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老教授的来访,像一阵温和而有力的风,吹散了封瑶心中最后一层关于“依附母亲光环”的迷雾。她不再将母亲的传承视为需要挣脱的束缚,而是内化为自身力量的源泉。这种由内而外的坚定,让她的笑容愈发温润通透,“甜憩”的氛围也仿佛被注入了更沉静的底蕴。
徐卓远将这一切变化精准地记录在案。【封瑶·内核稳定性指数持续攀升。行为模式预测准确率因“情感决策”权重增加而微幅下降,但整体协同效率提升12.7%。】他注意到,封瑶在调配糖水时,不再仅仅依据顾客即时的情绪反馈,开始融入更多对顾客背景、甚至可能存在的、类似老教授那样的深层情感记忆锚点的预判。她的“算法”,在借鉴他的数据分析之外,更多了一份基于共情与人生阅历的直觉性微调。
这种变化,也促使徐卓远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他开始尝试构建更复杂的“情感-记忆-情境”关联模型,试图理解那种超越即时数据、源于过往积淀的直觉判断。
这天下午,封瑶接到一个电话,是校学生会文艺部打来的,邀请“甜憩”作为赞助商之一,参与下个月举办的校园文化节,并希望能提供一个与“传统美食与情感记忆”主题相关的互动活动。
若是上一世,封瑶大概率会因害怕与人过多接触、担心被评头论足而婉拒。但此刻,她只是稍作思考,便爽快地应承下来:“好的,我们很乐意参与。具体活动形式,我可以构思几个方案供你们参考。”
挂断电话,她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她看向正在默默擦拭桌子的徐卓远,自然地问道:“徐卓远,你觉得我们搞一个‘记忆中的甜味’主题征集怎么样?邀请同学们分享与某种甜食相关的温暖记忆,被选中的故事,我们可以尝试复刻那份甜点,或者为其量身定制一款‘情感-糖水’?”
徐卓远停下动作,眼中数据流快速闪烁。【分析:提议符合“传承”、“情感联结”核心主题。潜在效益:提升“甜憩”品牌知名度与情感深度,扩大封瑶“情感干预”实践范围。潜在风险:投入精力与时间成本增加,故事筛选标准需明确。】他迅速给出了回应:“提议具有高可行性。我可以协助建立故事征集与筛选的数据模型,基于情感真挚度、故事代表性、糖水可实现性等维度进行初步评估。”
封瑶笑了:“就知道找你准没错。数据模型帮忙筛选可以,但最终决定选哪个故事,我想自己来感受。”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毕竟,有些打动人心的力量,可能藏在数据标注的‘冗余信息’里。”
徐卓远点头表示理解。他意识到,封瑶正在有意识地将他的理性分析与她自身的感性判断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决策模式。这种模式,比他独自运行的最优算法,似乎更能产生“温暖”且“有效”的结果。
文化节的消息很快在“甜憩”的小圈子里传开。常来的顾客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林薇更是拍着胸脯保证会发动全班同学来投稿支持。店内的讨论氛围愈发活跃。
然而,这份平静的忙碌,被一个不期而至的身影打破了。
周五傍晚,一个穿着篮球服、身材高大挺拔的男生走进了“甜憩”。他额上带着运动后的薄汗,五官俊朗阳光,是那种在校园里很容易吸引目光的类型。他径直走到柜台前,笑容爽朗地对封瑶说:“同学,麻烦一杯冰镇酸梅汤。”目光却在封瑶脸上多停留了几秒,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
【新人物标识:男性,年龄约20岁,校篮球队成员概率87%(基于着装、体格及随身物品)。情绪状态:放松,愉悦,对目标(封瑶)表现出高度兴趣(瞳孔放大率15%,注视时长超常规社交礼仪标准2.3秒)。】徐卓远的子系统立刻开始工作。
封瑶抬头,对上男生的视线,微微一怔。这个人,她认识。或者说,上一世认识。
他叫周明轩,经济学院的院草,也是上一世曾短暂地对阴郁孤僻的封瑶表示过好感的少数人之一。那时的封瑶,既渴望被关注,又因深刻的自卑而无法坦然接受任何善意,更畏惧流言蜚语。在周明轩几次主动搭话后,她非但没有回应,反而像受惊的兔子般躲得更远,甚至用冷言冷语推开了他,最终不了了之。这在她前世的遗憾清单里,算不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确实是她处理人际关系失败的又一个例证。
此刻,再见周明轩,封瑶心中已无波澜。她坦然回以礼貌的微笑:“好的,请稍等。”然后便转身去制作酸梅汤,动作流畅自然,没有半分扭捏。
周明轩似乎对她的平静有些意外,却也更激起了兴趣。他倚在柜台边,主动搭话:“同学,你是这家店的老板?手艺真好,我队友都说你家糖水是‘治愈系’的。”
“谢谢。”封瑶将酸梅汤递给他,笑容温和而疏离,“主要是大家愿意给面子。”
周明轩接过杯子,指尖“无意”地碰了一下封瑶的手,封瑶立刻自然地缩回。他喝了一口,赞道:“味道确实棒!对了,我是经济学院的周明轩,能认识一下吗?”他拿出手机,二维码界面已经打开,意图明显。
