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郡,如同荆南棋盘上最后一颗孤零零的、却又异常坚硬的棋子,牢牢地牵动着刘备集团所有人的心神。谁都清楚,这最后一战,绝不会像前面三郡那般轻松。
太守韩玄,此人在荆州地界名声不算太好,性格急躁,刻薄寡恩,御下严苛,不得士民之心。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据城而守的决心却异常坚定。或许正是因为他自知不得人心,一旦失去权柄下场堪忧,所以才更要死死抓住手中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麾下拥有两员让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大将:其一便是年近六旬却老而弥坚、号称能开三石硬弓、百发百中的老将黄忠黄汉升;其二则是时任牙门将、性格骄狂跋扈、却也骁勇善战、颇具胆魄的魏延魏文长。这一老一少,一稳一狂,成了长沙郡最大的变数和依仗。
关羽领了将令,点起一万精兵,以周仓、廖化为副将,浩浩荡荡杀奔长沙。赤兔马快,青龙刀寒,“关”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一股迫人的威压直逼长沙城下。
消息传入长沙,太守韩玄虽心下惊慌,但仗着有黄忠、魏延,强自镇定,召集二人商议。魏延率先出列,抱拳请战,声若洪钟:“主公勿忧!某观关羽,徒有虚名耳!愿借精兵三千,出城迎敌,必斩其首级,献于麾下!”
黄忠却持重,抚须道:“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华夏,非等闲之辈。不可轻敌,当以坚守为上,挫其锐气,再寻机破敌。”
韩玄素来不喜魏延骄狂,又觉黄忠年老保守,心中不悦,皱眉道:“我长沙岂是畏战之地?若一味坚守,徒惹人笑!黄老将军,你既言关羽英雄,可敢出城与之一战,扬我长沙军威?”
黄忠见韩玄如此说,知不可再劝,慨然应诺:“既为主公之令,忠,万死不辞!”
次日,两军对峙。关羽绿袍金甲,卧蚕眉,丹凤眼,坐骑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立于阵前,如同天神下凡。他见长沙军中奔出一将,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手提大刀,背挎宝雕弓,便知是黄忠,于是催马向前,朗声道:“来者莫非是黄汉升?关某素知老将军威名,奈何不从天命,辅佐韩玄此等庸主?何不早降,共扶汉室,名垂青史?”
黄忠大笑,声若洪钟:“云长何必多言!忠,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久闻君侯武艺超群,今日特来领教!”说罢,催动战马,挥刀直取关羽。
关羽丹凤眼一眯,道声:“来得好!”催动赤兔,舞动青龙刀相迎。
刹那间,两马相交,刀光霍霍!一个是力猛刀沉,犹如泰山压顶;一个是技巧精湛,恰似长江叠浪。黄忠虽年近六旬,膂力却不减当年,大刀挥舞起来风声呼呼,招式老辣,经验丰富,总能在箭不容发之际化解关羽的杀招。关羽则愈战愈惊,暗赞:“老将军名不虚传!果然好刀法!”遂抖擞精神,将八十二斤青龙刀使得如同泼风一般,刀刀不离黄忠要害。
两人你来我往,刀来刀往,大战一百余回合,竟不分胜败!两边军士看得眼花缭乱,喝彩声震天动地。
韩玄在城头上观战,见黄忠如此英勇,心中稍安,但见久战不下,又生焦躁。魏延在一旁,看得心痒难耐,却又不敢违令出阵。
关羽见久战黄忠不下,心念一动,拔马便走。黄忠不知是计,催马赶来。关羽暗取弓箭,欲施拖刀计,回头却见黄忠并未奋力追赶,只是勒马不前,似乎看破了他的计策。关羽心中更生敬佩,知此老将不仅勇武,更有智计,于是也不再使诈,回马又与黄忠再战。
又斗了五十余合,眼看日已西斜,两人依旧旗鼓相当。关羽虚晃一刀,勒马道:“老将军武艺高强,关羽佩服!今日天色已晚,你我且各自收兵,来日再决高下,如何?”
黄忠亦感气力消耗颇大,点头道:“便依君侯!”
首日之战,两位绝世虎将,以平手收场。但这场龙争虎斗,却让双方都对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后续的变数,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