孩子好。Sarah那边我来联系,安排试听课,看看玥玥和老师投不投缘。”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张乾很快帮忙联系好了Sarah老师。第一次试听课安排在一个周六的下午。Sarah老师是一位金发碧眼、笑容温暖的年轻女士,她带来了许多色彩鲜艳的卡片、毛绒玩具和有趣的互动游戏。她没有一上来就教单词,而是通过唱歌、做动作、讲故事的方式,让玥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自然而然地接触英语。
玥玥一开始有点害羞,但在Sarah老师富有感染力的引导下,很快就放松下来,跟着老师一起唱跳,模仿着老师的口型,小脸上充满了新奇和快乐。试听课结束时,玥玥竟然已经能跟着老师说出几个简单的单词和短句,还依依不舍地问:“Sarah老师,你下次什么时候来呀?”
看到女儿如此喜欢,念晴和天赐当即决定,请Sarah老师作为玥玥的长期外教。
在后续的交流中,张乾还提出了一个更长远、也更令人振奋的想法。他看着正在和Sarah老师玩得不亦乐乎的玥玥,对念晴和天赐说:
“我看玥玥这孩子,在语言上确实有点灵气。如果英语这条路她走得顺利,兴趣一直很浓,将来……我们或许可以试着让她接触一下第三语言,比如西班牙语或者法语。多掌握一门语言,就多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对她未来的视野和机会,会有难以估量的帮助。当然,这要看她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我们只是为她创造条件和可能性。”
这个充满远见的规划,让念晴和天赐既感到兴奋,又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一些。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为孩子报个兴趣班那么简单,而是关乎她未来发展的长远投资和引导。
“张大哥,谢谢你为玥玥想得这么长远。”念晴由衷地说,“我们会和玥玥一起努力,也会尊重她自己的兴趣和节奏。”
天赐也郑重地点点头:“没错。我们能做的,就是为她铺好路,插上翅膀,至于她能飞多高、飞多远,就看她自己了。”
就这样,一颗关于语言启蒙的种子,在这个家庭里悄然种下。 它源于玥玥自身兴趣的萌芽,得益于干爹张乾的敏锐发现和鼎力相助,更承载着父母对她未来的美好期盼。语言,将成为玥玥探索世界的新翅膀。 而家人给予她的这份支持与引导,正是托举这双翅膀起飞的最温暖、最有力的风。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此刻,这个家已经为孩子的另一种可能,满怀希望地张开了双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