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上午,秋日的阳光失去了夏日的酷烈,变得格外慷慨而温柔。它像一泓融化的金液,暖洋洋地泼洒在尚显寂静的街道上,将行道树的影子拉得细长,熨帖着每一寸冰凉的水泥地面。空气清澈干净,带着微凉的甜意,吸入肺腑,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夏语陪着外婆吃完早餐,仔细收拾好碗筷,又听着老人家念叨了几句“晚上早点回来喝汤”,这才背上早已放在门边的书包,急匆匆地出了门。书包里塞着乐谱和笔记本,沉甸甸的,如同他此刻既期待又略有紧绷的心情。
赶到“垂云乐行”时,玻璃门上挂着的“营业中”牌子才刚刚翻过来不久。夏语推开门的瞬间,门框上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像是奏响了排练前的第一个音符。
琴行里,东哥正弯腰调试着效果器的参数,小钟坐在一旁的高脚凳上,抱着他那把贴满贴纸的电吉他,漫无目的地拨弄着琴弦,发出零散的音符。阿荣已经坐在了鼓后面,正无声地用鼓棒轻轻敲击自己的膝盖,寻找着节奏感。小玉则安静地窝在角落那张旧沙发里,怀里抱着那个印着卡通音符的抱枕,眼神有些放空。
看到夏语进来,小钟第一个抬起头,咧嘴一笑:“哟,夏队来了!”
阿荣停下动作,朝着夏语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小玉也从沙发上坐直了些,轻声说:“夏语哥早。”
“早!”夏语笑着回应,将书包放在沙发上,“我没迟到吧?”
东哥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脸上带着惯有的、略显粗犷却令人安心的笑容:“没迟到,刚好。大家都到齐了。”他走到茶几旁,拿起那包烟,习惯性地想抽出一支,手指碰到烟盒又缩了回去,只是清了清嗓子,“在开始前,我说两句。”
话音落下,原本有些松散的气氛瞬间收敛。小钟放下了吉他,阿荣握紧了鼓棒,小玉也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四双年轻的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东哥,眼神里带着显而易见的紧张和专注,仿佛等待教官下达指令的新兵。
东哥看着他们这副“如临大敌”的模样,不由得失笑,他刻意放松了姿态,挥了挥手:“喂喂喂,放松点,放松点!别搞得这么严肃,我又不是来做战前动员的。”
他走到四人面前,目光逐一扫过他们的脸庞,语气放缓,带着鼓励:“这段时间,大家的努力和进步,我都看在眼里。说真的,已经非常非常好了。我相信,只要到时候正常发挥,就绝对没有问题!所以,都把心放回肚子里,别自己吓自己,好吗?”
小钟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率先开口,声音里带着点无奈的坦诚:“东哥,道理我都懂,也知道咱们练得差不多了……可一想到下周一乐老师就坐在那边听,心里这鼓敲得……比阿荣的底鼓还响!忍不住啊!”
“是啊,东哥……”小玉抱着抱枕的手指微微收紧,小声附和,“我也控制不住地紧张……”
就连一向沉默的阿荣,也用力抿了抿嘴唇,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手里的鼓棒被他无意识地攥得更紧了些。
东哥理解地点点头,正想再安慰几句,夏语却微微蹙着眉,像是捕捉到了什么关键信息,开口打断道:“东哥,你说‘已经非常好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其实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还需要继续加强?”他的眼神里带着一种追求极致的执拗和审视。
东哥看向夏语,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他摇了摇头:“夏语,包括大家,你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他的语气变得郑重起来,“练琴、玩音乐,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永远没有所谓的‘够了’、‘到位了’这种说法。”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远,仿佛在回忆什么:“它更像是一种状态的保持,需要你坚持不断地、甚至可以说是枯燥地重复练习。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有新的体会,才能把技术练成本能,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现场出错的概率。”
“但是——”他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一些,强调道,“记住,只是降低概率,没人能保证百分百不出错!因为我们是人,不是输入程序就能完美运行的机器!”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你们能保证上了台一点都不紧张吗?就算台下不紧张,上了台也稳住了,能保证弹到某个小节、看到台下某个熟悉的人时,心跳不会突然漏一拍吗?”
他的问题让少年们都陷入了沉思。
“未来还长着呢,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东哥的语气放缓下来,带着一种长辈般的温和与通透,“所以,别把自己逼得太紧。凡事,尽力而为,做到问心无愧,就够了。明白吗?”
小玉苦着一张小脸,诚实又茫然地摇了摇头:“东哥,你前面说的我好像懂,后面说的……我又不太明白了。”
东哥被她逗乐了,哈哈一笑,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不用彻底明白我这些啰嗦话。只要记住最后这句就行:轻松上阵!不管结果怎么样,咱们对得起自己这些天的汗水和努力,问心无愧!这就够了!知道吗?”
小玉似懂非懂,但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嗯,记住了。”
东哥又看向其他三人:“你们三个呢?明白点没?”
小钟立刻挺起胸膛,努力做出轻松的样子,笑容却有点僵硬:“东哥放心!我一点都不紧张!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阿荣没说话,只是默默举起了手中的鼓棒,在空中用力一挥,用动作表达了他的决心。
夏语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明亮,他看着东哥,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东哥,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好!要的就是这个劲儿!”东哥满意地一拍手,脸上笑容绽开,“好了,漂亮话不多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来,咱们走一个全套的!就当下周一乐老师已经坐在那儿了!”
气氛被调动起来,少年们纷纷起身,拿起自己的乐器,走向那块被清理出来的临时小舞台。阳光恰好透过玻璃门,完整地照亮了那片区域,像是为他们打下的专属追光。
就在这时,小玉却忽然停下了脚步,怀里还紧紧抱着那个抱枕,她像是突然想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声音怯怯地,带着不确定:“东哥……那个……我有个问题……”
众人闻言都停下动作,回头看她。
小玉犹豫了一下,还是小声问了出来:“到时候我们上台表演……是穿校服,还是……穿自己的衣服啊?”
