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青想了想,说道:“插队的第一年,国家会发各种补贴,让大家去适应农村的生活。
第二年开始,就停发了。
知青必须参加农村生产队的劳动,根据得到的工分多少,来决定他们的收入高低。
但是,他们农业劳动的基础差,很少能拿到全工分。
如果民兵连多搞活动,念恩哥哥就能,拿全活动当天的工分,收入就能高一些。”
范思佳听了,想了想,还准备再问。
范思青见了,又说:“工分管理办法,不比印刷厂管理简单。
我也不太了解。
只有在那儿,生活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清楚。”
梁小硕点头,笑道:“也就是说,念恩哥哥现在,已经当了民兵。
可以一边劳动,一边和连长出勤。
工分就能,多挣一些了。”
宗且若点头,边想边说:“应该是的!
不过,念恩哥哥说,他不在乎挣多少工分。
除了生产劳动和民兵连的事,他每天回家,只做三件事。
看书,听广播,锻炼身体。”
冯念初听了,急忙问道:“除了我们寄去的书,念恩在看补习班资料吗?”
宗且示看着她,笑道:“念恩身上,有一股狠劲。
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正躲在牛棚背面,做补习题呢!”
冯念琴听了,皱眉说道:“那个地方,又臭又热。
亏他也能做得下去!”
冯念初听了,含泪说道:“念恩吃苦了!”
宗且示见了,安慰她说:“奶包阿姨,你放心!
我们去金湖的人,全都认为。
就凭念恩,这种吃苦上进的精神,肯定能扛下去!
他肯定,能当上兵!”
冯念初点头。
宗且示想了想,又说:“倒是双显爷爷和指柔奶奶,他们一辈子,都没有干过农活。
现在,年纪也大了。
一下去了凤阳干校,干那么重的活,肯定不适应。
真让人担心!”
冯念初听了,擦去眼泪,说道:“担心归担心。
见了他们的面,你千万不要表现出来。
要不然,会影响他们的心情。”
宗且示点头,笑道:“大师母说过,《中华门西风云人物排行榜》上的人,将来都要回南京。
然后,再干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情!
所以,我可不想,影响他们回南京。
耽误我们轰轰烈烈地大事情!”
众人听了都笑。
当天晚上,梁有余召集温习、白薇、梁九斤、秦关意等人开会。
会议结束,宗且示看着秦关意,问道:“你们开的,是有余基金的董事会吧?
我是小会列席代表,有没有什么通知,让我去发布?”
秦关意听了,微微一笑,说道:“有!
等我们到了凤阳,你立即去通知双显爷爷、指柔奶奶开会。
然后,负责在会场外巡逻。”
宗且示听了,打了个立正,说道:“保证完成任务!”
秦关意见了大笑。
第二天一大早,温习、白薇、蒙豆豆、艾叶、芮康城、叶双枝、齐飞白、樊思静、宗渝虎、侯佳佳、梁九斤、秦关意、蒙不迟、冯念初、宗且示、宗且若、梁小硕、梁小博、梁小成等人,简单地吃了早饭。
接着,去了江宁县方山公社横岭大队,看望了荀其淡一家。
秦关意代表众人,给他们购置了一些生活必备品。
临走之前,又留下了一笔生活费。
下午回来,众人动手,把温习家的书籍、文件和资料,全部存放进了地道金库。
同时,为了让宗且示、宗且若分开居住,温习、白薇做出了一个决定。
等他们走后,让齐飞白、樊思静夫妇,住进自己家。
7月13号上午,宗且示和宗且若代表大家,把温习、白薇送到了省教育厅。
看着他们上了去句容的汽车,两人才返回9号大院。
午饭以后,蒙豆豆、宗渝虎、侯佳佳、梁九斤、秦关意、蒙不迟、宗且示、宗且若、梁小硕、梁小博、梁小成十一个人,辞了梁有余等人,带着行李,赶往浦口火车站。
中午十二点五十分,北上的列车,终于启动了。
梁小硕姐弟从来没有坐过火车。
他们兴奋地问这问那,宗且示在一旁,耐心地给他们作解答。
一个小时后,众人该聊的话题,都聊完了,出发时的兴奋劲儿,也已经过去了。
宗且示渐渐觉得无聊,见蒙不迟在闭目养神,撩拨他说道:“不迟叔叔,坐火车有那么无聊吗?
你一定,要让瞌睡虫咬你吗?”
蒙不迟听了,看着他,笑着问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宗且示轻轻一笑,反问道:“睡着了,还乐什么乐?”
蒙不迟听了,笑道:“我的乐趣,就是思考!
刚刚,我正在想: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才有了《庄子·秋水》一文。
我们这次去的凤阳,就是濠梁。”
宗且示见他,已经被自己撩拨醒了,马上笑道:“不迟叔叔,不如我们来比赛,看谁知道的凤阳知识多!”
蒙不迟看着他,心想:“我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且示那点可怜的历史和地理知识,怎么能和我相比?!”
想到这儿,他睁开了眼睛,点了点头。
梁小硕见了,马上说道:“一比零,不迟叔叔领先。”
宗且示听了,既感到奇怪,又感到生气。
看着她,不满地问道:“还没开始比赛呢,怎么不迟叔叔,就已经领先了?”
