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垣的应对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避开日德谈判的明面上的僵局,直戳双方利益的要害 —— 既然不能明着拦,那就从德国人的 “私心” 里凿开一道缝。霍聿枭与沈未央在书房里敲定 “釜底抽薪” 计的那个雪夜,窗外的风还在刮,秦穆已从 “影组” 里挑出了最合适的人选 —— 代号 “夜枭” 的情报官,德语流利,曾在欧洲待过三年,连走路的姿态都带着几分西式的从容。
三日后,胶澳港的码头飘着咸湿的海风,一个穿深灰色羊毛大衣、拎着棕色公文包的男人走下邮轮,护照上 “汉斯?穆勒” 的名字旁,贴着张温和的笑脸 —— 这是夜枭的新身份,对外宣称是欧洲某金融机构的远东资产评估员,没人知道他公文包夹层里,藏着足以搅乱日德谈判的 “炸弹”。
胶澳的德国俱乐部里,暖黄的灯光映着墙上的油画,啤酒杯碰撞的脆响混着香肠的焦香,弥漫在空气里。夜枭坐在角落的卡座,面前摆着杯泡沫丰盈的黑啤,对面的冯?施特劳斯上校正捻着胡须,眼神里带着退役军官特有的审视 —— 这位前德国国防军上校,因不满军方的妥协,早早退了役,在总督府挂着个闲职,心里却憋着股对 “帝国复兴” 的执念。
“穆勒先生,您说的‘东方机会’,不会是日本人那些粗制滥造的步枪吧?” 施特劳斯呷了口啤酒,语气里满是不屑,“他们连自己的舰炮钢材都要从欧洲买,能有什么像样的东西?”
夜枭没急着反驳,只是慢悠悠地打开公文包,从里面取出个牛皮纸袋,倒出几张照片和一份薄薄的文件,推到施特劳斯面前:“上校不妨先看看这个 —— 奉垣兵工厂的‘暴风’步枪,半自动结构,每分钟射速六十发,是咱们毛瑟 98 的三倍还多;上个月在西伯利亚的极寒测试里,零下四十度都没卡过壳,可靠性比俄国人的莫辛纳甘还好。”
施特劳斯的目光刚落在照片上,手指就顿住了 —— 照片里的步枪线条利落,枪身刻着细密的防滑纹,枪口的制退器设计得格外精巧,绝非他印象里军阀作坊能造出来的东西。他拿起文件,指尖划过 “有效射程五百米”“弹匣容量十发” 的字样,呼吸渐渐变重,手指甚至有些发颤:“这…… 这真是奉垣造的?那个北地军阀?”
“千真万确。” 夜枭身体前倾,声音压得更低,暖黄的灯光在他眼底投下暗纹,“我的委托人跟奉垣的霍督军有私交 —— 他们愿意先提供十支样枪,供贵方‘评估’;要是合作得好,未来还能谈技术转让,甚至在欧洲设联合生产线。您想啊,有了这种步枪,帝国战后重建军队,还需要看日本人的脸色吗?甚至…… 还能把它卖给那些跟日本不对付的国家,赚回重建的资金。”
这句话像颗火星,点燃了施特劳斯心里的执念。他放下文件,眼神里的怀疑变成了炽热 —— 日本给的三百万银元是不少,可那是 “一次性买卖”;跟奉垣合作,却是能攥在手里的 “长期筹码”,既能给帝国留条军火后路,还能制衡越来越嚣张的日本,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我需要时间…… 跟总督府的老朋友们谈谈。” 施特劳斯攥紧了照片,指节泛白,“但您得保证,‘暴风’步枪的性能,跟文件上写的一样。”
“当然。” 夜枭端起啤酒杯,与他碰了一下,“我会在胶澳待一周,等着您的好消息。”
施特劳斯的动作比预想中更快。三天后,德国驻胶澳总督府的谈判室里,原本对日本条件一口答应的德方代表,突然变了调子 —— 面对龟田雄一递过来的协议,他们不再急着签字,反而拿着 “租界治安维护”“资产交接细节” 等问题反复纠缠,甚至提出 “需要等待柏林总部的最终批复”,把签字时间往后拖了又拖。
“八嘎!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龟田把协议摔在桌上,忍了又忍才没发作 —— 他花了三个月才说动德国松口,怎么突然就变卦了?