这个问题如同一个微妙的休止符,骤然按下了空间的喧嚣。所有人都愣住了,面面相觑,空气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偶尔路过的车声,以及彼此间清晰可闻的心跳声——咚咚,咚咚。
时间仿佛凝滞了几秒。谁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在学校表演,穿校服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最后还是小钟率先打破沉默,他试图用玩笑缓解气氛:“这还用问嘛?当然穿校服啊!不然难道还特地去做一套演出服?咱们又不是明星走红毯!”
东哥也点了点头,附和道:“小钟说得对。在学校表演,校服就是最合适、最正式的服装了。也符合规定。”
“哦……”小玉低下头,小声应了一下,声音里难以掩饰地流露出一丝失望,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抱枕上的图案。
细心的夏语立刻捕捉到了她情绪的低落。他放柔了声音,询问道:“小玉,你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想法?没关系,说出来大家听听。”
“没……没有……”小玉连忙摇头,脸颊有些发红,“我就是……突然想到,随便问问……”
“真的吗?”夏语温和地鼓励她,“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我们现在是一个团队,什么问题都可以一起商量。”
小玉咬着下唇,看了看夏语,又看了看其他人,似乎还在犹豫。
就在这时,一向沉默寡言的阿荣,忽然闷闷地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像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小玉……不是我们学校的。”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所有人瞬间恍然大悟!
对啊!小玉是为了组乐队,东哥特意从外面找来的键盘手,她并不就读于实验高中!如果大家都穿实验高中的校服,那她穿什么?穿她自己学校的校服?还是便服?无论哪种,在舞台上都会显得格格不入,异常突兀。
小钟猛地一拍脑袋,直接伸出手臂勾住了阿荣的脖子,脸上是又惊又喜的表情:“可以啊阿荣!平时闷声不响的,关键时刻观察力这么敏锐!心思这么细!真是人不可貌相!”
这句调侃让阿荣的脸瞬间红到了耳根,他别扭地想挣脱小钟的手臂。而另一边,小玉也因为心思被戳破,脸颊飞起两朵红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夏语看着这情景,心里顿时明了,也涌起一阵歉意。他看向小玉,语气诚恳:“原来是因为这个。抱歉,小玉,是我这个队长疏忽了,没考虑到你的情况。”
他随即转向东哥,寻求解决方案:“东哥,你看这……有什么好办法吗?”
东哥摸着下巴上冒出的胡茬,沉吟了片刻:“嗯……这确实是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能不能想办法帮小玉也弄一套我们学校的校服?尺寸大概合适的就行。”他顿了顿,提出备选方案,“如果实在搞不到,那恐怕就只能……大家统一都不穿校服,全都穿自己的便服上台。不然小玉一个人不一样,在台上太显眼了,反而不好。”
众人听了,都低下头认真思考起来。借校服?找谁借?女生的小码校服,还得是秋冬装……好像并不容易。
夏语抬起头,目光扫过队友,做出了决定:“这样吧,大家都各自去问问相熟的同学,看看能不能借到适合小玉穿的校服。实在不行,我们再一起穿便服。总之,不能让小玉一个人特殊。”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点头同意。
东哥见方案暂定,便再次拍了拍手,将大家的注意力拉回到眼前的重点上:“好了,服装的事情先放一放,大家分头去问。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还是——练琴!”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而专注,扫过他的乐队成员们:“拿出你们最好的状态来!《永不退缩》接《海阔天空》,全套走起!就当台下坐满了观众!”
少年们深吸一口气,纷纷点头,拿着自己的乐器,走向那片被阳光笼罩的“舞台”。
阿荣在鼓凳上坐定,调整了一下踩镲的高度。小玉在键盘前坐下,指尖轻轻拂过琴键。小钟挂好吉他,检查了一下连接线。夏语站到立麦前,试了试音高。
东哥退到稍远的地方,像一位真正的观众,目光充满期待。
阿荣抬起鼓棒,左右示意了一下,随即,四根鼓棒在空中整齐地划出一个小小的弧度——
“嗒!嗒!一二三四!”
强劲有力的鼓点骤然响起,如同冲锋的号角,瞬间点燃了空气!小钟的吉他音墙紧接着轰鸣加入,小玉的键盘旋律如同清泉般流淌而出,托起整个节奏的框架。夏语深吸一口气,握紧麦克风,清亮而充满力量的声音精准切入:
“就算我现在什么都没有,擦掉了眼泪,还是抬头要挺胸……”
……
积极昂扬的《永不退缩》,向往自由与理想的《海阔天空》,两首歌的旋律在这个并不宽敞的琴行里,一遍又一遍地响起。汗水从额角滑落,手指在琴弦和琴键上飞舞,鼓棒敲击出密集而充满力量的节奏。
阳光逐渐偏移,从明亮刺目变得金黄温暖,最后化作一片绚烂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琴行里的歌声、琴声、鼓声却未曾停歇,反而在一次次的重复中,变得更加默契,更加坚定,更加充满了某种不容置疑的、青春澎湃的力量。
直到夜幕彻底降临,街灯亮起,窗内外的世界被清晰的界限划分开。琴行里的灯光温暖而专注,照亮着几个为梦想而反复练习的年轻身影,以及那个在一旁默默守护、眼中充满欣慰与回忆的老板。
弦歌不辍,问心无愧。这个平凡的周六,就在跳跃的音符和流淌的汗水中,缓缓流逝。而某些关于坚持、关于团队、关于成长的东西,正悄然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