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结束前,蒙自然把范竹毫的画和信封,在火烛上点着。
然后,让它们覆盖在付家欢的坟头上,直到完全燃尽,看不到一点火星为止。
此时,午间的风,像是被这哀伤的场景深深打动,知趣地躲在一旁,静静地默哀。
没有了风的吹拂,纸灰带着范竹毫的眼泪,一动不动地趴在坟上,也像在依偎着泥土睡着了!
6月23日星期天,童俊放了暑假,开车来到了怀仁学校。
他与邱达光、蒙自然、梁九斤约好,带他们去有仪学校,搬邱达光、章文樱的地质勘测器材、勘测资料和生活物品。
然后,再去双闸附近的板桥江滩,作第一次水文勘测。
艾叶拿了画板、画具,也想跟去写生。
周娴香见了,拦住了她说:“不准去!江边风大浪急,路也不好走,你给我好好在家待着。”
秦关意点头笑道:“艾老师,你要听周妈妈的话,我帮你去照顾九斤吧!”
童俊见了,轻拍着她,笑道:“你去麻烦九斤还差不多。”
秦关意抬起头,求道:“好哥哥,让我去吧,我还要去钓鱼,给艾老师补身体。”
蒙自然听了,想着给艾叶吃点野生鱼也好,就说:“你去求冯伯伯,他是钓鱼高手,如果他愿意去,我们就带上你。”
秦关意听了,立即跑去找冯照山。
冯照山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出过门,听了满口答应,去准备了渔具、板凳,又让秦关意去厨房,拿了些吃剩的玉米粒。
周娴香备了一袋大饼,正准备送上汽车,见秦关意来要玉米粒,说道:“玉米粒馊了,只能喂猪喂鸡鸭。”
冯照山走过来说:“有点馊正好,鱼容易上钩!”周娴香见是他,这才拿了给他们。
一切准备就绪,童俊开车带着众人,直奔有仪学校,拿了邱达光夫妇的东西后,驱车去了板桥。
等到了地方,几个人站在板桥的江滩上,梁九斤闻到一股浓烈的鱼腥味,从左手边的青草丛中飘过来。
打眼看去,见靠近草丛的江面,还飘浮着不少青草屑。草屑之中,接二连三冒出气泡来。
梁九斤再竖起耳朵,仔细一听,见风吹草动的沙沙声中间,还夹杂着吱吱的颤音,像是水下的青草,被什么东西搅动撕扯着。
梁九斤猜青草下有鱼,让冯照山去看。
冯照山看了后,笑道:“不错,那个地方,鱼应该比较多,可以做钓鱼的窝子。”
邱达光一边整理着勘测仪器,一边笑道:“看来,我们今天,既能饱眼福,也能饱口福了!”
童俊听了,舔着嘴唇,让秦关意加油,钓不到鱼,不准回家。
秦关意听了,笑道:“快去干活,少不了你吃的!”
邱达光点头,又指着江心,对童俊等人说:“你们看,江心中间,有三座小岛,像是三座小山头,那就是板桥的‘下三山’。”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远远看过去,见三座小山头,高不过百米,山上植被葱郁,紧靠着长江东岸,突出在江水间,方圆约有两平方公里。
邱达光指了指长江两岸,接着说:“如果在这里,建一座铁路、公路两用的跨江大桥,应该有地理上的优势。
大桥可以直接与对岸的浦口火车站对接,将津浦铁路与京沪铁路连接起来。”
见众人点头,他又说:“不过,据我了解,已经有几批专家来过南京。
他们对包括下三山在内的沿江地质,做了全面的勘测,得出了不宜建桥的结论。
对于他们的观点,我一直持反对态度,想亲自沿着南京附近的江滩,再勘测一次,希望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我们先去找一条船,从三座小山对应的长江南岸,开始勘测。”
说完,邱达光带着蒙自然、童俊和梁九斤,拿着勘探工具走了。
目送他们走远,冯照山和秦关意走到那片草屑边,用玉米粒做了两个鱼窝子。
然后,在窝子边,垂下了两根鱼竿,放了两个虾笼,把板凳放在一旁。
接着,两人各拿着一把小铁铲,去江岸的菜地里挖蚯蚓。
冯照山边挖边问:“鮰鱼鱼、鲥鱼、河豚是长江里的三鲜,清明节之前大量上市,你吃过几样?”
