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九月初三,昆明巫家坝机场的跑道上尘土飞扬。周明远刚走下军用运输机,就被迎面而来的热浪包裹 —— 军政部任命他为 “滇缅公路筹备专员”,兼领后勤师扩编后的 “西南战区补给司令” 职,此次赴昆正是为落实 38 章定下的滇缅路规划,这也是他从后勤起家后,首次以军政主官身份主导战略级工程。
“周司令,军政部驻滇办事处已备好了车辆!” 副官刚要引路,不远处突然传来争执声。周明远转头望去,只见几名宪兵正拦住一辆满载汽修工具的卡车,车旁站着位剪着齐耳短发的女子,穿卡其布工装,袖口挽起露出小臂的薄茧,正据理力争:“这些工具是南洋华侨捐的,要送到滇西筹备处,你们凭什么扣车?”
“我是南侨总会驻滇联络员白雪晴,” 女子见他看来,主动上前递过证件,目光清亮如滇池水,“听闻祖国要修滇缅路,家父发动槟城华侨捐了这批工具,没想到卡在机场。” 她的口音带着南洋腔调,却字字铿锵,让周明远想起 38 章解锁的滇缅路规划里提到的 “南侨支援”—— 这正是他急需的力量。
“误会,是军政部的衔接出了差错。” 周明远立刻让宪兵放行,指着卡车笑道,“这批工具来得太及时了,滇西的工棚刚搭好,正缺汽修设备。我正要去筹备处,不如同行?”
白雪晴眼中一亮,爽快应下。车上她拿出份名册:“家父已联络了两百多名南洋机工,都是会开车修机器的好手,下个月就到昆明。只是他们的食宿和装备……”
“我来安排!” 周明远接过名册,指尖划过 “槟城白雪娇” 的名字(注:白雪晴为白雪娇堂姐,呼应真实南侨机工历史),“后勤师在昆明有补给站,食宿全包,再配发两百套工装和维修手册 —— 你们是滇缅路的筋骨,绝不能受委屈。”
车至筹备处门口,刚下车就撞见一位穿月白旗袍的女子正与卫兵周旋,手里捧着卷图纸,旗袍下摆沾着泥点,却难掩优雅气质:“我是外交部护照科的安若虹,受俞署长所托送兵工图纸,耽误了前线补给谁负责?”
周明远心中一动 —— 俞大维正是兵工署长,38 章提到的穿甲弹生产需兵工署技术核准。他上前解围,安若虹却先认出了他:“您就是周明远司令?喜峰口的穿甲弹打得漂亮,我在南京就听闻您的名声了。” 她递过图纸,指尖不经意间划过他的袖口,留下极淡的墨水印,“这是改良型迫击炮图纸,能配合你们的穿甲弹使用。”
进了筹备处,周明远刚展开滇缅路规划图,就见安若虹指着滇西怒江段:“这里山高谷深,普通炸药炸不开岩层,我在苏联考察时见过硝铵炸药配方,或许能改良咱们的工程炸药。” 她随手在图纸旁写下配方比例,字迹娟秀却透着专业,让周明远暗自惊叹 —— 这女子绝非普通文职,倒像个深藏不露的技术专家(实则为潜伏的红色特工,呼应安娥等隐蔽战线女性历史)。
傍晚时分,滇军将领沈鸿烈的女儿沈若雁突然到访,一身戎装,腰间佩着勃朗宁手枪,进门就将一份报告拍在桌上:“周司令,你们后勤师的卡车压坏了滇西的民路,村民堵了运输队!” 她眉眼凌厉,带着军人的飒爽,却在看到桌上的南侨工具清单时,语气缓和了些,“这些南洋工具…… 我爹正愁滇西工兵缺家伙。”
“沈小姐来得正好,” 周明远早有准备,拿出联防协议副本,“我打算沿用赣南模式,让后勤师出药品粮食,滇军派工兵协助修路,村民参与护路 —— 既解决民怨,又能加快工期。” 他顿了顿,补充道,“刚到的穿甲弹,也能拨三十发给滇军守怒江防线。”
沈若雁挑眉打量他,突然笑了:“早听说周司令会算计,果然名不虚传。我这就回去劝我爹,明天带工兵连来汇合!” 她转身离去时,手枪套上的流苏轻轻摆动,给这剑拔弩张的会面添了丝灵动。
当晚,周明远在灯下整理资料,桌上摊着三份文件:白雪晴的南侨机工名册、安若虹的炸药配方、沈若雁的滇军协防意向书。他想起白秀珠的北平兵工进展、佟毓婉的上海产能报告、杨立华的赣南建厂消息,忽然明白 —— 后勤起家的根基已稳,而这些在昆城相遇的红颜,将是他铺开全面抗战大网的新支点。
正思忖间,系统提示音响起:【检测到宿主晋升西南补给司令,邂逅南侨代表白雪晴、技术专员安若虹、滇军联络人沈若雁,触发 “红颜新聚” 成就,获得 “多方协同” 永久 buff(南侨支援、滇军协作、技术改良效率提升 80%);同步解锁 “滇缅路分段施工方案”,衔接前期规划。当前系统等级:5 级(5000\/ 军功值)】
窗外传来汽车引擎声,是白雪晴让人送来的南洋咖啡。周明远冲泡时,想起白天她谈及南洋华侨 “愿以血肉铺公路” 的誓言,又想起安若虹写下配方时的专注、沈若雁收起锋芒的瞬间,提笔在笔记本上续写:“九月小结:晋升赴滇,三遇红颜,滇缅路筹备启动。十月重点:迎接南侨机工,试验改良炸药,推进怒江段施工。”
咖啡香漫过图纸上的滇缅路线,周明远知道,他的战场早已不止于后勤补给。随着这些身怀绝技的红颜陆续加入,属于他们的全面抗战传奇,即将在西南的群山中拉开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