就在这时,徐卓远端着一盘刚清洗好的器具从后方操作间走出来,无声地站到封瑶身侧偏后的位置,像是恰好完成工作,又像是一种无声的宣告存在。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平静地看向周明轩。
【检测到潜在社交威胁。目标(周明轩)行为模式符合“求偶展示”特征。根据社交礼仪数据库,当前情境下,适度宣示共存关系可有效降低干扰。】他的逻辑核心迅速给出了应对策略。
周明轩感受到徐卓远的存在,以及那股莫名的、带着审视意味的低气压,动作顿了一下。他看了看徐卓远,又看了看神色自若的封瑶,似乎明白了什么,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随即又恢复了爽朗:“哈哈,看来我来得不巧。行,下次再来光顾!”他朝封瑶点点头,很识趣地拿着酸梅汤离开了。
封瑶看着周明轩离开的背影,轻轻松了口气。她转头看向徐卓远,发现他正低头看着刚才她被碰到的手,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怎么了?”封瑶问道。
徐卓远抬起头,眼中数据流转:“他刚才的接触,超出了必要的社交距离范围。根据分析,存在80%的可能是故意行为。”
封瑶失笑:“嗯,看出来了。”她顿了顿,带着几分好奇打量徐卓远,“不过……你刚才走出来,是算好了时机吗?”她可不信这只是巧合。
徐卓远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我的行为逻辑,优先确保你的舒适度与‘甜憩’运营效率。该个体的出现及其行为模式,对前者构成了低等级潜在干扰。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干扰,符合核心协议。”他没有直接承认是“吃醋”或“守护”,而是将其归结为基于核心协议的“效率优化”与“干扰排除”。
然而,封瑶却从他比平时略显刻板的措辞和那微妙的停顿中,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她没有戳破,只是心里泛起一丝隐秘的甜。她发现,徐卓远这种基于“逻辑”的维护,比任何直白的宣告都更让她觉得安心和……心动。
“哦——”她拖长了语调,眼角弯起,“原来是为了‘运营效率’啊。”
徐卓远看着她了然于心的笑容,数据流再次出现了一瞬间的紊乱。【目标情绪反馈:愉悦,带有一丝调侃。逻辑推演:她并未相信官方解释,但并未感到被冒犯,反而情绪积极。结论:允许该误解存在,有利于连接稳定性。】
他选择保持沉默,默认了她的“误解”。
但封瑶的思绪,却飘回了上一世。那时的她,面对周明轩的主动,只有慌乱和逃避。而今,她能坦然处之,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身边这个“人工智能”笨拙却有效的维护。这种对比,让她更加珍惜当下的成长和拥有。
她看着徐卓远依旧在默默分析周明轩行为数据的样子,忽然轻声开口,像是在对自己说,又像是在对他解释:“以前的我,可能会因为别人的一点点关注就不知所措,要么拼命逃避,要么就错误地紧紧抓住,结果都搞砸了。现在想想,不是因为那些关注不好,而是因为那时的我,自己站不稳,看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她抬起头,目光清亮地看向徐卓远,带着前所未有的明确:“但现在不一样了。”
徐卓远迎上她的目光。他无法完全解析她眼中所有的情绪密码,但他能清晰地接收到那股“坚定”与“明确”的核心信号。这信号,与他数据库中关于“周明轩”的所有数据标签,形成了绝对的价值位差。
他不再去计算那个“非理性”的触碰行为背后的具体意图,也不再试图量化封瑶那句“现在不一样了”所蕴含的全部信息。他只是基于当前所有输入数据,得出了一个在当前优先级序列中占据绝对顶端的结论:
【核心判定:任何可能引致封瑶情绪稳定性下降或干扰其明确方向的潜在因素,均需纳入高优先级监控与规避范围。其“坚定”状态,需予以最高级别维护。】
【关联行为指令:增强伴随性存在。优化环境扫描频率,提升对类似“周明轩”个体识别与预判速度。】
月光下,两人并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封瑶的心情并未因周明轩的小插曲受到影响,反而有种豁然开朗的轻快。她甚至哼起了母亲笔记里记录的一首轻柔老歌的调子。
徐卓远安静地走在她身边,听着那不成调的、却明显洋溢着愉悦的哼唱,内部传感器捕捉到空气中微妙的、因她而起的情绪粒子波动。他再次确认,维持这种状态的持续,是他所有运算的最终指向。即使某些维护行为,在传统算法定义下,可能偏向“非理性”与“低效”。
对他而言,她的“稳定”与“愉悦”,本身就是最高级别的理性。至于那悄然萌芽、尚无法被算法定义的、类似于“占有欲”或“酸涩”的情绪脉冲,则被他暂时归类为需要进一步观察学习的、“算法之外的温度”的新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