秦关意听了,边想边说:“鮰鱼和鲥鱼。”
冯照山点头说:“不错,鮰鱼和鲥鱼,是南京人吃得最多的长江三鲜!
三鲜中,最早回游的是鮰鱼,号称‘江鲜第一’。
阳历三月上旬,就有鮰鱼上市,越早吃到的鮰鱼,肉质越鲜美。
鲥鱼则被誉为‘江鱼之王’,新鲜的鲥鱼,带鳞清蒸,能让人吃得鲜掉眉毛。”
秦关意看了看他,捂嘴笑道:“难怪冯伯伯眉毛那么少!”
冯照山听了,伸手摸了摸眉头,笑道:“能吃到这些美味,眉毛就算全掉光了,都是值得的!”
想了想,他又说:“长江三鲜当中,最富盛名的要数河豚了。
河豚天生含有剧毒,被冠以最危险的美食食材,自古就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
《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河豚有毒,味虽珍美,修治失法,为之杀人。’
即使如此,历代的食客仍然趋之若鹜。
诗人梅尧臣,曾经在范仲淹请他的酒席上,即兴赋诗:
春洲生荻芽,
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
贵不数鱼虾。”
秦关意听了,摇头说道:“河豚有毒,我可不敢吃!”
冯照山见她这样说,马上解释道:“河豚的毒素,主要在内脏里面。
经验丰富的厨师,能彻底清除内脏,避免毒素沾染鱼肉。
烧好的河豚,他们都会先吃一口,确认不会中毒后,才会请客人吃。”
秦关意听了,用食指和大拇指比出一条小缝,笑道:“要是大家都吃,那我就尝一点点!”
冯照山见了,笑着又说:“只可惜,现在已经过了捕捞长江三鲜的季节。
我们今天过来,只能钓些杂鱼,捕点江虾和中华绒螯蟹了。
不过,长江里的鱼虾蟹,都非常美味,营养价值也不错。”
秦关意听了,想到艾叶,笑着问:“冯伯伯,艾老师吃了江鲜,蒙不迟就能快点生出来了吧?”
冯照山听了,摇头笑道:“艾老师多吃有营养的东西,不能让蒙不迟早出生。
生小孩,一般都要怀胎十月。
不过,让艾老师多吃有营养的东西,能让蒙不迟长得更加健壮!”
秦关意点头,摆弄着小铁锹,又问:“我们今天带了玉米粒来,为什么还要挖蚯蚓?”
冯照山见她好学善问,暗中称赞,耐心地说道:“南京的长江段,有很多鱼种。
比如江鲤、江鲫、江青、江草、江鲢、江鳙、江鲂、江鳊、江鲴、江铜等等。
捕钓这些鱼的季节、天气、时间、方法和饵料,有很大的区别。
有的鱼,喜欢吃发酵的玉米粒,有的鱼喜欢吃蚯蚓。
还有个原因,新鲜的蚯蚓,会发出血腥气味,鱼闻到了,很容易咬钩。
所以,要现场挖出来,做鱼钩上的饵料。
玉米粒可以做钩饵,也可以做窝子,等鱼群游到窝子周围吃食,再放下有蚯蚓饵的鱼竿,鱼就容易上钩了。”
秦关意听了,叹道:“难怪捕蝉哥哥钓鱼摸虾的本领厉害,原来他有你这么好的老师啊!”
冯照山听她这么说,想到了梁九斤,笑道:“好老师的钓鱼本领,要修炼几十年才能具备。
不像你的九斤哥哥,他的找鱼本领,不要修炼,天生具备。”
秦关意听了,点头笑道:“九斤哥哥凭鼻子和耳朵,就能找到鱼。”
冯照山边想边说:“九斤的本领,只有一个人,能和他相提并论。”
秦关意听了,想不出是谁,觉得奇怪,忙问:“那个人是谁?”
