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南唐使者探虚实
宣州城的硝烟尚未散尽,议事厅内的气氛却已悄然绷紧。郭崇刚在沙盘上标出吴越军溃败后的收拢方位,门外便传来亲兵的通报,声音带着几分谨慎:“将军,南唐派使者求见,已在营外等候。”
林阿夏手中的狼毫笔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黑斑。她与郭崇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惕。五代十国的乱世里,邻国的“善意”往往比刀兵更难揣测。郭崇将手中的令箭重重拍在案上,沉声道:“让他进来。我倒要看看,李璟这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多时,一名身着月白锦袍的男子缓步走入厅中。他头戴乌纱帽,腰束玉带,面容俊朗如玉石雕琢,眉宇间带着几分文人特有的清雅,与这满是刀光剑影的议事厅格格不入。此人正是南唐宗室子弟李从善,乃南唐中主李璟之弟,素有贤名,常为兄长出使各国,打理外交事宜。
李从善进门后并未急于开口,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厅内诸人。当他看到林阿夏一身银甲立于郭崇身侧,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拱手行礼,语气恭敬却不失底气:“南唐使者李从善,见过郭将军、林将军。久闻后周禁军骁勇善战,林将军更是以女子之身立下奇功,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郭崇面色冷淡,开门见山:“李使者远道而来,想必不是专程来夸赞我等的吧?有话不妨直说。”
李从善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回道:“我主听闻宣州被吴越军围困多日,百姓流离失所,心中甚是忧虑,特命在下前来探望。若宣州需要援助,南唐愿出兵相助,与后周共抗吴越,解宣州之围。”
“共抗吴越?”郭崇冷笑一声,手指敲击着案几,“南唐与吴越素有盟约,此刻突然倒戈,怕不是另有所图吧?”
李从善早有准备,依旧神色淡然:“将军此言差矣。盟约本就是为了自保,如今吴越贪婪无度,妄图吞并宣州,若任其发展,他日必成南唐与后周的共同祸患。我主此举,既是为了相助宣州,也是为了自保。”
林阿夏静静观察着李从善的神情,见他言辞恳切,眼底却无半分真切的担忧,心中愈发确定对方来意不简单。她缓缓开口,声音清亮如寒玉相击:“李使者所言,看似有理,实则漏洞百出。南唐与吴越接壤之地向来相安无事,为何偏偏在吴越攻打宣州时,突然想要‘共抗’?若真心相助,为何不早派援军,反而等到吴越军溃败之后才现身?”
李从善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随即又恢复如常,转头看向林阿夏:“林将军心思缜密,果然名不虚传。实不相瞒,我主此次派在下前来,除了表达援助之意,更想与后周商议结盟之事。吴越占据东南富庶之地,久有扩张之心,若我两国联手夹击,必能将其一举击溃。事成之后,宣州以南的三州之地归南唐所有,其余疆土尽归后周,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这番话直接暴露了南唐的野心,竟是想借后周之手削弱吴越,趁机扩张自己的疆域。郭崇脸色一沉,拍案而起:“放肆!宣州乃后周疆土,吴越亦是朝廷名义上的藩属,岂容你南唐随意分割?结盟之事休要再提,你还是早些回去,告诉你家主子,莫要痴心妄想!”
李从善见状,并未恼怒,反而叹了口气:“郭将军何必动怒?如今后周北有契丹虎视眈眈,西有后蜀蠢蠢欲动,根本无力长期支撑宣州的战事。若失去南唐的援助,吴越卷土重来,再联合其他势力夹击,宣州危矣。林将军,你久在沙场,想必比郭将军更清楚其中的利害吧?”
他将目光再次投向林阿夏,试图挑拨离间。林阿夏却神色不变,语气坚定:“李使者不必白费口舌。后周将士虽四面受敌,但保家卫国的决心从未动摇。宣州的安危,自有我等守护,不劳南唐费心。至于结盟分割疆土之事,更是绝无可能。”
李从善见两人态度坚决,知道再劝无益,便话锋一转:“既然两位将军心意已决,在下也不再强求。不过,久闻林将军不仅骁勇善战,对天下大势也有独到的见解,不知将军如何看待如今的乱世?”
