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的午后,阳光带着冬日的暖意,洒在故事阁的庭院里。谢怜正和花城一起挂红灯笼,朱红的灯笼串在院中的花架上,映着残留的薄雪,瞬间添了几分年味。
“灯笼再挂高些,”花城扶着梯子,看着谢怜调整灯笼的位置,“等会儿小海娃他们来了,一进院子就能看见,热闹。”谢怜笑着应下,伸手把灯笼绳系紧:“灶上还炖着肉,再把去年的腊味蒸上,晚上守岁的菜就差不多齐了。”
话音刚落,院外就传来一阵热闹的笑声。小海娃穿着新做的红棉袄,手里提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刚炸好的糖糕,跑在最前面:“谢怜哥哥!花城哥哥!我们来啦!”老水手跟在后面,肩上扛着个酒坛,里面装着新酿的米酒;文书抱着卷红绸,身后跟着南风和慕情,两人手里各提着个木盒,里面装着年货。
“这糖糕是奶奶教我做的,甜得很!”小海娃把布袋子递过来,献宝似的打开,“爷爷还说,这米酒要温着喝,冬天喝了暖和。”老水手放下酒坛,笑着补充:“这酒是用海边的糯米酿的,比去年的更醇厚些,晚上守岁正好喝。”
众人分工忙碌,谢怜和老水手在厨房准备年夜饭,切菜、炖肉、蒸腊味,香味很快飘满整个院子;花城和慕情则在庭院里贴春联,红纸黑字,一笔一划都透着喜庆;南风和文书带着小海娃剪窗花,剪好的“福”字、腊梅、青蓝花贴在窗户上,格外鲜活;墨尾蹲在旁边,时不时用爪子扒拉一下红纸,惹得小海娃哈哈大笑。
“文书先生,你剪的青蓝花真好看!”小海娃举着刚剪好的窗花,凑到文书面前,“明年青蓝花开的时候,你还要画下来,添到四季花事册里哦。”文书笑着点头,拿起剪刀又剪了一朵小小的向日葵:“这个给你,贴在你的小布包上,明年向日葵开了,咱们还去花田收籽。”
傍晚时分,年夜饭终于做好了。众人围坐在屋里的大桌旁,桌上摆满了菜:炖得软烂的红烧肉、油润的腊味拼盘、鲜美的海鲜汤,还有小海娃做的糖糕,热气腾腾的,透着团圆的暖意。老水手打开酒坛,给众人倒上米酒:“今年是咱们一起过的第二个年,明年咱们的花田肯定更热闹,日子也更红火!”
众人举杯,米酒的醇厚混着饭菜的香味,在舌尖散开。小海娃夹了块糖糕,递到墨尾嘴边:“墨尾也尝尝,甜的!明年咱们还要一起去花田玩。”墨尾轻轻舔了舔,尾巴轻轻晃动,像是在回应。
饭后,众人围坐在炭火旁,开始守岁。文书拿出今年的四季花事册,翻给大家看:“从春日的青蓝花赏花会,到夏日的向日葵纳凉会,再到秋日的云心菊写生,冬日的堆雪人,这一年的花事都记在这里了,”文书指着其中一页,笑着说,“明年咱们再添上腊梅开、迎春绽的场景,让这册子更圆满。”
南风接过册子,翻到向日葵纳凉会的页面:“明年咱们把花田再扩大些,种上迎春和腊梅,四季都有花看,每个季节都办一次盛会,肯定更热闹。”小海娃眼睛一亮,立刻接话:“我要跟爷爷学做更多点心,迎春形状的、腊梅形状的,每个盛会都给大家当零食!”
老水手摸了摸小海娃的头,笑着说:“明年咱们还要教乡亲们种花,让更多人来咱们的花田,一起赏花、吃点心,日子肯定越过越有滋味。”
不知不觉,夜色渐深,窗外偶尔传来零星的鞭炮声。谢怜起身,给众人添上温热的米酒:“新的一年要到了,咱们许个愿吧,愿明年花田繁盛,大家都平安顺遂。”
众人纷纷点头,小海娃双手合十,小声说:“我希望明年青蓝花、向日葵、云心菊、腊梅都开得好好的,咱们还能一起堆雪人、办盛会。”花城握紧谢怜的手,眼底满是温柔:“我希望每年都能和你一起,守着故事阁,守着花田,看着四季流转,和身边的人一起,把日子过得温暖又充实。”
子时的钟声响起,新的一年正式到来。众人走出庭院,看着夜空中绽放的烟花,映着院中的红灯笼,格外绚烂。小海娃兴奋地蹦跳着,墨尾也跟着跑起来,尾巴在夜色中划出欢快的弧度。
“新岁快乐!”众人异口同声地喊道,声音里满是对新一年的期待。
回到屋里,文书拿出新的宣纸,写下“新岁盼花繁”五个大字,递给谢怜:“这字送给你,愿明年咱们的花田如所愿,繁盛热闹。”谢怜接过,轻轻抚摸着纸面,心里满是踏实。
夜深了,小海娃躺在炕上,抱着刚收到的窗花,很快就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意。谢怜和花城坐在炭火旁,手里捧着温热的米酒,看着窗外的月光和红灯笼,心里满是温暖。
“三郎,”谢怜轻声说,“新的一年,又能和你一起,看着花田春种秋收,和大家一起热闹,真好。”
花城握紧他的手,温柔地回应:“以后的每一年,都会这样。我们会一起守着这片土地,守着身边的人,让花田年年繁盛,让日子岁岁温暖,把每一个四季,都过成我们想要的模样。”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桌上的四季花事册和那幅“新岁盼花繁”的字上。远处的海浪声轻轻传来,混着炭火的噼啪声,像是在为这新的一年,奏响充满希望的乐章,也为来年的花事,开启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