冯照山看着她问:“你知道,九斤有一个姐姐,叫侯佳佳吗?”
秦关意点头说:“听九斤哥哥说过,可惜,我从来没见过佳佳姐姐。”
冯照山听了,笑道:“佳佳去美国留学的时候,你还没有出生呢!
我听蒙老师、周妈妈说过,佳佳当年在武汉的三好学校,和蒙老师一起抓冬眠的黄鳝,她能做到指哪儿挖哪儿,不会落空。
如果今天她在这儿,我们根本不用下鱼窝子。
只要找一条渔船来,她说哪儿有鱼,我们就去哪儿张网捕,恐怕这一会儿,已经捕到半船鱼了。”
秦关意听了,一脸神往,笑道:“我真想见见这个厉害的神仙姐姐啊!”
想了一会儿,她又问:“如果今天,九斤哥哥和佳佳姐姐在一起捕鱼,我们能捕到多少鱼呢?”
冯照山想了想,又笑道:“那样的话,就更厉害了。
佳佳负责用脑袋和眼睛找,九斤负责用鼻子和耳朵找,捕的鱼,就会更多了。
东海龙王知道了,担心鱼子鱼孙被他们捕完,就会这样哀求:
‘求求两位活菩萨,我每天给你们送二十斤虾兵蟹将,就不麻烦你们大老远地过来,捕我的鱼子鱼孙了!”
秦关意听了,大笑道:“到那个时候,我们也不用来捕鱼了。
天天接了从天而降的江鲜,烧鱼煮虾,吃个痛快。
很快,就能变成天下最好的江味大厨了!”
冯照山被她逗笑,说道:“只怕天天让你吃鱼,你就不想吃了。”
说完,他们一老一少两个人,拿着半满的蚯蚓罐,回到了江边。
他们坐在板凳上,把蚯蚓勾上鱼钩,放进江水里,一边钓鱼,一边开心地聊天。
三个小时后,邱达光等人勘测回来,见冯照山和秦关意已经钓了两篓鱼,半篓虾。
钓得最多的,是鲤鱼、鲢鱼、鲫鱼和鲤鱼,还有几条翘嘴鱼、鳊鱼、胡子鲶和鮰鱼。
钓鱼的时候,秦关意对冯照山的那些渔具非常感兴趣,居然还用小网兜,捕了十几只江虾和两只中华绒螯蟹。
见了梁九斤,她拿着自己的鱼获,高兴地说:“九斤哥哥,这些虾蟹留给艾老师吃。”
梁九斤翻看了一下,从身上拿出一块大饼,一边吃,一边说道:“这些鱼虾蟹,肉少骨头多,吃起来费事,不如大饼和红烧肉好吃!”
童俊听了,笑道:“九斤,如果有人把鱼肉、虾仁、蟹柳都剔出来,做成满满三大碗鱼丸、虾丸和蟹丸,你吃不吃呢?”
梁九斤听了,眼睛发光,问道:“世界上真有那么好吃的东西?”
童俊点头说:“当然有。”
见梁九斤犯疑,蒙自然在一旁说:“鱼丸、虾丸我不知道,我在童俊家,吃过一种蟹黄汤包,汤包里面,全是蟹柳、蟹黄和蟹油,非常好吃。”
梁九斤听了,羡慕地说:“我还以为,这种好吃的东西,只有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上才有呢!”
秦关意听了,笑着给他们讲了东海龙王求饶的笑话,众人听了大笑。
看着梁九斤,秦关意又说:“九斤哥哥,你放心,等佳佳姐姐回来,东海龙王天天来怀仁学校进贡虾兵蟹将,就让周妈妈给你做这些丸子,包你吃个痛快!”
众人说说笑笑上了车,不一会儿,就回到了怀仁学校,童俊拿了一些鱼,正要开车,被邱达光叫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