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1型”电台的成功,像一颗火种,点燃了黑龙沟基地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渴望。尽管它还很简陋,通信距离有限,稳定性也亟待提高,但它代表的意义非同凡响——八路军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可携带的无线电通信手段。
林枫深知,一两台电台无法形成战斗力,必须将其编织成一张有效的通信网络。他立刻召集了王猛、老韩以及惊蛰小队队长雷鸣。
“电台我们已经有了,现在关键是如何用好它。”林枫指着地图上黑龙沟及周边区域,“我们需要立刻培训一批合格的报务员,并建立一套简易但可靠的通信联络体系和密码制度。”
王猛首先表态:“这是好事!以后打仗,老子就不用扯着嗓子喊,或者等传令兵跑断腿了!报务员的人选,从各连队挑选脑子灵光、政治上绝对可靠的战士,我来负责!”
老韩则有些担忧:“林科长,培训报务员需要时间,而且‘星火-1型’操作和维护都需要一定技术基础,我怕短时间内难以普及。”
“不能等所有条件都成熟了再动手。”林枫态度坚决,“我们可以分步走。雷鸣,”他看向惊蛰队长,“你们惊蛰小队,作为全军尖刀,必须率先掌握和使用电台。从你的队员里,挑选几个学习能力最强的,跟着老韩,进行强化培训!要求他们不仅要会收发电报,还要懂得电台的基本维护和故障排除!”
“是!保证完成任务!”雷鸣立正领命。惊蛰小队作为特种部队,对新装备的接受度和学习能力都是最强的。
“老韩,”林枫又转向通信负责人,“培训要讲究方法。morse电码的死记硬背太慢,可以编成口诀,或者结合日常训练,模拟实战环境进行练习。维护知识,就从最简单的更换电池、检查线路连接开始教起。”
林枫的思路清晰而务实。一个以惊蛰小队为种子和教官,逐步向主力部队推广的通信兵培训计划迅速启动。
北坡山洞旁,一个新开辟的训练场上,出现了奇特的一幕。几名惊蛰队员不再是进行传统的战术操练,而是坐在小马扎上,手指笨拙地敲击着模拟电键,口中念念有词地背诵着“滴答”对应的字母。老韩和几位助手则在一旁耐心指导,纠正他们的手法。
同时,林枫亲自牵头,与老韩、真徐致远等人,参考那些跨海图纸中提及的通信规范和从日军缴获的通信手册片段,结合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开始制定一套简易的通信联络规定和密码本。
他们规定了不同单位的呼叫代号、通信频率(虽然“星火-1型”可调范围很窄)、联络时间以及简单的勤务用语。密码则采用了一次一密的乱数本方式,虽然原始,但在当前条件下,安全性相对较高。
几天后,第一批五名惊蛰队员初步掌握了电台操作和基本维护技能。林枫决定,立即进行一次小范围的实战测试。
测试以即将到来的军工经验交流大会的护卫和侦察任务为背景。林枫坐镇黑龙沟指挥部,雷鸣带领一支惊蛰小队,携带一台“星火-1型”电台,前出至五十里外的大会召开地点——军区所在地黄崖洞,进行先期侦察和路线勘察。王猛则带领一支小分队,在黑龙沟与黄崖洞之间的中途位置设立一个临时中继点,也配备一台电台。
测试开始。雷鸣小队抵达黄崖洞外围后,按约定时间开机呼叫。
“洞幺,洞幺,我是山鹰,听到请回答!”报务员按照刚学会的规程,发出呼叫。
指挥部里,林枫和老韩等人紧张地守在电台旁。短暂的静电噪音后,耳机里传来了清晰的回应:
“山鹰,山鹰,我是洞幺,信号清晰,请讲!”
首次联络成功!指挥部里一片低沉的欢呼。
随后,雷鸣小队将他们侦察到的黄崖洞周边地形、敌情(残留的伪军据点)、以及推荐的行进路线,通过电波源源不断地传回。王猛的中继点也成功发挥了作用,在信号微弱时进行了转发和增强。
整个测试持续了一天,通信基本保持畅通。虽然过程中也出现了电池电量不足导致信号减弱、以及一次因为天线被树枝挂到导致通信中断的小插曲,但都被及时排除。
这次成功的测试,极大地增强了所有人的信心。林枫当即决定,将初步完成培训的惊蛰队员和这五台经过测试的“星火-1型”电台,正式编入此次赴黄崖洞参加军工大会的队伍中,承担通信保障任务。
就在赴会队伍紧张准备、通信网络初步编织成型之际,赵大山那边对神秘山谷的监视,也有了突破性的,同时也是令人更加不安的发现。
通过连续多日不惜暴露风险的抵近侦察,他们终于捕捉到了更清晰的影像——那不是一个物体,而是**两个**!它们体型不大,约半人高,形状怪异,似乎由金属和某种深色非金属材料构成,移动时几乎无声,依靠底部多个小轮行进,行动轨迹极其诡异,时而静止,时而快速移动,并且表现出对周围环境极强的感知和隐蔽能力!
赵大山甚至冒险用望远镜,在其中一个“物体”短暂静止时,看到了其上部一个类似镜头的装置,反射着冷冽的幽光!
这绝不是这个时代应该出现的东西!联想到之前oSS的觊觎和“鹞鹰”计划,一个可怕的念头浮现在赵大山脑海,他立刻将这一情况用最紧急的方式,汇报给了正准备出发前往黄崖洞的林枫。
林枫看着赵大山绘制的简易草图和对那“物体”的描述,脸色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原本以为,威胁来自敌人的人力渗透或特务破坏。但现在看来,对手可能动用了超越他认知的、某种……**自动化侦察设备**?
如果真是这样,那意味着对方的技术水平和对黑龙沟的重视程度,都远超他的想象!
赴会在即,基地内部通信网刚刚萌芽,而外部,一个更加诡异和先进的威胁,已经将触角伸到了家门口。
林枫深吸一口气,将那份草图紧紧攥在手里。他看了一眼整装待发的队伍,尤其是那几台珍贵的“星火”电台。
这次黄崖洞之行,恐怕不会平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