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梁有余出的,是一道数学智力题。
他先吩咐梁九斤,拿来六个鸡蛋,四根筷子。
然后,把其中的两根筷子,当做数学中的等于号。
接着,在等于号的左边,放了一个鸡蛋。
在等于号的右边,放了两个鸡蛋。
放好了筷子和鸡蛋,梁有余在心里,得意洋洋地问蒙不迟:“一个鸡蛋等于两个鸡蛋,对不对?”
蒙不迟施展读心术,读出了他的问题。
然后,摇着头,笑道:“不对!”
梁有余听了点头,笑着拿起另外两根筷子,也当作等于号。
在左边,放了两个鸡蛋。
在右边,放了一个鸡蛋。
然后,在心里,又问:“两个鸡蛋等于一个鸡蛋,对不对?”
蒙不迟和梁有余玩惯了,知道他出的题目,越是简单,就越是藏着古怪。
当即,兴趣盎然地摇着头,又笑道:“不对!”
梁有余看着眼前,由筷子和鸡蛋组成的两个等式,点了点头。
然后,取走了第一个等式的两根筷子。
接着,把第一个等式左边的那个鸡蛋,并入了第二个等式左边的两个鸡蛋之中。
做完这些,他抬起头,在心里,问蒙不迟:“一个鸡蛋加两个鸡蛋,等于三个鸡蛋,对不对?”
蒙不迟马上读出了他的问题,笑眯眯地点头说:“对!”
梁有余见了,又把第一个等式右边的两个鸡蛋,并入第二个等式右边的一个鸡蛋中。
继续在心里问:“两个鸡蛋加一个鸡蛋,等于三个鸡蛋,对不对?”
蒙不迟见他忙得神神秘秘,问题简单明了,兴趣越来越浓。
托着腮,点头笑道:“对!
梁爷爷你烦不烦啊,问我这么简单的问题?!”
梁有余听了,没有理他。
看着合并出来的新等式,又指着筷子两边,各放着的三个鸡蛋,在心里问道:“三个鸡蛋等于三个鸡蛋,对不对?”
蒙不迟读了以后,假装不耐烦,双臂抱胸,皱眉斜视,加重了语气说:“对!”
梁有余见了,这才抛出了终极问题。
他在心里,得意地问:“为什么,两个不对的等式,并到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对的等式呢?
难道鸡蛋会变魔术吗?”
蒙不迟听了,连连想了好几个答案,都被自己否定了。
再用心去想,却怎么也想不出来了!
他急得抓耳挠腮,愤愤不平地叫:“这不是小孩儿玩的题目,不能算我输!”
梁有余听了,觉得他不讲道理。
看着他脸红脖子粗的样子,心里的火,也往也上撞,开口问道:“小孩儿出的题目,就是小孩玩的题目!
难道我不算小孩儿?”
以前,蒙不迟和梁有余玩游戏的时候,输得急了,也说过几次,他不算小孩儿。
当时,就把梁有余气得好几天没有跟他玩。
这次,怕梁有余再不理自己了,不敢说梁有余不是小孩儿。
可是,自己又想不出答案,眼看比赛又要输,急得哭出了声来。
一开始,梁九斤给他们拿了筷子和鸡蛋,一直坐在旁边,一边看书,一边陪着他们。
他知道,两人玩的,是读心术游戏。
蒙不迟会读心术,而梁有余不会。
做游戏的时候,梁有余不太说话,经常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而蒙不迟,有的时候说话,有时候不说话。
他读别人心思的速度,比起说话,要快出许多。
今天,见梁有余把筷子和鸡蛋摆来摆去。
蒙不迟一会儿摇头,一会儿点头。
一会儿说对,一会儿说不对。
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
梁九斤见了,知道游戏已经分出了胜负,蒙不迟又输了。
见他哭得稀里哗啦,梁九斤连忙去哄。
谁知道,这次蒙不迟输得完全彻底,竟然没有想出一个答案来。
自出生以来,他陆续发现,自己会读心术、透视术、过目不忘等异能。
和梁有余玩什么游戏,即使不会,即使读不出他心里的答案,至少也能胡诌一个好玩的,来逗他开心。
没想到这次,连答案的边都没有摸着。
他的自尊心,被严重打击到,委屈得痛哭不止。
见梁九斤怎么哄,也哄不好蒙不迟。
周娴香赶过来,把梁有余数落了一顿。
接着,又让梁有余贴上“失败”贴纸,梁有余噘着嘴,不肯听她的。
谁知道,蒙不迟哭了一会儿,竟然去拿了贴纸,给自己贴上,然后说道:“不迟输了,梁爷爷说答案!”
周娴香见了,替他擦去眼泪,笑道:“认输了,还哭什么!”说完,就去了厨房。
梁有余见蒙不迟认输,高兴得跳了起来。
他走过去,仔细看了看蒙不迟,确认他是真的认输。
这才指着梁九斤,说道:“小魔头,你先把我的题目说出来,看看九斤会不会!”
蒙不迟听了,顿时觉得有趣,心想:“如果九斤哥哥也不会,就说明这个题目太难。
我前面输了,也不冤枉了!”
于是,他一五一十地,把题目说了一遍。
梁九斤听了,笑道:“原来,这是一道数学怪题啊!
难怪不迟弟弟不会,你没有系统地学过数学!”
