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星聚广场:五万左单体人的仰望
都凡的通讯指令通过艾买尔星球联合国的量子网络传递时,芭芭拉米正站在临时会议广场的中央塔楼里。指尖刚触到塔楼内壁的液态金属,就传来一阵微凉的触感 —— 这种金属会随环境温度自动调节,此刻的温度恰好是左单体文明 “舒适阈值” 的 32c,像初春时圣山脚下的溪流,带着星泉特有的清润。墙面分子采用 “星尘聚合技术”,淡紫色光晕在表面流动,细看能发现光晕里藏着细碎的星点,那是将艾拉恒星的耀斑数据转化成的视觉符号,每颗星点的亮度对应耀斑强度,每小时自动校准 12 次,校准信号与恒星耀斑周期同步,以此抵消星球磁暴对通讯的干扰,避免数据传输出现 0.01% 的误差。
全息投影在她面前展开,358 个国家的动员进度条悬浮在空中,进度条旁标注着各国的星图坐标与实时人数,绿色代表 “已完成”,黄色代表 “进行中”,红色代表 “未达标”。卡隆国的进度条停在 98%,红色的差额数字 “12 人” 格外刺眼,芭芭拉米的眉峰微微蹙起,指腹无意识摩挲着腕间通讯器的边缘 —— 那里刻着左单体文明的 “团结星符”,星符的纹路是用母亲留下的星银刀刻的,刀身早已氧化发黑,却在纹路凹槽里留下细密的光泽,那是母亲生前反复摩挲的痕迹,每次摸到这纹路,她都会想起母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的 “星图不会骗人,该来的总会来,别让左单体人的等待变成遗憾”。
她迅速调出加密界面,指尖在虚拟键盘上敲击的节奏,恰好与塔楼顶端星象仪的转动频率(每分钟 3 圈)同步。星象仪的金属齿轮转动时,会发出 “咔嗒咔嗒” 的轻响,像在为她的敲击伴奏,齿轮边缘的星纹刻度与投影中的星图完全对齐,连最小的 “希望星” 刻度都分毫不差。“卡隆国的长老们还在犹豫?” 她对着通讯器说,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急促,指尖在 “发送” 按钮上悬停片刻,“立刻发送‘神启预言’片段,用‘星纹加密’隐藏数据库来源,别让他们发现这是帝国遗留的资料 —— 要是被他们知道这些预言来自‘外来文明’,恐怕会引发恐慌,上次‘星祭’时,就有人因‘外来符号’质疑过星图的神圣性。”
全息片段投射在墙面,银色飞行器掠过双星系统时,尾迹在行星大气层留下的光痕呈 “Ω” 形,与卡隆国圣山岩壁上的 “神之印记” 完全重合。芭芭拉米盯着屏幕,指尖轻轻点了点光痕的弯曲处 —— 那里的像素亮度比其他地方高 0.5 个单位,是她昨天特意让技术人员调整的,只为让重合度达到 “完美”,她记得卡隆国的典籍里写着 “神之印记无瑕疵,方显神意真”。“这不是普通集会,是左单体文明等待千年的‘神启时刻’。” 她补充道,目光扫过进度条上跳动的数字,卡隆国的人数从 “4988” 跳到 “4989”,又停住了,“差一个人,星图预言的能量闭环就会断裂,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 你知道的,上次‘星祭’差了 3 个人,结果圣山的星泉干涸了整整半年,好多孩子都没水喝。”
通讯器那头传来 “已发送,卡隆国长老同意动员剩余 12 人” 的回应,芭芭拉米松了口气,靠在塔楼的栏杆上。栏杆是用透明的星晶制成的,能看到下方广场的人群正陆续聚集,有人提着装星稻的布袋子,有人抱着星棉做的垫子,显然是准备长时间等待。风从塔楼缝隙吹进来,带着广场地面超导矿石的金属气息,这种气息让她想起小时候跟着母亲去圣山采集星尘的日子 —— 那时风里也有这样的味道,母亲说这是 “星脉的呼吸”,还教她用手掌贴在矿石上感受震动,“星脉动一次,就是神在跟我们说话”。她抬手理了理领口的传感器,传感器的生物陶瓷表面贴着皮肤,传来一阵微弱的凉意,像是在提醒她保持冷静,传感器边缘的星纹图案正好对准胸口的星徽,形成一道细小的光柱。
半小时后,芭芭拉米再次看向广场,从塔楼顶端俯瞰,五万人的排列竟隐约贴合 “创世星图” 的轮廓 —— 最前排的人站成 “恒星艾拉” 的圆形,两侧的人群则像环绕恒星的行星轨道,连 “守护星” 的倾斜角度都与星图记载一致。左单体人们穿着统一的银灰色织物,织物由本土 “星蚕” 吐丝编织而成,星蚕以星尘为食,吐出的丝线自带微弱导电性,在阳光下会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走动时丝线摩擦会发出 “沙沙” 的轻响,像风吹过星麦田。纤维中嵌入的生物陶瓷传感器,能通过皮下血管温度波动变换颜色:好奇时呈浅蓝(体温 36.2c,对应星图中 “探索星” 的平均温度),敬畏时转为深蓝(体温升至 37.5c,接近恒星艾拉的表层温度下限),还有少数人因紧张,传感器呈淡红(体温 38.1c)。