德方谈判官摊开手,脸上挂着假笑:“龟田先生,您也知道,胶澳的权益涉及太多方面,我们需要平衡各方意见 —— 尤其是军方的几位顾问,他们对‘未来远东的安全局势’,有一些新的顾虑。” 他意有所指地顿了顿,“比如…… 最近流传的‘暴风’步枪,听说性能很出色。”
“暴风步枪?奉垣?!” 龟田的瞳孔骤然收缩,瞬间明白过来 —— 是霍聿枭的人在背后搞鬼!他猛地站起身,指节攥得发白:“你们想跟奉垣合作?别忘了,是我们给你们提供资金和战后支持,奉垣能给你们什么?!”
“龟田先生,生意归生意。” 德方谈判官耸耸肩,“柏林更关心的是,哪种合作能给帝国带来更长远的利益。”
龟田气得脸色铁青,却没敢当场发作 —— 他还没摸清奉垣跟德国到底谈了多少,要是闹僵了,德国真倒向奉垣,那他这趟胶澳之行就彻底输了。他强压怒火,冷声道:“我给你们三天时间 —— 要么签字,要么,我们就重新考虑‘支持’的力度。”
离开谈判室,龟田立刻召来手下:“立刻查!那个叫‘汉斯?穆勒’的德国人是什么来头?奉垣的人到底跟德国谈了什么?!挖地三尺也要查清楚!”
奉垣霍府的书房里,夜枭的密电刚送到霍聿枭手里,纸上的字迹还带着海风吹过的潮气:“德方已内部争论,施特劳斯正游说总督府推迟签字;龟田生疑,已派人查探‘穆勒’身份。”
霍聿枭把电文递给沈未央,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看来这步棋走对了,德国人果然动心了。”
沈未央快速扫过电文,指尖点在 “样枪” 二字上:“可以再加把火 —— 让夜枭跟施特劳斯说,只要他们能把谈判拖过一个月,我们就先送一支‘暴风’样枪到胶澳,让德国军方亲自测试。看得见的好处,比空口承诺更能稳住他们。”
“好主意。” 霍聿枭立刻提笔,在电文背面写下令,交给秦穆,“让夜枭注意安全,龟田肯定会盯死他,必要时放些烟雾弹,比如伪造跟法国商行的接触记录,把水搅得更浑。”
秦穆领命而去,书房里只剩下霍聿枭和沈未央。两人并肩站在地图前,目光落在胶澳那片蓝色海湾上 —— 原本被日本攥在手里的谈判节奏,现在彻底乱了;德方的犹豫,给了奉垣更多时间去摸清 “黑鼬” 计划的底细,也为守住胶澳这道屏障,争取到了最关键的缓冲期。
“用技术当筹码,切入列强的利益缝隙,这步棋,比直接派兵更有效。” 沈未央看着地图,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 —— 在这乱世里,硬拼武力不如精准博弈,奉垣的锋芒,不止在战场上,更在这看不见的暗线里。
霍聿枭抬手,轻轻握住他的手腕,指尖带着暖意:“这是我们一起想出来的办法。只要德国人还在犹豫,龟田就不敢轻举妄动,‘黑鼬’计划就少了胶澳这个跳板。接下来,该轮到我们主动了。”
窗外的雪还在飘,奉垣的兵工厂里,“雷霆式” 步枪的生产线还在运转;千里之外的胶澳,夜枭正准备跟施特劳斯进行第二次会面。一场围绕军火的隔空博弈,不仅打乱了日本的布局,更让奉垣在列强环伺的夹缝里,为自己挣得了一片喘息的空间 —— 这把用技术锻造的 “刃”,正悄悄改变着远东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