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解孙秀的船队行驶在南海中部时,海面突然掀起巨浪——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毫无征兆地降临。战船在浪涛中剧烈摇晃,船锚被风浪扯断,帆布也被撕裂,士兵们纷纷摔倒在甲板上,根本无法站稳。
“快!抓住船舷!别被浪卷下去!”押解官大喊,试图稳住混乱的局面。可台风的威力远超预期,一艘押送孙秀的小船被巨浪掀翻,孙秀和两名看守他的士兵落入海中。
孙秀在海中挣扎着,抓住了一块漂浮的木板。他看着远处渐渐远去的船队,心中满是庆幸——这场台风,竟成了他的救命稻草。两名看守的士兵也抓住了木板,却因体力不支,很快就沉入海中。
孙秀独自抱着木板,在海面上漂流了三天三夜。第四天清晨,他被一艘路过的商船救起。商船的船长是一名东吴旧部,名叫周循(周瑜的孙子),得知孙秀的身份后,立刻表示愿意追随他。
“孙首领,我这船上有两百名水手,都是东吴旧部,愿意跟着您重建东吴!”周循跪在孙秀面前,眼中满是激动。孙秀扶起周循,心中重新燃起希望:“好!有你们相助,我孙秀一定能东山再起!”
商船抵达南海的一座偏僻岛屿——西沙洲后,孙秀和周循下船,在岛上建立了临时据点。西沙洲位于南海中部,远离季汉的管辖范围,岛上有丰富的淡水和椰子,足以支撑他们的生存。
“首领,咱们现在只有两百名水手,兵力太弱,不如去联络南海的其他东吴旧部和海盗,扩大势力。”周循建议。孙秀点头同意,派周循去南海各地联络旧部和海盗。
半个月后,周循带回了好消息——他联络到了三百名东吴旧部和两百名海盗,还说服了西沙洲附近的甘泉岛、金银岛的土人部落,愿意归附孙秀。孙秀的兵力很快就达到七百余人,还拥有了五艘快船。
孙秀在西沙洲建造了一座小型堡垒,配备了五门投石机,同时开始训练士兵,建造新的战船。他知道,季汉一定会派人搜寻他的下落,必须尽快壮大势力,才能在南海立足。
与此同时,关平得知孙秀逃脱后,心中满是自责。他立刻下令,在南海各地张贴通缉令,悬赏捉拿孙秀,同时派斥候在南海各岛屿侦查,寻找孙秀的下落。
斥候们在南海搜索了一个多月,却始终没有发现孙秀的踪迹。“将军,南海岛屿众多,孙秀可能藏在任何一座岛屿上,咱们很难找到他。”斥候队长向关平禀报,语气中满是无奈。
关平叹了口气,下令:“加强南海各港口的防御,派战船在南海定期巡逻,防止孙秀再次袭扰。同时,派使者去洛阳,向丞相禀报孙秀逃脱的消息,请求派更多的兵力来南海。”
诸葛亮接到奏报后,与刘备商议:“孙秀逃脱,是南海的一大隐患,若不尽快找到他,恐会再次引发叛乱。臣建议派马谡从夷洲抽调两千兵力,协助关平在南海搜索孙秀的下落;同时,派使者去南海各国,请求他们协助搜寻,若能抓获孙秀,给予丰厚的赏赐。”
刘备点头同意,马谡很快就率领两千兵力,从夷洲出发,向南海进发。关平与马谡汇合后,将南海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各自率领兵力在不同区域搜索,同时派使者去南海各国,请求协助。
南海各国纷纷表示愿意协助,派战船在自己的海域内搜索孙秀的踪迹。可南海太过广阔,岛屿众多,孙秀又隐藏得极为隐蔽,搜寻工作进展缓慢。
孙秀得知季汉在南海大规模搜索后,更加谨慎。他下令:“暂时停止联络旧部和海盗,避免暴露行踪;派少量士兵去附近的岛屿寻找粮食和淡水,确保咱们的生存。”
周循有些不解:“首领,咱们现在兵力薄弱,若不尽快扩大势力,迟早会被季汉找到。”
孙秀摇头:“现在季汉正在全力搜索咱们,若贸然行动,只会暴露行踪。咱们先在西沙洲站稳脚跟,等季汉的搜索力度减弱后,再慢慢扩大势力。”
周循只好点头同意。孙秀站在西沙洲的海滩上,望着远处的海面,心中满是坚定——他绝不会放弃恢复东吴的梦想,哪怕藏在南海的角落,也要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季汉的统一天下之路,仍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