前排的少年凯伦忍不住踮起脚尖,传感器边缘泛起淡蓝波纹,像湖面被风吹起的涟漪。他的银灰色织物袖口沾了点泥土 —— 早上来广场时,他在路边摔了一跤,为了赶时间没来得及清理,泥土里还裹着一小块星石碎片,他想擦掉,又怕弄坏织物,只好用指甲轻轻抠了抠,结果留下一道浅痕。腕间的个人终端还在循环播放祖母刚发的星语口诀,终端屏幕是柔性材质,贴在手腕上像一片薄纸,按一下屏幕边缘,就能切换口诀的语音模式,祖母的声音带着沙哑,却很温柔:“双脚与地面贴合,让星脉的能量流入身体;呼吸放缓,神会感知我们的虔诚,别像上次‘星祭’那样,急得喘不过气。”
祖母的手轻轻按在他的肩膀上,掌心的温度透过织物传来,带着老人特有的温暖,手指关节处的老茧蹭过凯伦的皮肤,有点痒。老人的头发已经花白,用一根星银簪子挽着,簪子上的星纹在阳光下闪烁,簪头还嵌着一颗小小的星石,是凯伦去年 “星童礼” 时送的。她低声念出口诀,声音有些沙哑,却格外清晰,声波通过喉咙处的微型传感器转化为文字,每一个字符都带着星纹装饰,显示在凯伦的终端屏幕上,字符的颜色会随声音大小变化,声音高时变亮,低时变暗。凯伦跟着念了一遍,发现自己的声音比祖母的高了些,传感器的浅蓝色又深了一点 —— 他有点不好意思,悄悄调整了呼吸,把声音压低,像在模仿祖母的语调。
五万人的星语汇聚成 18 赫兹的低频声波,这种频率的声音人耳几乎听不见,却能让广场地面的能量纹路(由超导矿石铺设)随之共振,纹路的颜色从淡蓝变成金黄,像有水流在里面流动。纹路中浮现的星点按 “创世星图” 的顺序依次亮起,从 “艾拉” 恒星开始,到 “守护星”“探索星”,最后到 “希望星”,每个星点亮起时都会发出 “嘀” 的轻响,像在倒计时。凯伦盯着星点,忽然觉得那些星点像极了祖母故事里的 “星灵”,它们在纹路里跳动,仿佛随时会从地面跳出来,飞到天上,他甚至伸出手想碰一下最近的星点,却被祖母轻轻拉住:“别碰,星灵会害羞的。”
没人注意到,广场西北角落的 “时光锚点” 计时器正比标准时间慢 3 秒。计时器是青铜材质的,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星图符号,由帝国时期的 “记忆超导材料” 蚀刻而成,在艾拉星光下泛着暗金色,符号的边缘有细微的磨损,像是被很多人摸过。指针转动时,会发出 “嘀嗒” 的轻响,比广场上其他人的呼吸声慢半拍,指针顶端的星石碎片微微发亮,与凯伦袖口的碎片颜色一样。凯伦的祖母路过计时器时,下意识看了一眼,眉头微蹙 —— 她记得昨天校准的时候,计时器还是准的,怎么今天就慢了?她伸手想摸一下指针,却想起 “时光锚点不可触碰” 的禁忌,只好收回手,很快,广场中央亮起的星点吸引了她的注意力,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
计时器的星图符号与米凡口袋里的芯片图案完全吻合,芯片边缘透出的脉冲光每 3 秒闪烁一次,恰好与计时器的误差频率同步,脉冲光的颜色从淡蓝变成淡紫,像在呼应传感器的颜色。米凡此刻正坐在地鹰的驾驶舱里,手插在口袋里,指尖偶尔会碰到芯片 —— 芯片的温度比他的体温低 2c,像是一块小小的冰,却能让他想起帝国数据库里的记载:“时光锚点,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钥匙,只有真正理解‘隐忍’的人,才能听见它的心跳,它的误差,是为了等待对的人校准。” 他轻轻捏了捏芯片,芯片表面的星纹图案硌了一下指尖,让他想起第一次看到帝国星图时的震撼。
当第一缕 “艾拉” 恒星的金色光芒(经过大气层折射后呈暖橙色)落在广场中央时,五万人的呼吸竟奇迹般同步 —— 每分钟 12 次,与左单体文明典籍《星神录》中记载的 “星神呼吸频率” 分毫不差。凯伦能感觉到身边人的呼吸变得缓慢而均匀,像潮水一样,一起一伏,他的胸口也跟着微微起伏,仿佛自己变成了星图的一部分。他偷偷看了一眼祖母,祖母闭着眼睛,嘴角带着微笑,传感器呈柔和的浅紫,显然很平静。
