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礼赞余音未散,前沿侦察兵带回的消息却像一块巨石,投入了黑龙沟尚未完全平复的心湖。日军不仅没有退走,反而在二十里外的刘家屯驻扎下来,强征民夫,构筑加固工事,甚至开始平整土地,疑似在为部署火炮做准备。这明确无误地传递出一个信号:敌人改变了策略,从急攻转为长围,企图通过封锁和消耗,将黑龙沟这颗钉子彻底困死、磨灭。
压力无形却巨大。基地内刚刚提振起来的士气,又蒙上了一层忧虑的阴影。现有的粮食储备还能支撑多久?弹药生产所需的原料如何补充?如果日军真的调来火炮,现有的防御工事能否抵挡?一个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摆在了王猛、赵指导员和林枫面前。
紧急会议上,气氛凝重。王猛一拳砸在桌子上:\"小鬼子这是要跟咱们耗上了!想把咱们困死在这山沟里!\"
赵指导员眉头紧锁:\"我们的粮食储备,省吃俭用,最多还能支撑两个月。关键是原料,特别是火药和金属,库存已经见底。和外面的联系几乎被切断,坐吃山空不是办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林枫。作为技术参谋和兵工厂负责人,破解困局的关键,很大程度上系于他一身。
林枫没有立即发言,而是走到地图前,目光越过代表日军的红色标记,投向了更深远的地方。他沉吟良久,开口道:\"排长,指导员,被动防守,只能是死路一条。敌人想困死我们,我们就必须打破这个包围圈,而且,不能只靠军事突围。\"
\"你的意思是?\"王猛追问。
\"我们必须获得外部支援,尤其是上级的指示和物资渠道的打通。\"林枫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条迂回的线路,\"但派小股部队送信,风险太大,容易暴露,而且无法传递详细的现状和需求。我们需要一条更安全、更有效的沟通渠道。\"
他顿了顿,说出了思考已久的一个想法:\"我建议,由我亲自带队,组建一支精干的技术小组,寻找机会秘密前往分区司令部。一方面,当面向首长汇报我们这里的情况,特别是兵工厂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下一步的规划,争取上级的指示和支援;另一方面……\"
林枫的目光扫过王猛和赵指导员,语气变得格外郑重:\"我们需要走出去,学习兄弟部队的先进经验,甚至,尝试建立一条相对稳定的技术交流和物资补给通道。闭门造车,终究难成大气。黑龙沟不能永远是一个孤立的点,它必须融入根据地更大的抗战网络中去。\"
这个提议大胆而富有远见,但也充满了未知的风险。穿越敌人封锁线,长途跋涉前往分区司令部,路途艰险,随时可能遭遇不测。而且,林枫作为兵工厂的核心,他一旦离开,基地的技术工作是否会陷入停滞?
王猛和赵指导员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利弊权衡,异常艰难。
\"太危险了!\"王猛首先担心的是林枫的安全,\"你现在是鬼子的眼中钉,这一路上……\"
\"正因为我是技术核心,才更需要走出去。\"林枫坚持道,\"只有我最了解我们的需求和潜力,才能向上级说清楚。而且,基地现有的生产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孙石匠、王小川他们可以维持基本运转。我离开一段时间,或许正好能逼迫他们更快地独立成长。\"
赵指导员则从战略层面考虑:\"林枫同志的想法有道理。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自保,必须为根据地的整体抗战做出更大贡献。兵工厂的经验如果能够推广,意义重大。与上级恢复畅通联系,也是打破敌人封锁的关键一步。这个险……值得冒!\"
经过反复讨论和风险评估,王猛最终艰难地做出了决定:同意林枫的提议,组建一支精干小队,执行这次特殊的\"技术联络\"任务。小队成员必须绝对可靠,既要能战斗,又要懂技术,还要熟悉路途。
人选很快确定:队长由林枫亲自担任;赵虎伤势未愈,且需留守协助指挥\"惊蛰\"小队重建,由副队长刘大脚牺牲后表现沉稳、且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王小川担任副手;队员包括熟悉多条山路的的老兵孙老蔫,以及两名机灵可靠、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年轻战士。沈月兰也坚持要加入,她认为队伍需要医护人员,而且她也希望能向外面的医疗队学习新的救护技术。
任务确定,准备工作立刻秘密展开。林枫加班加点,整理了详细的报告材料,包括兵工厂现状、技术图纸、物资需求清单等。他召集孙石匠等骨干,交代了在他离开期间的生产重点和注意事项,将责任明确到人。
王小川得知自己被选入小队,并且担任副手时,既感意外,又觉责任重大。他知道,这是组织对他的信任,也是他走出自责、用实际行动告慰战友的机会。他拼命地记忆路线图,练习野外生存技能,眼神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沈月兰默默地准备着药品和医疗器械,她将一些珍贵的消炎药和手术器械分门别类包好,动作轻柔而专注。她知道,这次远征,医疗保障至关重要。
在一个黎明前的黑暗时分,小队在沟口秘密集合。没有隆重的送行,只有王猛、赵指导员等寥寥几人。王猛用力握着林枫的手:\"林枫同志,基地就交给我们!你们一定要平安到达,平安回来!\"
赵指导员叮嘱道:\"路上千万小心,安全第一!见到首长,代我们问好!\"
林枫重重点头:\"排长,指导员,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六个人的小队,如同几滴融入大海的水珠,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群山之中。他们肩负着为黑龙沟寻找生路的使命,踏上了一段未知的征程。前方,是敌人的层层封锁,是险峻的自然环境,是未知的兄弟部队。他们能否成功抵达分区司令部?这次远征,又将为黑龙沟、乃至整个根据地的抗战,带来怎样的转机和变革?新的使命,开启了新的篇章。
(第三卷 第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