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渊睁开眼,手指还搭在操作台上。屏幕上的红点已经消失,但轨迹路线还在。他没动,也没说话,只是把那段飞行路径重新播放了一遍。
林悦端着一杯水走过来,放在他手边。“你该睡了。”
“现在不行。”他说,“他们看完了我们怎么打的,下次不会犯同样的错。”
林悦没再劝。她知道这人一旦开始想事,谁也拦不住。她打开终端,调出战斗记录。“要我整理数据吗?”
“已经开始了。”他点了下回放键,“先看西区通风井那会儿。地下机甲破土的时间,和母舰撤离完全同步。这不是巧合。”
画面一帧帧过。三台重型突击机甲从地底冲出,炮口充能,直扑防线薄弱点。联盟部队反应很快,可第一波火力还是被打穿了。平民区差点失守。
“我们太依赖固定防御。”陈渊说,“雷带、封锁线、备用能源——这些都对,但敌人只要摸清节奏,就能用最小代价撕开口子。”
林悦点头。“还有后勤被破坏那次。两支巡逻队信号是假的,我们居然没第一时间发现。”
“验证机制太慢。”陈渊敲了下键盘,“以后所有人员通讯必须加入动态密钥,每十分钟刷新一次。另外,维修棚那边,把破界者的主控芯片拆下来。”
“你要研究升级方案?”
“不止是它。”他说,“所有还能动的机甲,都要重新评估性能。”
天刚亮,临时作战会议室就挤满了人。矿团队长坐在角落,手里捏着半块能量棒。“打赢了还不让喘口气?非得开会?”
“打赢不代表安全。”陈渊站在投影前,直接播放第一段视频:地下机甲突袭瞬间,防线崩塌。
“他们埋了三台机甲,我们之前一点不知道。”他说,“说明他们的隐蔽技术和地形利用比我们强。”
工人队代表皱眉。“可我们现在连饭都快吃不上,哪来的资源搞新装备?”
“没人说停下生产。”陈渊切到第二段:伪装海盗破坏净水系统,导致通讯中断。
“这是内部渗透。”他说,“如果我们不练兵,下次来的是十个、二十个假队员,你们觉得靠种地能挡住子弹?”
矿团队长咬了口能量棒。“那你打算咋办?让我们白天干活,晚上打仗?”
“轮岗。”陈渊打开新页面,“七天一轮换。前三天负责防卫训练和机甲调试,后四天投入生产建设。每人每年至少轮两次。”
林悦补充:“我们会安排双轨任务表。比如今天东区修管道,同时抽三人参加战术演练。不耽误进度,也不放松戒备。”
工人队代表犹豫了一下。“那工具和材料呢?现在每颗螺丝都算着用。”
“第一批五台机甲修好后,抽出两台护航运输队。”陈渊说,“清变异兽、扫残敌、保物资。打得下来的东西,才算真正的补给。”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矿团队长把最后一口能量棒塞进嘴里。“行吧。反正躺着也是被炸,不如站起来打。”
会议结束,各队代表陆续离开。林悦留下,打开新文件夹。“技能培训夜校今晚开课,你来不来?”
“讲什么?”
“基础编程、应急维修、地形侦察。小李报名当助教。”
陈渊想了想。“加上一项:机甲协同作战模拟。让他们知道一个人冲上去没用,得配合。”
下午,维修棚里忙成一片。技师老张拿着检测仪绕着破界者转了一圈又一圈。“主控芯片还能读取,但数据混乱,很多模块识别不出来。”
“给我。”陈渊接过芯片,插进便携终端。屏幕上跳出一串参数:推进效率47%,装甲接合强度c级,武器充能延迟0.8秒。
“问题在这三个地方。”他标记出来,“推进系统耗能太大,打一会儿就没电;装甲拼接处容易断裂;炮管充能慢半拍,关键时刻掉链子。”
老张叹气。“想改就得换材料。我们现在连钛合金都没有,拿啥升级?”
“不一定全换。”陈渊打开草图,“骨架可以轻量化,去掉冗余结构;局部加装能量护盾,只护关键部位;武器回路重布线,缩短充能路径。”
“听着像梦话。”老张摇头,“可你要真能弄出来,我带头学。”
傍晚,基地训练场亮起灯。十几个人围在空地中央,听林悦讲课。“今天先学最简单的:怎么判断通讯是否被监听。记住三个信号特征……”
陈渊站在远处看了会儿,转身回指挥中心。桌上堆着几份报表:机甲维修进度、物资库存、轮值安排。他拿起笔,在训练计划上划了几处修改。
林悦走进来时,他正盯着一份俘虏审讯记录。“有个技术员招了。海盗的新机型用了复合导流板,能减少推进能耗。”
“有图纸吗?”
“没有。但他记得大概结构。”陈渊抬头,“明天把他带到维修棚,现场画一遍。”
“你还真打算动手改?”
“不然呢?”他放下笔,“等敌人带着更强的机甲回来,我们举手投降?”
夜里九点,第一期夜校学员完成报名。名单上有矿团的年轻人、工人队的技术工、防卫组的哨兵。小李抱着笔记本跑进来。“老师!有人问能不能录课?回去复习用。”
“可以。”林悦点头,“但不准外传。加密上传到内部服务器。”
陈渊坐在角落,看着这群人讨论问题。有人问机甲怎么转向更快,有人纠结信号干扰怎么应对。吵归吵,都在认真记笔记。
他起身离开,回到指挥台前。屏幕显示:明日训练科目已排定,维修棚待料清单已提交,技能课程新增“实战通讯协议”模块。
林悦跟进来,递给他一碗泡面。“吃点东西。”
他接过,没动筷子。“你说,如果下次来的不是三台机甲,是十台呢?”
“那就打十台。”她说,“现在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打。”
陈渊低头看着面碗,热气往上冒。他忽然想起赵铁锤说过的话:“机器坏了能修,人心散了,就全完了。”
他吃了口面,有点咸。
第二天一早,维修棚开工。陈渊带着俘虏画完导流板设计图,交给老张。“试试照这个做一块样品。”
“材料不够。”
“用废料拼。”他说,“凑出一个原型就行。”
中午,林悦带来一组测试数据。“按你的双轨模型运行三天,生产量只降8%,但训练完成率提升到76%。大家开始习惯了。”
“还不够。”陈渊翻着报表,“医疗队那边,伤员康复周期太长。得加一门急救培训课。”
“今晚加进去。”
傍晚,训练场进行第一次模拟对抗。两支小队用激光枪交火,指挥员通过耳机调度。有人冲太快被罚下,有人藏太久错过时机。最后胜方是因为配合好,而不是谁枪法准。
陈渊在边上看着,点头。
深夜,他坐在指挥台前批阅新一期训练排期表。林悦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技能培训报名人数突破六十了。还有人想学机甲驾驶基础。”
他接过文件,翻开看了一眼。
外面传来脚步声,小李跑进来,脸上带着兴奋。“渊哥!维修棚那边说,第一块导流板样品做出来了!虽然歪了点,但能通电!”
陈渊站起身,把文件放在桌上。
他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一下,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