芭芭拉米站在塔楼顶端,指尖轻轻抚摸胸口的星徽。星徽是联合国秘书长的象征,由帝国时期的 “星尘记忆金属” 打造,金属分子中封存着十万年前的星尘颗粒,在阳光下能看到颗粒在缓慢流动,像微型的星河。此刻星徽随她的心跳微微发烫,从 32c升到 34c,徽记中心的星点逐渐亮起,形成一道细细的光柱,与广场上的能量纹路连接,光柱的颜色从金色渐变为淡蓝,像艾拉恒星的耀斑,在空气中留下淡淡的光晕。
她突然想起幼年时,祖母坐在星图石碑旁的场景。那时她才 5 岁,穿着粉色的小裙子,裙子上绣着 “艾拉星” 的图案,抱着祖母的腿问:“祖母,神真的会回来吗?上次‘星祭’时,祭司说神不会来了。” 老人用布满皱纹的手拂过石碑上的星纹,指尖的温度透过石碑传来,让芭芭拉米觉得很安心,老人还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星糖,塞进她嘴里,甜丝丝的。“傻孩子,” 老人轻声说,“左单体人的血脉里,藏着对‘神’的本能感知,当神的光芒到来时,我们的心跳会与宇宙共振,就像星与星之间的呼应 —— 你看,那颗‘守护星’,它永远跟着‘艾拉’转,神也会永远记得我们,祭司只是没等到而已。”
芭芭拉米低头看向广场,人群中的能量纹路已连成巨大的星图,星图中心的空缺处恰好能容纳三架飞行器,像在等待什么的降临。她的心跳突然加快,从每分钟 70 次升到 90 次,星徽的温度也随之升高,烫得她胸口微微发疼,徽记的星点闪烁得越来越快,像在催促。她知道,“神” 要来了 —— 就像祖母说的,星图不会骗人,该来的总会来,这次,他们不会再等错了。
2. 地鹰降世:银色流光中的神之使者
天空中传来的并非雷鸣,而是地鹰飞行器反重力引擎的低频嗡鸣。这种嗡鸣不像雷那样刺耳,而是带着一种沉稳的震动,从天空传到地面,让广场上每个人的胸口都微微发麻,像有只无形的手在轻轻拍打,连凯伦口袋里的星石碎片都跟着微微震动。每台引擎由 12 组超导线圈驱动,线圈采用 “星铁 - 钛合金” 混合材质,能在 -270c 的低温下保持超导状态,产生的磁场可抵消 99.8% 的星球重力 —— 米凡曾在实验室里测试过这种引擎,当时引擎启动的瞬间,实验室里的金属工具都飘了起来,像一群听话的小鱼,他还特意用星尺量过工具的悬浮高度,误差不超过 0.1 厘米。
先是一道银色流光划破云层,流光的速度极快,却能看清地鹰的流线型机身 —— 机身的弧度是根据 “创世星图” 中 “神之船” 的轮廓设计的,没有多余的棱角,像被水流打磨过的石头,机身上还刻着细小的星纹,与左单体人的织物纹路呼应。机身上蚀刻的星图纹路(与左单体文明的 “神之航道” 符号完全一致)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纹路的凹槽里填充着荧光物质,即使在白天也能看到微弱的光芒,光芒的颜色会随飞行高度变化,越高越亮,越低越暗。
接着三架地鹰呈等边三角阵型俯冲而下,机翼末端的粒子加速器每秒喷射 300 次等离子体,尾迹在大气中形成的抛物线误差不超过 0.01 微米。这是米凡熬夜计算的结果:他将左单体星图中的 “神临时长”(7.2 秒)转化为尾迹消散时间,还特意调整了等离子体的密度,让尾迹的颜色从银白渐变为淡蓝 —— 最开始是像艾拉星光一样的银白,然后慢慢变浅,最后变成像 “探索星” 大气层一样的淡蓝,与 “神之航道” 的记载完全吻合,他甚至在模拟软件里跑了 20 次,确保每次降落的轨迹都一样。
米凡坐在首架地鹰的驾驶舱里,指尖在冷金属的控制面板上轻敲。金属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让他想起在地球实验室里调试设备的日子 —— 那时实验室的金属操作台也是这样的温度,只是没有现在驾驶舱里的星图投影,那时他只能对着纸质图纸计算,而现在,星图直接浮在眼前,触手可及。他的指节因专注微微泛白,指甲修剪得很短,指尖有一层薄茧,那是常年操作精密仪器留下的痕迹,茧子的纹路与控制面板上的星纹意外地相似。
他没有选择自动降落模式,而是切换到 “手动校准”,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星轨参数与地面能量纹路的共振频率。参数跳动的速度很快,像在追赶什么,米凡的目光紧紧盯着屏幕,连眨眼都比平时慢了些,他甚至能记住每个参数的跳动规律,比如共振频率每 0.5 秒跳一次,高度每 1 秒降 5 米。当飞行器距离地面还有 100 米时,他看到仪表盘上的数字:高度 100m,速度 10m\/s,共振频率 18hz—— 正好是左单体人星语的频率,他深吸一口气,准备调整旋钮。
