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结婚证后,天赐和苏念晴正式成为了法律意义上的夫妻。虽然还没有举办婚礼,但那张薄薄的证书,却像一块坚实的基石,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注入了更强的稳定感和责任感。
小两口的生活模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念晴退掉了原来合租的房子,搬进了天赐在公司附近租的那套一居室。小家虽然不大,但被念晴收拾得温馨整洁,充满了烟火气。天赐下班回家,总有热腾腾的饭菜等着他;念晴工作累了,也有个肩膀可以依靠。他们像所有普通的新婚夫妻一样,开始学着经营自己的小日子,规划着未来的储蓄计划,为三年后的那场梦想婚礼努力。
天赐工作更加拼命了。他主动承担了更多有挑战性的项目,常常加班到深夜。他心里憋着一股劲,不仅要给念晴一个盛大的婚礼,更想尽早攒够首付,在省城买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念晴则发挥了自己在美容行业的优势,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理财知识,精打细算地管理着小家庭的财务,同时也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寻求突破,争取更高的收入。
每个周末,只要天赐不加班,他们都会回唐山看望林心大和尹奶奶。小小的老屋因为他们的归来而充满欢声笑语。念晴会帮着林心大做家务,陪尹奶奶说话;天赐则会检查家里的电器、修补一些损坏的地方。林心大看着小两口恩爱默契的样子,心里感到无比的踏实和欣慰。
然而,随着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小家,林心大也开始面临一种新的生活状态——“空巢”。起初,她有些不适应。习惯了每天为儿子忙碌,突然冷清下来,心里空落落的。白天守着美容店,晚上回到空荡荡的老屋,对着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婆婆,一种孤独感偶尔会袭上心头。
但她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她告诉自己,儿子成家立业,过上幸福的生活,正是她半生辛苦最大的期盼。现在愿望达成,她应该感到高兴和放松才对。
她开始给自己找些事情做。她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小店里,研究新的发型和技术,吸引更多顾客;她参加了社区组织的老年人活动,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偶尔一起逛逛街、聊聊天;天气好的时候,她会推着尹奶奶的轮椅去公园晒太阳,看看风景。
林心大发现,离开了为儿子奔波的核心,她似乎第一次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她开始学着享受这份宁静和自在。虽然对儿子的牵挂丝毫未减,但这种牵挂不再充满焦虑和担忧,而是变成了温暖的守望和祝福。
人生的旅程进入了新的阶段。 对于天赐和念晴来说,是携手开创未来的奋斗期;对于林心大来说,则是从奉献者逐渐回归自我的调整期。她依然是那个家的核心和纽带,但她的角色,从完全的付出者,慢慢转变为被需要、也被尊重的长辈。
日子像流水般平静地向前。 三年的约定,在每一天的奋斗和等待中,缓缓地累积着幸福的重量。林心大知道,当三年之期到来时,她将见证儿子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而在此之前,她也要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不能成为孩子们的拖累。
这份独立和从容,或许是她历经磨难后,命运给予的另一份馈赠。 她的故事,还在继续,只是换了另一种节奏,另一种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