林阿夏抬眸迎上他的目光,语气沉稳:“天下分久必合,久乱必治。如今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早已不堪重负。谁能顺应民心,休养生息,谁便能终结乱世,统一天下。南唐若真心为百姓着想,便该与后周携手,共讨割据势力,而非趁火打劫,贪图一时之利。”
李从善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随即又化为淡淡的无奈:“林将军所言极是,只是朝堂之上,身不由己。我主虽有仁心,却也不得不为南唐的安危考虑。”他顿了顿,示意随从呈上一个锦盒,“在下此次前来,虽未能达成结盟之意,却也带来了一份薄礼,望林将军笑纳。这是南唐绘制的宣州周边地形图,上面详细标注了吴越军的布防情况,或许能帮到将军。”
林阿夏示意柳如眉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是一幅绘制精美的地形图。图上不仅标注了吴越军的军营位置、粮草囤积点,甚至连一些隐蔽的小道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显然是南唐暗中侦查已久的成果。她心中一凛,南唐对宣州的战局竟然如此了解,其野心可见一斑。
“多谢李使者的‘好意’。”林阿夏将锦盒合上,语气平淡,“这份地图,我收下了。若南唐真有诚意,不妨约束边境将士,不要再与吴越暗中勾结,这才是对宣州最大的帮助。”
李从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随即拱手道:“林将军放心,南唐向来坚守道义,绝不会做暗中勾结之事。在下告辞,望将军好自为之。若日后宣州有难,南唐仍愿伸出援手。”
说罢,他转身离去,步履从容,仿佛刚才的争执从未发生过。
李从善走后,郭崇立刻走到案前,拿起那幅地形图仔细查看,脸色愈发凝重:“这南唐果然早有预谋,对吴越军的部署了如指掌,恐怕早已与吴越有过接触。他们此次前来,名义上是结盟,实则是来试探我们的虚实,顺便挑拨离间。”
林阿夏点头赞同:“郭将军所言极是。李从善看似文雅,实则心思深沉。他献上这幅地图,既是示好,也是警告,暗示他们对宣州的局势了如指掌。我们必须尽快做好准备,既要防备吴越军的再次进攻,也要警惕南唐的背后偷袭。”
柳如眉补充道:“根据斥候的侦查,南唐边境的军队近期调动频繁,似乎在集结兵力。若他们与吴越真的勾结在一起,对我们将极为不利。”
郭崇眉头紧锁,在厅内来回踱步:“如今宣州守军虽有援军补充,但兵力仍显不足。若同时面对吴越和南唐的夹击,恐怕难以支撑。当务之急,是尽快向后周中枢求援,同时加强城防,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求援的文书我早已派人送出,只是北方战事吃紧,中枢恐怕难以立刻派出援军。”林阿夏沉声道,“当务之急,是先查明南唐的真实意图,以及他们与吴越是否真的达成了同盟。柳如眉,你立刻加派斥候,密切监视南唐边境的动向,一旦有异常,立刻禀报。”
“明白!”柳如眉领命而去。
林阿夏又看向郭崇:“郭将军,我们需调整城防部署。东门和南门是重点防御方向,除了原有守军,再各增派五百禁军,同时在城外设置暗哨,防止敌军突然袭击。另外,让秦月娥的投石机队在城墙各处布防,做好随时作战的准备。”
郭崇点头道:“就按林将军说的办。我这就去安排。”
就在两人商议之际,一名斥候突然匆匆闯入,神色慌张:“将军,不好了!吴越军又在城外集结了,这次他们的阵型有些奇怪,队伍中混入了不少身着南唐服饰的士兵!”
林阿夏和郭崇心中一紧,连忙登上城楼望去。只见城外的平原上,吴越军果然重新集结,旗帜招展,刀枪如林。更令人心惊的是,在吴越军的队伍中,确实有不少士兵身着南唐的军服,两军旗帜并排而立,显然已经达成了同盟。
“果然勾结在了一起!”郭崇怒喝一声,拳头重重砸在城垛上,“李从善这小子,竟然敢当面欺瞒我们!传令下去,全军戒备,准备迎敌!”
城墙上的将士们立刻行动起来,搬滚石、架云梯、拉弓箭,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林阿夏望着城外的联军,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她知道,一场更加艰难的战斗即将来临,而这一次,他们要面对的,是两个强大的敌人。但她没有丝毫畏惧,只要将士们团结一心,坚守城池,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夜风渐起,吹动着城墙上的“周”字大旗,猎猎作响。林阿夏握紧手中的长剑,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这场乱世的纷争,注定不会轻易结束,但她会带着女辅营的姐妹们,与郭崇的禁军并肩作战,用鲜血和勇气,守护好这座城池,守护好身后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