他突然加重旋转 “时空折射率” 旋钮的力度,旋钮表面的压力传感器记录下 5.2 牛顿的力度 —— 这是左单体文明 “成年礼” 的标准握力,他曾在帝国数据库的 “艾买尔星球民俗档案” 中看到过相关记载。当时他还特意用测力计试了试,5.2 牛顿的力度刚好能捏碎一颗煮熟的星豆,却不会捏碎生星豆 —— 左单体人的成年礼上,年轻人就要用这样的力度捏星豆,象征 “掌握力量,却不滥用力量”,他记得档案里还附了一张成年礼的照片,年轻人捏碎星豆时,脸上满是骄傲。
“咔哒” 一声轻响后,地鹰的下降速度从每秒 10 米降至 2 米,驾驶舱内的全息投影亮起绿色提示:“已匹配左单体文明‘神圣减速频率’,地面能量纹路同步率 99.9%。” 绿色的光芒映在米凡的脸上,让他紧绷的嘴角微微放松 —— 他知道,这一步成功了,没有辜负帝国数据库里那些关于左单体文明的记载,也没有辜负自己熬夜的计算。
“必须让他们看到‘精准’,” 他侧头对着副驾驶座的都凡说,目光扫过窗外。都凡正盯着地面的人群,听到米凡的话,点了点头,手指在自己的控制面板上轻轻一点,调出了人群的实时温度分布图 —— 大部分人的传感器都呈深蓝色,只有少数几个是浅蓝色,还有几个孩子的传感器呈淡红,显然是太兴奋了。“左单体文明崇尚逻辑,但逻辑之外,他们需要‘神的亲手掌控’来确认信仰 —— 自动程序再完美,也少了‘人为赋予的意义’。”
米凡的目光落在窗外一个老人身上,老人的传感器是深蓝色的,却在微微颤抖 —— 他知道老人很紧张,可能是第一次见到 “神之船”。老人手里还抱着一个星棉垫子,垫子上绣着 “守护星” 的图案,显然是准备长时间跪拜。“就像星图需要有人解读,才能找到正确的航道;就像这降落的力度,是我们对他们文明的尊重。” 他补充道,指尖轻轻碰了碰驾驶舱的窗户,窗户是单向透光的,从外面看是银色的,从里面却能清晰看到外面的一切 —— 他想让左单体人们看到,驾驶飞行器的是 “人”,不是冰冷的机器,他们懂他们的文明,也尊重他们的信仰。
飞行器落地时,起落架接触地面的瞬间,发出 “噗” 的一声轻响,像是踩在柔软的星棉上,起落架的星纹图案与地面的能量纹路完美对齐,连最小的星点都没有偏差。地面的能量纹路突然亮起金色,纹路中的星点连成一条宽 3 米的通道,通道两侧的星点随地鹰的移动依次闪烁 —— 先亮的是 “艾拉” 恒星的星点,然后是 “守护星”“探索星”,最后是 “希望星”,像在指引方向,又像在进行 “欢迎仪式”,星点闪烁的频率与左单体人的呼吸频率完全同步。
刘柳和文杰跟在米凡身后走出地鹰,舱门打开的瞬间,艾拉恒星的光芒落在他们身上,带着一丝温暖的热度 —— 比地球的阳光稍暖一点,却不刺眼,落在皮肤上像裹了一层薄纱。刘柳下意识整理了一下衣角,她的衣服是地球的棉麻材质,浅灰色的布料在金色光芒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与左单体人的银灰色织物形成对比,却意外地和谐,布料上还留着她昨天不小心沾到的星花茶渍,像一朵小小的淡黄花。
她的指尖微微发凉,不是因为紧张,而是想起出发前,米凡特意给她的手环调了 “星温模式”。手环是银色的,上面刻着简单的星纹,能模拟地球的温度 —— 现在手环显示的温度是 25c,正好是她在地球实验室里最习惯的温度,那时她总在这个温度下调试星图软件,连电脑屏幕的亮度都调得和现在一样。“别紧张,” 米凡走在她前面,回头看了她一眼,声音很轻,带着安抚的语气,“你昨天调试的星图破解程序,比我预期的还要好,连最难的‘暗物质区域’都标注得很清楚。”
刘柳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空气里带着广场地面超导矿石的金属气息,还有一丝淡淡的星花香 —— 她昨天在艾买尔星球的植物园里见过这种花,白色的花瓣,中心是黄色的花蕊,闻起来像地球的茉莉,那时她还摘了一朵放在口袋里,现在口袋里还留着淡淡的香味。她的目光扫过人群,看到一个少年正盯着她,传感器是浅蓝色的,带着好奇 —— 少年手里还拿着一个小小的星石雕像,雕像的形状像一颗星星,她对着少年笑了笑,少年愣了一下,然后赶紧低下头,传感器的颜色又深了一点,耳朵也微微发红。