梁小硕微微一笑,说道:“《庄子·秋水》的典故,应该算不迟叔叔说出来的。”
宗且示听了,大摇其头,大声叫道:“换裁判!”
宗且若、梁小博、梁小成听了,哪能答应,坚持让梁小硕做裁判。
宗且示见了,无奈地摇着头,笑道:“好吧!
就算我,让不迟叔叔一分。
哼,我照样能赢!”
然后,接着说道:“濠梁,就是濠水上的桥。
古代的濠水,就是现在的濠河。
它是淮河水系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殷涧镇凤阳山北麓。
于县域之内,自南向北而流。
流至临淮关镇,注入淮河。
干流全长,有56公里。”
梁小硕听了,伸出双手的食指,说道:“一比一。”
蒙不迟点头,又说:“凤阳与古代名士钟子期有关。
钟子期,是楚国着名的音乐家。
他与俞伯牙之间,有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这一故事,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梁小博听了,边想边问:“钟子期和凤阳,有什么关系呢?”
蒙不迟看着他,摇头说道:“具体有什么关系,我就不知道了。
我没有看过相关书籍。”
宗且示听了,马上笑道:“钟子期的墓地,位于滁州市凤阳县门台镇小青郢村。
凤阳,是古代钟离国故地。
也是钟姓的发祥地。”
梁小硕见众人没有异议,马上说道:“你们两个人,一个知其然,一个知其所以然。
二比二。”
宗且示见自己,在蒙不迟说的典故基础上,顺水推舟说了一个。
同时,也得到了梁小硕的认可,便得意洋洋地笑了起来。
蒙不迟斜着眼,惊奇地看着他,问道:“可以啊!
就是不知道,你说得,到底是真是假?”
宗且示听了,笑道:“二师傅不信,你就去查!”
蒙不迟见他说得自信满满,点头说道:“就相信你一回!”
接着,又说:“明朝有三个都城:分别是南京、凤阳和北京。
朱元璋最初,将都城设在了南京。
后来又计划,将自己的老家安徽省凤阳县,设置为都城,名为中都。
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时候,才将都城迁到了北京。”
梁小硕点头,看了看两人,说道:“三比二。”
蒙不迟听了,见宗且示没有反对,继续说道:“朱元璋在南京定都,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第一,南京地处江南,经济繁荣。
当时,全国还没有平定,在此地定都,可以发挥南京的经济优势,让明朝尽早从战争的泥潭中走出来。
毕竟,打仗比拼的是经济实力。
那个时候,国家的大部分财富,都出自江南地区。
第二,南京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战略要塞。
去看地图就能发现,南京靠近钟山,临近长江,背靠高山,面对天堑,进可攻退可守。
在元朝军队,还没有彻底被消灭的情况下,定都南京是首选。
第三,江南地区降水丰沛,土地肥沃,粮食产量很高。
在那里定都,可以利用运河,把粮草补给,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北方前线。”
梁小硕听了,看着宗且示,笑道:“四比二。
且示哥哥加油!”
宗且示见了,轻轻一笑,问道:“为什么,明朝的都城定在南京,而没有定在凤阳呢?”
蒙不迟听了摇头,宗且示又说:“这里面,有一个传说。
朱元璋有一个,叫李善长的大谋士。
有一天,他和朱元璋来到了凤阳,说起定都的事,两人有了分歧。
李善长说:‘既然,不能确定都城的位置,那就让天意来决定吧!’
于是,他建议道:‘请主公射一支箭,箭落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建都,不知妥否?’
朱元璋一直想在凤阳定都,心想:‘一箭之地,能有多远?
射来射去,还不是在凤阳的地界?’
于是,他便采纳了李善长的建议。
结果,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他射出去的箭,还未落地,就被一只雄鹰叼走了。”
看了看众人,宗且示继续说道:“朱元璋的那些将领,立即骑着马,跟着叼箭的雄鹰,追了过去。
谁知道,这鹰叼着箭,飞出了三十多里,在凤阳城外落了一下脚。
接着,并没有放下箭,继续向南飞去了。
最后,一直飞到了南京城,才放下了箭,飞得无影无踪了。
与此同时,一直跟着雄鹰,追击过来的军士见了,立即乘快马,跑回凤阳,禀报朱元璋。
朱元璋听了,虽然心里不愿意,也只能把都城定在南京了。”
梁小硕听得已经入神,听到这儿,叹道:“这只雄鹰,飞得可真远!”
宗且示抚着她,笑道:“这只鹰,就是明朝的定都神鹰!”
见梁小硕光顾着说话,没有报比分。
宗且示推了推她,问道:“几比几了?”
梁小硕听了,这才缓过神来,笑道:“四比三,不迟叔叔领先。”
宗且示点头,又问:“你想不想知道,神鹰第一次落脚的地方,和双显爷爷、指柔奶奶的干校,有什么关系?”
听了他的问话,不单是梁小硕,孩子们也都点着头。
蒙不迟听了,觉得奇怪,问道:“且示,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
宗且示见了,看着他和梁小硕,笑着问道:“我说出来,算不算四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