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说道:“各位大人,此次危机虽严峻,但也是我们改革的契机。只要我们应对得当,定能化险为夷。接下来,我们便按商议的计划行事,务必守护大唐,推进改革。”众人纷纷领命,一场应对危机的行动悄然拉开帷幕。
密室中烛火摇曳,昏黄的光线在众人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李浩眉头微蹙,率先打破沉默:“长孙大人、房大人、杜大人,如今李建成勾结突厥,意图内外夹击,破坏我大唐改革,此乃心腹大患。边境危机迫在眉睫,改革亦不能停滞,我们需双管齐下。”
长孙无忌轻抚胡须,神色凝重:“殿下所言极是。突厥骑兵骁勇善战,边境防御不容有失。可改革推行时日尚短,诸多事务千头万绪,要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谈何容易。”
房玄龄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睿智:“但事在人为。我们可加快改革方案中能迅速提升国力部分的实施进度,比如鼓励农桑、整顿吏治等,先稳固根基。”
杜如晦接口道:“不错,同时要确保消息封锁,不能让民间因这等事人心惶惶,影响改革大局。”
李浩沉思片刻,目光落在桌上摊开的地图上,手指点向大唐边境:“当务之急,是加强边境防御。我打算派遣军中最得力的将领,率领精锐部队前往边境,密切关注突厥动向,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刻汇报。”
众人纷纷称是。李浩当即修书一封,招来一名侍卫,严肃道:“速去将此信交于王将军,命他即刻整顿军备,加强边境巡逻,不得有误。”侍卫领命,匆匆离去。
安排完边境防御,李浩又将目光转向房玄龄和杜如晦:“房大人、杜大人,改革之事还需二位多多费心。从明日起,加快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尤其是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改革,争取在突厥动手前,让大唐国力有所增强。”
房玄龄和杜如晦齐声应道:“殿下放心,我等定当全力以赴。”
李浩接着说道:“另外,李建成及其党羽在京城必定有所动作,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需安排可靠之人,严密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若发现有任何破坏改革、扰乱朝纲的行为,立刻上报。”
长孙无忌拱手道:“此事交给我吧,我在京城人脉广,定能安排妥当。”
李浩点头致谢:“有劳长孙大人了。如今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我们行事需万分谨慎。”
密室中气氛凝重,众人又就一些细节问题展开讨论,时而低声商议,时而激烈争论。烛火哔啵作响,仿佛也在为这场危机而担忧。
不知不觉,天色渐亮。密室的门缓缓打开,众人从里面走出,虽一夜未眠,但眼神中皆透着坚定。
李浩望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心中暗暗发誓:“李建成,突厥,你们的阴谋不会得逞,我定要守护大唐,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
随后,房玄龄和杜如晦匆忙赶回府中,着手准备改革相关事宜。长孙无忌则迅速联络自己的人脉,安排监视李建成的人手。
李浩也没有停歇,他来到宫中,向李世民详细汇报了李建成勾结突厥的情况以及应对之策。李世民听后,龙颜大怒:“李建成这竖子,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勾结外敌,妄图颠覆大唐。浩儿,你放手去做,朕全力支持你。”
李浩心中一暖,拜谢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辱使命。”
从宫中出来后,李浩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军营。军营中,士兵们正在操练,喊杀声震天。李浩登上高台,望着整齐排列的士兵,大声说道:“将士们,如今突厥与奸人勾结,意图侵犯我大唐边境,破坏我们的安宁。但我大唐儿郎,岂会畏惧。王将军,本殿下命你即刻挑选精锐,随本殿下前往边境。我们要让突厥知道,我大唐领土,不容侵犯。”
王将军抱拳领命:“末将谨遵殿下旨意。”
很快,一支精锐之师集结完毕。李浩望着士气高昂的士兵,满意地点点头:“出发!”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各个角落,长孙无忌安排的人手已经悄然展开行动。他们如同暗处的影子,紧紧盯着李建成及其党羽的一举一动。
而在边境,王将军率领的军队已经抵达。王将军立刻下令,加强防御工事的修建,增加岗哨,密切监视突厥的动向。
时间一天天过去,边境局势愈发紧张。突厥在边境频繁调动军队,似乎随时都会发动进攻。而在京城,李建成也察觉到自己的行动可能被发现,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但他并未放弃阴谋,仍在暗中谋划着如何给李浩致命一击。
李浩一边关注着边境局势,一边督促改革的推进。他深知,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必须在突厥和李建成动手之前,做好万全准备。
在改革方面,房玄龄和杜如晦雷厉风行,各项措施有条不紊地推行着。农桑得到鼓励,百姓们积极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吏治得到整顿,一些贪官污吏被查处,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进行的时候,一个意外情况出现了。负责监视李建成的人传来消息,李建成似乎察觉到了有人在监视他,开始有所收敛,并且有迹象表明他可能要改变计划。
李浩得知后,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李建成这只老狐狸不会轻易放弃,他必定在酝酿着更大的阴谋。而此时,边境的突厥也蠢蠢欲动,随时可能发动进攻。
尽管李浩做了诸多准备,但突厥和李建成随时可能行动,他能否在这场较量中占据上风,保护大唐和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