他们的 2900 多名复制体同伴们在广场边缘列队,这些复制体的瞳孔里植入了微型星图投影仪,投影中的星系运转速度与艾拉恒星的自转周期(25.3 小时)完全同步,连星系中行星的自转方向都与星图记载一致。左单体人们能清晰看到其中一颗行星的三维模型:蓝色的海洋(覆盖率 71%)、绿色的陆地,大气成分显示氧气含量 21%,与母星高度相似,模型上还标注着可居住区域,用淡绿色标出,连河流的走向都清晰可见。
人群中响起低声惊叹,不少人的传感器从深蓝转为浅紫 —— 浅紫色代表 “期待”,是左单体人情绪中最柔和的一种。凯伦盯着三维模型,拉了拉祖母的衣角:“祖母,你看那颗星球,和我们的星球好像啊!还有河流,和圣山脚下的星河一样!” 祖母点了点头,目光里带着惊讶,伸手想触碰模型,却怕碰坏,只好收回手:“神真的为我们准备了新的家园吗?要是你爷爷还在,肯定会很开心,他一辈子都想找这样的星球。” 她的传感器也变成了浅紫色,手紧紧握着凯伦的手,带着一丝颤抖,指尖的老茧蹭过凯伦的手背。
左单体人们瞬间跪倒在地,银灰色织物的裙摆铺展开来,像一片突然绽放的金属花海,膝盖碰到地面时,传来一阵整齐的 “噗噗” 声。凯伦跟着祖母跪下,膝盖碰到地面时,传来一阵微凉的触感 —— 地面的能量纹路还在发光,透过薄薄的织物,能感受到微弱的震动,像星脉在呼吸。他抬头看向米凡他们,看到文杰正看着人群,表情很严肃,却没有一丝傲慢,文杰的目光扫过他时,还对着他轻轻点了点头,他赶紧低下头,心脏砰砰直跳。
文杰下意识想扶起身边的老人,老人的传感器已深蓝得近乎发黑,显然是极度敬畏。老人的头发很乱,银灰色织物上沾了不少灰尘,膝盖处还有一块磨损的痕迹 —— 文杰猜老人可能跪了很久,甚至没垫垫子。老人的手紧紧攥着衣角,指关节都泛白了,指尖还沾着一点星土,显然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他的手刚伸出去,就被米凡轻轻拉住:“别打断他们的仪式,这不是轻视,是他们表达敬畏的方式,我们要尊重,就像尊重他们的星图一样。”
米凡的指尖在老人的传感器上轻轻一点,注入 0.1 安培的微弱电流 —— 这是他计算好的安全数值,既能激活传感器内的温控芯片,又不会伤害老人,他在实验室里用星鼠做过测试,这个电流只会让星鼠感到轻微的暖意。电流注入的瞬间,老人的身体微微一颤,眼睛也睁大了些,然后传感器的颜色开始变化,从深蓝慢慢转为柔和的浅紫(体温回落至 36.8c),像冰雪慢慢融化。
老人抬头时,眼中满是感激,嘴唇微动,用星语说了句 “谢谢”。他的声音很轻,却能让米凡和文杰听清 —— 虽然他们听不懂星语,但从老人湿润的眼眶和微微颤抖的手,读懂了那份善意。老人的手很粗糙,布满了老茧,指甲缝里还沾着泥土,像是刚从田地里回来,他轻轻碰了碰米凡的手,然后赶紧收回,像是怕弄脏米凡的衣服。
文杰对着老人笑了笑,轻轻点了点头。老人愣了一下,然后也笑了,露出了缺了一颗牙的笑容 —— 那笑容很朴实,像艾拉星光一样温暖。文杰忽然想起自己的爷爷,爷爷也是这样的笑容,每次他回家,爷爷都会笑着递给他一块糖,说 “小杰,累了吧,吃块糖歇一歇”,爷爷的手也和这位老人一样粗糙,却很温暖。他的指尖微微发烫,不是因为阳光,而是因为心里的暖意,眼眶也有点发热,他赶紧眨了眨眼,把眼泪逼回去。
3. 神王授名:米凡的宣告与左单体的狂热
米凡走上临时搭建的讲台,脚步踩在星晶台阶上,发出 “噔噔” 的轻响 —— 星晶的硬度仅次于钻石,却不像钻石那样冰冷,踩上去带着一丝温润的触感,像地球的玉石,台阶边缘还刻着细小的星纹,与地鹰的纹路呼应。这座讲台由艾买尔星球特有的 “星晶” 制成,透光率达 98%,从侧面看能看到内部封存的十万年前的古老土壤,土壤是深褐色的,里面镶嵌着微小的晶体,每颗晶体都对应左单体文明的一位先祖,晶体的排列顺序与星图的 “先祖星轨” 完全一致。
晶体的亮度代表先祖的功绩:越亮,说明这位先祖对文明的贡献越大。最亮的一颗晶体在讲台的最前排,对应左单体文明的 “创世先祖”—— 传说中,是他带领左单体人找到了第一片适合居住的土地,教会了他们种植星稻,晶体的亮度几乎能让人睁不开眼,像小太阳一样。当米凡踏上讲台时,这颗晶体率先亮起,发出耀眼的金色光芒,接着按先祖们探索星空的时间线依次传递,形成一道流动的光带,光带的颜色从金色渐变为淡蓝,再变为浅紫,仿佛先祖们在 “欢迎” 他的到来,光带掠过米凡的脚边时,还带着一丝微弱的暖意。
