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小队马家镇锄奸的成功,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中,在敌我双方都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在根据地,士气大振,“惊蛰”之名成为传奇;而在日伪方面,则是一片震惊与恐慌。尤其是驻守本地区的日军最高指挥官,联队长宫本清次郎中佐,对此事极为震怒。
佐藤一郎的死,不仅损失了一名中级军官,更严重打击了日军的士气和“威信”。宫本中佐无法接受一支“土八路”的小股部队竟能如此精准地实施“斩首”并全身而退。他断定,这绝非普通游击队所为,背后必定有精通特种作战的指挥者,或者得到了内部情报的有力支持。
一份标着“绝密”的电文从联队部发出,直达日军华北方面军特高课(特务机关)。电文详细报告了佐藤遇袭的经过,强调了袭击者的专业性和渗透能力,请求派遣精干特工人员,协助调查并清除这股“极度危险的潜伏威胁”。
黑龙沟基地内,庆功的喜悦渐渐沉淀,生活与生产恢复了紧张的节奏。兵工厂的规模在稳步扩大,复装子弹的产量和质量都在提升,甚至开始小批量试制木柄手榴弹。林枫一边指导生产,一边着手为“惊蛰”小队总结马家镇行动的经验教训,并针对暴露出的问题设计新的训练科目。
然而,一种隐隐的不安开始在林枫心头萦绕。他深知,一次成功的特种作战,在带来巨大战果的同时,也必然会引起对手的高度警惕和针对性反应。敌人绝不会坐视这样一把尖刀抵在自己的咽喉上。
这天,王猛从区小队秘密联络点带回了一个消息:近期,敌占区的一些地下交通站反馈,发现陌生面孔在暗中打听关于“能造枪造炮的八路”和“一支神出鬼没的小部队”的消息,手段颇为专业,不像是普通汉奸特务。
“看来,鬼子盯上咱们了。”王猛眉头紧锁,对林枫和赵指导员说。
几乎与此同时,在日军占领下的县城一家看似普通的茶馆雅间里,一个身着长衫、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正悠闲地品着茶。他的对面,坐着恭敬的日军联队特高课负责人。
“川岛先生,情况就是这样。宫本联队长对此次事件非常关切,恳请阁下出手。”特高课负责人递上关于佐藤事件的卷宗。
被称为川岛先生的男子,真名川岛毅,是特高课资深特工,代号“影狐”。他擅长化装、心理分析,尤其精于对付地下抵抗组织,手段狡猾狠辣。他慢条斯理地翻看着卷宗,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精准狙杀,渗透撤离,甚至可能一度潜入据点……”川岛毅轻轻放下茶杯,“这确实不是普通土八路的作风。有意思。”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祥和”的街景:“他们的装备来源、战术思想、尤其是那个核心的策划者……我很感兴趣。给我一点时间,我会把这只藏起来的老鼠,连同他的窝,一起挖出来。”
一股无形的寒意,随着“影狐”的到来,开始向黑龙沟弥漫。
基地内部,林枫向王猛和赵指导员提出了加强戒备和内部肃查的建议:“敌人这次来的,恐怕不是普通的侦察兵。我们必须假设对手是高手,任何细微的破绽都可能被抓住。一方面,外围警戒要加倍小心,特别是对陌生人和异常迹象的警惕;另一方面,内部也要进行一次细致的梳理,确保没有隐患。”
王猛深以为然,立刻部署了下去。黑龙沟的入口加强了伪装和暗哨,内部也规定了新的口令和联络方式。
林枫则对“惊蛰”小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训练重点转向反侦察、反跟踪以及被包围后的应急突围战术。他意识到,与“影狐”这类对手的较量,将是一场看不见硝烟、却同样凶险的智力博弈。
胜利的欢呼犹在耳边,但阴影已悄然迫近。“惊蛰”的锋芒初露,引来了更狡猾、更危险的猎手。一场围绕着情报、伪装与反制的地下暗战,即将拉开序幕。林枫和他的伙伴们,能否识破“影狐”的伪装,守护住来之不易的根基?
(第二卷 第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