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在那一会放出一个证据,一会放出一个证据,其实也是南越准备周全,就那一会的时间剪秋临时找来的纸笔,她肯定是将自己能记得的所有都写出来。
这些人也是较真,生怕错过什么关键信息所以一晚上时间全都查了一遍,要搁在平常或许要拖个好几天,一听是皇帝的绿帽子大家都兴奋的一晚上没睡,脑子那叫一个转的快。
你要问不怕皇帝砍头吗?这话说的,他们这些人家族因胤禛而破败,这通家之恨又岂是几句话能概括的?
之前没报复不过是没有值得一拼的机会,这次就一个混淆皇室血脉,就这对龙凤胎不是他的却成了他的,往小了说是果郡王与熹贵妃用心不良。
往大了说就是清君侧,哈哈,你别问过程,反正皇帝将妖妃生的孽种带回皇宫,还是龙凤异象,这现在说是妖象也不为过,所以肯定是皇帝昏庸,不然怎会让妖妃横行?
而且细究过程的话.......哈哈哈,妖妃昏君,不愧此名,别人庙堂高升,你们庵堂升温。
果郡王在知道是什么事情之后赶紧力证清白,然后打败恋爱脑的只需要让他自己手撕合婚庚帖,东西到手后那好几瞬的不舍和迟疑让皇帝的脸彻底黑了。
先不说龙凤胎是不是他的,就现在这个蠢货的样子,熹贵妃是彻底完了,朝臣都不是吃素的,但是他们没说话,一众人要么低头要么抬头看向皇帝。
其实吧直面君颜是不敬,但又有几个人是真的因此被处理的呢?
大臣口口声声是为了大清血脉正统,宗室虽然没说话,但大臣指哪他们打哪,这态度,第一次见这么听话的宗室。
也是胤禛不当人,而且这次事情太严重了,最后直到下朝的时间宗室都坚守阵地,皇帝想砖头就走但是他没那魄力,他能确定今天他敢走,前脚刚走后脚事情就昭告天下。
能和谈的时候一定是事情最好解决的时候,皇帝坐在龙椅上第一次感觉这把手有点烫手,尤其是他往下看的时候发现所有人都站在他的对立面时,他的心冷的寒凉刺骨。
这是多少热水都灌不热的那种,也是这个时候门外通传,“皇上,皇后娘娘有两封懿旨过来,娘娘说请您和朝臣一观。”
皇帝手都在抖,他信宜修谋害皇嗣,你说太后是她杀的他都有可能信,但他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宜修会跟他站在政治对立面。
明明王府最艰难的时候都熬过来了,这个时候...皇帝其实自己知道为什么,但是得利者想的总是不止于此。
南越的两道圣旨一道是熹贵妃护国有功,如今战事又起还需熹贵妃这样的有福之人回去接着祈福,当然,这封下面是给瓜尔佳氏的沉冤书,还有甄远道与摆夷族女人私通的证据。
一个那么大的浣碧就在那呢,皇帝就算不在乎自己安危,反正你只要将瓜尔佳氏族的罪名澄清了就行。
这是南越给大家展示她对手底下人的态度,当然,人死了说什么都没用,但恰恰是这些没用的东西反倒是做给活人看的。
第二道懿旨就是三阿哥的嫡福晋为郭络罗氏,两个侧福晋为瓜尔佳氏和索绰络氏,别问为什么三个人可以写一道懿旨上,问就是没盖凤印。
办法她反正是给出去了,至于成不成全看胤禛选择,南越的意图只是拖着胤禛和大臣们,胤禛犟一点就自己去想办法,反正这次不管结果如何熹贵妃膝下的孩子绝无再登大位的可能。
皇帝敢下旨也得宗室认,你真要让宗室自己选那可就不一定是你的孩子喽。
只是现在的一切已经不是熹贵妃如何,在皇帝见到皇后懿旨的这一刻他发觉自己的权威被挑衅了,他重重的将懿旨往桌子上一拍。
“你们是要造反不成?来人,拿下这群逆臣贼子。”原本还能好好说话的瞬间彻底暴雷,但是大臣们默默站成一排,自古以来君权和臣权都是相对的。
此消彼长,此长彼就得消,他们之前一退再退,这次若是有理还要退三分,那日后也不必再想什么活路,真的就去当奴才就行了。
皇帝只瞬间理智回笼,他一看这情形就知道要糟,但怎料就在这时像是出现了杯子落地的声音,很快一伙手持刀枪的将士闯入紫禁城开始烧杀抢掠。
恩,感谢世界,宜修的要求是掌权和太后,这可以是从属关系也可以是并列关系,最后弘皙借着废太子和瓜尔佳氏赫舍里氏旧部终于登基,他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封南越为太后。
胤禛和允礼还有熹贵妃和她的孩子们全部进入宗人府,新帝对这个叔叔是有点感情的,他决定夺位时打算封叔叔为亲王,他成功夺位后却只能将人送去宗人府。
毕竟正统和正统的对战,你稍稍松懈那边就起来了,而且跟着他出来的那些人也不可能放任胤禛潇洒,皇位上坐着的都是一家人。
你这屁股换来换去,最后惨的还不是他们?
南越是弘皙上位的功臣,就连先太子妃都得往后站站,但是南越从新帝登基后一直都是存在感极低,只是时不时的关照一下弘时,对外也是一副母子情深的样子。
朝臣和新帝都知道她这么多年无子,怕是早就将弘时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了,虽说他们不可能帮弘时改玉牒,但这份情大家也看在眼里。
而弘时自己也是感动的稀里哗啦的,一朝政变他从原本高高在上的皇子成了现在这么个尴尬的位置,他不是皇子又是紫禁城中唯一的阿哥。
被叫阿哥却也没多少被尊重的地方,若非之前的皇额娘照拂,只是东西没少但是受到的心态落差可没少过。
其实南越若是真想帮弘时他的境遇肯定能好转的,可是凭什么呢?原身就像个经验怪,在她那一世弘时可没少打原身的脸,而且杀母之仇早就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