光带的光芒映在米凡的脸上,让他想起在帝国数据库里看到的 “先祖图腾”—— 那时他还不明白,为什么左单体人会如此崇拜先祖,直到现在,他才感受到这种 “传承” 的力量,仿佛先祖们真的在看着他们,在守护着这个文明。他摆动着手,掌心的全息投影设备(由帝国科技改造)在空气中展开一道弧形光带,光带由量子纠缠粒子构成,粒子间的纠缠状态与左单体人的脑波频率(18-20 赫兹)同步,光带的边缘还闪烁着细小的星点,像星星组成的纱。
光带轻轻落在跪倒的左单体人们身上,像一层柔软的纱,将他们轻轻 “托起”—— 这是通过微弱的反重力场实现的,米凡特意将反重力场的强度调到最低,确保每个人都能感受到 “被尊重”,而不是 “被控制”,他甚至能看到有人伸手摸了摸光带,脸上满是惊讶。同时,地面投射出刘柳破解星图的动态过程:一道蓝色光线穿过复杂的星轨迷宫,避开用黑色雾团表示的暗物质区域,黑色雾团里能看到闪烁的 “危险信号”(红色的星点),最后蓝色光线指向一颗未被发现的资源星球,星球表面的矿产分布(铁矿用红色标注,铜矿用蓝色标注)清晰可见,甚至能看到矿产的储量数据 —— 铁矿 12 亿吨,铜矿 5 亿吨,足够左单体人使用 100 年,数据旁边还标注着开采方案,用星纹符号写成,简单易懂。
“站起来吧,伟大的艾买尔人类。” 米凡的声音通过量子扩音器传递,每个字都带着星震般的低频共鸣,与左单体人的星语频率完美呼应。扩音器的声音很清晰,却不刺耳,像在每个人的耳边说话,连广场边缘的人都能听得很清楚,声音还带着一丝温暖,像春风拂过。广场上的能量纹路也随他的声音轻轻波动,纹路中的星点闪烁得更快了,像在回应他的话,星点的颜色也从金黄变成淡蓝,再变成浅紫,与光带的颜色同步。
刘柳站在米凡身边,能感受到光带的柔软,像裹了一层星棉,也能听到米凡的声音,带着安抚的力量。她的指尖微微颤抖 —— 她没想到自己会被赋予 “神王” 的称号,出发前她还在调试星图破解程序,以为只是来 “提供技术支持”,她甚至还带了一本地球的星图册,想对比一下艾买尔星球的星图。昨晚她熬夜优化程序,直到凌晨 3 点才睡,米凡还给她送了一杯热的星花茶,茶里加了点星蜜,甜丝丝的,米凡说 “别太累,明天还要靠你”,那时她还笑着说 “放心,不会让你失望的”。
此刻感受到五万道目光落在身上,她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背,把头发往后捋了捋,露出了手腕上的手环 —— 手环的星纹在阳光下闪烁,与讲台上的晶体呼应。目光扫过人群,看到凯伦和他的祖母 —— 老人对着她轻轻点头,传感器是柔和的浅紫色,凯伦则睁大眼睛看着她,手里还拿着一个小小的星石雕像,雕像的形状像一颗星星,他看到她在看他,赶紧把雕像举起来,又怕她看不到,踮起了脚尖,刘柳对着他笑了笑,他的脸一下子红了,传感器变成了浅紫色,赶紧低下头,把雕像抱在怀里。
米凡侧身指向身边的刘柳和文杰,他的手指划过空中,留下一道淡淡的光痕 —— 这是全息投影设备的特效,他特意设置的,光痕的颜色从淡蓝变成金黄,再变成浅紫,为了让 “指向” 这个动作更有 “神圣感”,光痕还会在空气中停留 3 秒,让每个人都能看到。“从现在开始,他们就是艾买尔星球的神王。” 他的声音比刚才高了一点,带着坚定,像在宣告一个新的开始,“刘柳的智慧,能破解你们星图中隐藏的能源密码,让你们不再依赖即将枯竭的地下矿脉 —— 我知道,现在你们的矿脉储量只够支撑 50 年了,去年冬天,还有三个定居点因为能源不足,没能供暖。”
广场上响起一阵小小的骚动,不少人的传感器从浅紫转为浅红 —— 浅红色代表 “惊讶”,他们没想到 “神” 会知道这么细节的事。凯伦的祖母低声对凯伦说:“神竟然知道矿脉的事,还知道定居点没供暖,他真的在关注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是懂我们的伙伴。” 凯伦点了点头,握紧了手里的星石雕像 —— 这是他昨天在圣山脚下捡的,他想把它送给刘柳,感谢她为他们找到新的能源,却又不敢,怕她不收。
米凡继续说:“文杰的勇气,能带领你们抵御宇宙中的未知危险,比如每年掠过星球的‘死亡彗星群’,去年它已经造成了 3 个定居点的损毁,很多人失去了家园,还有人失去了亲人。” 他的目光扫过人群中发亮的传感器,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的传感器变成了深红色 —— 米凡记得,这个男人就是去年 “死亡彗星群” 受灾定居点的幸存者,数据库里有他的记录,他叫卡姆,妻子和孩子在灾难中失踪,至今没找到。