蒙不迟听了,又是高兴又是好奇。
他边想边说:“原来,梁爷爷出的题目,是我没有学过的啊!不能算我输。”
梁有余听了,也觉得自己理亏,打岔问道:“小魔头,你说这个题目,到底好玩不好玩?”
蒙不迟点头,承认道:“好玩!
原来数学题,就是魔术题。
不对的等式加起来,也能变成对的等式!”
梁九斤听了,摇头笑道:“数学题不是魔术题。
但是,有的数学题,比魔术题还好玩!”
见蒙不迟感兴趣,往自己身边凑过来,他又说:“老爸出的这道怪题,答案其实很简单。
两个错误的等式相加,有可能是正确的等式。
两个正确的等式相加,一定是正确的等式。”
蒙不迟回想着梁有余的题目,又品着梁九斤说的话,缓缓说道:“一等于一,二等于二,一加二,等于一加二,三等于三。”
梁九斤听了,点头说道:“不迟真聪明!
正确等式相加的步骤,你一步也没有说漏!”
梁有余听了他们的对话,心想:“九斤的反应,的确不慢啊!”
蒙不迟在一边,读出了他的心思,说道:“梁爷爷,我也想学数学,也想反应快!”
梁有余知道,教人数学是一件非常烧脑的事。
教蒙不迟,他脑回路独特,学起来又快,更是辛苦百倍!
于是,吓得边跑边说:“这件事情太麻烦,让九斤教你!”
蒙不迟听了,回头见梁九斤点了头,才笑着去追梁有余。
接下来的几个月,在梁九斤、秦关意的辅导下,蒙不迟的数学、国文、英文水平,提高了不少。
而这段时间,南京城和怀仁学校,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1949年5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公告,规定了金圆券的流通期限。
在此期间,政府发行了人民币,规定人民币与金圆券的兑换比例为1:10万。
政府还准备了生活必备品,保证不饿死一个人。
市民们对国民党发行的法币和金圆券,一直心有余悸。
所以,一旦兑换到人民币,也马上去抢购。
他们会囤积粮食、煤炭、棉纱等日常生活物资,使得这些物资,很快就告急起来。
那些没有抢购到物资的人,不敢让人民币在手上停留。
他们会拿着人民币,去黑市兑换成大洋。
导致人民币,早上才从银行投放到市场上,傍晚又流回到了银行的库房里。
为了提高市民对人民币的信心,军管会采取了多方面的举措。
首先,允许民众持有金银。
但是,采取强硬的行政措施,来限制金银的流通、计价和买卖。
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彻底将大洋排挤出了市场。
不过,光是排挤出了大洋,还完全不够。
必须彻底改善,人民币在市民心中的地位。
很快,军管会推出了折实储蓄业务。
所谓折实,就是采用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混合价,作为一个折实单位。
然后,根据若干天以来,市场的平均批发价,计算出一个折实单位牌价。
老百姓存款的时候,按照本金,折算为折实单位。
取款的时候,仍然按照存款的折实单位数,以及每日调整的单位,来付本金和利息。
这样,就能保证人民币,不因物价的上涨,而被缩水。
从而,逐步缓解了老百姓的恐慌心态。
最后,为了稳定物价,军管会颁布了《金银管理暂行办法》,禁止大洋的买卖、流通、携带和搬运。
只准大洋储存,或者向人民银行兑换成人民币。
办法实施前,为了照顾银贩转业,暂时准许,由人民银行办理银贩登记、指定买卖市场的做法,也旋即撤销。
同时规定,所有银贩必须立即转业,不得贪赃枉法。
6月中旬,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开始收兑大洋。
他们在全市,设置了多处收兑点,以大洋为代表的银元,收兑牌价各不相同。
袁大头或船洋,每枚1000元人民币。
鹰洋或龙洋,每枚850元人民币。
其他杂洋,包括四川龙洋,每枚650元人民币。
在物价波动的时候,南京市人民银行的折实储蓄存款,以中熟米、龙头细布、豆油、统煤等四种物品为标准。
这些物品,兼顾了大多数老百姓的想法,让广大市民的生活,逐渐落了地。
慢慢地,抢购物资的市民少了,大家纷纷去银行储蓄。
有的时候,由于物资供应出现短时间断档,南京的物价还会出现波动。
这时,市工商局会立即采取措施,去管制食米市场。
之后,又筹设了粮食、纱布交易市场,有效管控了市场秩序。
与此同时,市贸易总公司增设了特约代销店,直接供应广大市民的生活必需品,抛售食米和面粉。
这一系列措施,最终,缓解了市场的供求矛盾,商品价格很快就趋向回落。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物价回落,市场稳定,也能让国民党特务的活动受阻。
前期,他们在老百姓中间,散布了很多谣言。
一会儿说,美军在青岛登陆了。
一会儿又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了。
还说,美国就要用原子弹,来轰炸南京了。
一时之间,谣言搞得人心惶惶。
甚至,又有人来7号大院,询问进怀仁地道避难的事。
好在军管会及时拿出了相关证据,澄清了相关信息。
再加上,时间一长,没有发生相关的事情,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怀仁学校的备用金,除了可以持有的金银以外,芮康城等人,把大洋全部进行了折实储蓄。
教职员工的工资,一部分以人民币发放,一部分以折实储蓄存款发放。
对于想进地道避难的要求,他们商量以后,仍然回复:择机开放!
在这段时间里,怀仁学校最大的变化,是芮康城、秦司远两人,先后离开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