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那惊天秘密带来的冲击波,在李默豁达甚至堪称欣赏的大笑中悄然化解。这件事仿佛一个奇特的注脚,印证了李默那套“没有绝对”的哲学,也让他更加确信,大同世界的未来,需要的是更多敢于打破常规的“狂想者”,而非墨守成规的“乖宝宝”。
他将更多日常行政管理事务下放,自己则将精力聚焦于那些天马行空、关乎长远的核心项目。
“雷霆净化”项目在经历了数次失败和调整后,终于成功将一道中型雷电百分之十五的能量引导并作用于一片高强度辐射废土。虽然距离实用化还很遥远,但那片试验区的辐射读数出现了持续数小时的、可测量的下降!这证明“引雷劈辐射”这条路,绝非妄想!
“启明星二号”太空飞行器开始建造,它比“一号”更大,装备了更先进的探测设备和更持久的动力系统,目标直指近地轨道长期驻留,为未来的“天梯”计划积累数据。
“济世堂”在秦白术的主持下,不仅接收了大量民间中医人才,更与现代医学团队展开了深度合作。他们尝试用现代科技分析古老方剂的药理,用基因技术筛选对特定证型更有效的中药材,甚至开始构建“数字中医”模型,试图将“望闻问切”的经验部分数据化。一条中西医深度融合、对抗疾病的新路径愈发清晰。
而关于“人类解放”与“人机共生”的讨论,在李默的强力推动下,也逐渐从争吵走向务实。第一批经过严格伦理和安全审查的、专注于危险工种和重复劳动的专用机器人开始在各个关键岗位试用。同时,一个名为“潜能激发中心”的机构悄然成立,它的任务不是职业技能培训,而是引导公民在那多出来的15天里,如何发掘自身兴趣、学习新知识、进行艺术创作或纯粹的身心放松。龙城的社会结构,正在悄然发生一场静默的革命。
李默依然毫不吝啬,该升级就升级,该夸还得夸!他的思想是住在外太空!他的思想是想看到宇宙的源点!地球是不是从源点出来的?这个宇宙又是怎么诞生的?他想亲眼看看……
这一天,李默视察了“潜能激发中心”的一个试点——位于龙城主城边缘的“创客谷”。这里原本是一片废弃的旧工厂,如今被改造成了充满奇思妙想的空间。里面没有严格的生产指标,只有各种各样的工具、材料、书籍和热情的指导者。
他看到曾经的石匠在尝试3d打印雕塑,曾经的厨师在学习绘画,曾经的工程师在摆弄旧时代留下的乐器,甚至有几个孩子在一个角落里,用废旧零件拼装着一个看起来歪歪扭扭、却充满想象力的“火星车”。
没有催促,没有考核,只有探索的乐趣和偶尔成功的欢呼。
一个负责引导的年轻志愿者认出了李默,有些紧张地过来汇报:“首领,我们这里……好像没什么‘实际产出’,会不会太浪费资源了?”
李默看着一个老人成功用激光雕刻出一幅精美的木刻画时脸上那纯粹的喜悦,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说:
“产出?什么是产出?粮食、武器、机器是产出。但快乐、灵感、创造力,以及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灵魂,是更宝贵的产出。”
他拍了拍志愿者的肩膀:“记住,我们建设大同世界,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活。这里,就是未来‘生活’的雏形,是狂想者的摇篮。”
离开创客谷,李默独自登上龙城最高的观测塔。夕阳的余晖透过稀薄的辐射云,给这座浴火重生的城市镀上了一层悲壮而温暖的金色。
脚下,是秩序井然的城市运转;远方,是依旧荒凉但正在被一点点净化的废土;头顶,是“启明星”即将奔赴的深邃星空;而体内,或许正有未曾预料的新生命在孕育。
挑战依旧无数,前路依旧迷茫。但他知道,只要这份敢于狂想、勇于实践、海纳百川的精神不灭,大同世界,以及它所代表的人类文明,就永远不会失去前行的动力。
他的直觉告诉他,最波澜壮阔的篇章,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