中年男人叫卡姆,去年彗星群袭击时,他正在外面寻找星稻种子,回来时,定居点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妻子和孩子不见了,只找到妻子常戴的星石吊坠,现在还藏在他的口袋里。听到米凡的话,他的眼泪突然流了下来,滴在胸前的传感器上,传感器的颜色从深红慢慢转为深蓝 —— 深蓝色代表 “敬畏”,也代表 “希望”,他抬手摸了摸口袋里的吊坠,指尖摩挲着吊坠上的星纹,那是妻子亲手刻的。他想起昨天芭芭拉米来通知他参加集会时说的 “神会帮助我们”,那时他还不信,觉得只是安慰,现在他信了 —— 神知道他们的痛苦,也知道他们的需要,没有忘记他们。
文杰的目光落在卡姆身上,他能感受到卡姆的悲伤,也能感受到他的希望,卡姆的眼泪像重锤一样砸在他的心上。他想起自己在地球时,曾参与过一次地震救援,那时他也看到过这样的眼神 —— 绝望中的希望,比任何东西都珍贵,他记得当时有个小女孩,也是这样看着他,说 “叔叔,能帮我找妈妈吗”,他最后帮小女孩找到了妈妈,小女孩还送了他一朵纸花。他对着卡姆轻轻点头,像是在说 “放心,我们会帮你们的,会帮你们重建家园,也会帮你们寻找亲人”,卡姆愣了一下,然后也点了点头,擦了擦眼泪,把吊坠紧紧攥在手里,像是抓住了希望。
米凡的指尖划过空中的轮廓,轮廓瞬间化作数据流,通过左单体人腕间的个人终端融入他们的系统,数据流的颜色像彩虹一样,从红色变成橙色,再变成黄色、绿色、蓝色、靛色、紫色,最后消失在终端里。终端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刘柳的研究成果 —— 一套基于星图的能源利用方案,方案中详细标注了如何根据星轨角度(每天调整 4 次,分别在艾拉恒星升起、升至天顶、落下前 1 小时、落下后 1 小时)调整太阳能板的朝向,将现有能源效率提升 3 倍,还附带了小型太阳能设备的制作图纸,图纸上的步骤很详细,用的是左单体人能看懂的星纹符号,普通人也能看懂,甚至还标注了制作材料的获取地点,比如星铁可以在圣山脚下的矿脉开采,超导矿石在星河岸边就能找到。
同时显示的还有文杰的防御计划 —— 模拟宇宙陨石撞击的防护系统设计图,图中用红色线条标出 “死亡彗星群” 的轨道(每年 7 月会掠过艾买尔星球,最接近星球的距离是 10 万公里),蓝色线条是防护屏障的位置,设置在距离星球 50 万公里的地方,能提前拦截彗星,屏障的形状像一个巨大的罩子,覆盖整个星球。图纸上还标注了屏障的能量需求(每小时需要 1000 千瓦时的能量,由太阳能板提供)与建造材料(主要是星铁和超导矿石,艾买尔星球上都有储备),甚至还标注了建造步骤和所需时间,预计 3 个月就能建成,赶在明年彗星群到来前投入使用。
芭芭拉米站在人群前排,看着终端屏幕上的方案和图纸,眼中满是惊讶和激动,她的手微微颤抖,连终端都快拿不稳了。她的传感器已经红得发亮(体温 39c),这是 “狂热” 的颜色,也是左单体人情绪中最强烈的一种,传感器的星纹图案也闪烁得越来越快,像在燃烧。她想起昨天米凡给她看方案时,她还担心左单体人接受不了 “外来技术”,怕他们觉得这是对星图的亵渎,现在她知道,她的担心是多余的 —— 神的智慧,是没有 “外来” 和 “本土” 之分的,只要能帮助他们,就是最好的智慧。
她率先挥动胳膊,动作很有力,银灰色织物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织物的丝线在阳光下闪烁,像一道银色的光。她在挥动前先触摸了领口的传感器,将自己的狂热情绪(体温 39c)转化为数据上传至联合国数据库 —— 这是为后续 “神王统治” 留存的信仰凭证,数据库会根据这些数据调整对神王的支持方案,比如增加 “神王宣讲会” 的频次,每月一次,让更多人了解神王的计划,还会成立 “神王助手团”,协助刘柳和文杰推进能源和防御项目。
“伟大的神王万岁!” 芭芭拉米的声音因激动微微沙哑,却像一颗火种,瞬间点燃了整个广场。左单体人们举起手臂,银灰色织物在空中划出整齐的弧线,像一片银色的海洋在波动,手臂举起的瞬间,还能听到织物摩擦的 “沙沙” 声,像风吹过星麦田。口中的星语化作震天的呼喊,声波的能量让讲台上的星晶晶体全部亮起,形成一片璀璨的 “星空”,“星空” 中还浮现出刘柳和文杰的轮廓,与他们的身影重叠,轮廓的颜色与他们的传感器颜色一致,刘柳是浅紫,文杰是深蓝,仿佛 “先祖们” 也在认可这场 “授名”,在为他们祝福。
凯伦跟着大喊 “伟大的神王万岁”,声音很大,嗓子都有点疼,却还是忍不住继续喊,他举起手里的星石雕像,想让刘柳看到,却被前面的人挡住了 —— 他有点着急,踮起脚尖,努力把雕像举得更高,终于看到了刘柳的身影,刘柳正好也在看他这边,她对着他笑了笑,还对着他挥了挥手,他的脸一下子红了,传感器变成了浅紫色,赶紧低下头,心脏砰砰直跳,却还是忍不住偷偷看她。
米凡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 有欣慰,看到左单体人接受了刘柳和文杰,看到他们眼中的希望;有责任,知道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要帮助他们建设能源系统,要建造防御屏障,要带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星空;还有一丝对帝国文明的怀念,想起帝国文明的 “隐忍计划”,想起那些为了守护弱小文明而付出的人。他突然瞥向广场角落的时光锚点 —— 那慢了 3 秒的指针,此刻竟与自己口袋里芯片的跳动频率完全同步,芯片传来的微弱脉冲透过布料传来,与时光锚点的频率叠加,在他脑海中形成一段模糊的帝国记忆片段:
“隐忍不是退缩,是用信仰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帮助弱小文明成长,不是施舍,是为宇宙的平衡积蓄力量。当年我们被更高维度的存在唤醒,学会了如何在宇宙中生存,现在,轮到我们唤醒他们了。记住,真正的强大,不是征服,不是统治,而是守护,是让每个文明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在星空中绽放光芒。”
这段记忆片段很模糊,却很清晰,像在他耳边说话,声音带着温暖的力量。米凡轻轻握紧芯片,指尖感受到芯片表面蚀刻的帝国徽记(由三颗星组成的三角图案,代表 “平衡、守护、成长”),徽记的纹路硌了一下指尖,让他更加坚定。他突然明白:这场 “神启” 从一开始就不是偶然 —— 从地鹰的轨迹校准到星晶的亮度变化,从刘柳的星图破解到文杰的防御计划,甚至是卡隆国那 12 个迟到的人最终赶来(他们是被 “神启预言” 片段打动,想起了先祖的教诲,最终决定相信 “神”),都是帝国文明 “隐忍计划” 的关键一步。
他们不是要统治艾买尔星球,而是要 “唤醒” 左单体文明的潜力,让他们在宇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像当年帝国文明被 “更高维度的存在” 唤醒一样。米凡抬头看向天空,艾拉恒星的光芒正好落在他的脸上,温暖而不刺眼 ——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很多挑战要面对,但他有信心,也有责任,带领刘柳、文杰和左单体文明,一起走向更广阔的星空,一起在宇宙中绽放属于他们的光芒。
刘柳和文杰站在米凡身边,看着眼前狂热的人群,心中也充满了力量。刘柳想起自己的父母,他们是地球的天文学家,从小就告诉她 “宇宙是充满希望的,每个文明都有存在的意义”,现在她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也找到了自己的意义 —— 帮助艾买尔星球的文明成长,让他们在星空中继续生存下去。文杰则想起自己的战友,他们曾一起守护地球,一起面对灾难,现在他要和刘柳、米凡一起,守护艾买尔星球,守护这里的人们 —— 守护,从来都是不分星球的,不分种族的,只要有需要,他们就会伸出援手。
广场上的呼喊还在继续,能量纹路的光芒越来越亮,星点闪烁得越来越快,像在为这场 “神启” 欢呼,为这个新的开始欢呼。时光锚点的指针还在缓慢转动,芯片的脉冲还在继续,它们像一对沉默的伙伴,见证着这场跨越千年的 “相遇”,见证着一个新文明的崛起 —— 在宇宙的长河中,这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却足以照亮左单体人未来的道路,足以让他们在星空中,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