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之日,天未亮,贾环便穿戴整齐。举人公服已换下,身着特赐的贡士蓝罗袍,随众贡士由礼官引导,肃穆入宫。
紫禁城巍峨,金銮殿庄严。丹陛之下,数百贡士垂首屏息,静候天颜。
贾环立于其中,目光低垂,心神却如明镜,将连日所闻所思、时政利弊、乃至那日春闱策论被指“过于切直”的教训,皆在脑中过了一遍。
今日殿试,需既展才学,又合圣意,分寸拿捏,至关重要。
钟鼓齐鸣,净鞭三响。皇帝升座。
贾环随众山呼万岁,偷眼微觑,只见御座上那位中年天子,面容清癯,目光沉静,不怒自威,正翻阅着由读卷官呈上的前十本试卷。
殿内一时静极,只闻纸张翻动之声。
良久,皇帝放下手中朱卷,目光扫过殿下黑压压的贡士,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今科春闱,朕览前十卷,文章华彩,理路清晰,皆是上佳之作。”
他略一停顿,话锋微转,“然,朕闻此次春闱,有一贡士,策论切中时弊,时务之辨别具只眼,其卷却未入前十。可是为何?”
殿内气氛陡然一凝!众贡士皆屏住呼吸,几位读卷官更是心头一紧。
主考李光地忙出列躬身:
“回陛下,确有此事。贡士贾环,其卷才学卓着,然策论之言稍显激切,时务之论亦与正统微有出入,为示公允,故置十一名。”
皇帝“哦?”了一声,看不出喜怒:“激切?出入?朕倒想看看,是如何激切,又有何出入。将贾环试卷取来。”
内侍忙将贾环的朱卷呈上。
皇帝仔细翻阅,目光在策论“惩贪肃枉、抑制豪强”等处停留,又在时务“君子不器”之辨上微微颔首。
良久,他放下试卷,目光落向殿下:“哪位是贾环?”
贾环心头一震,忙出列跪倒:“学生贾环,叩见陛下!”
皇帝打量他片刻,见其年纪虽轻,却举止沉稳,目光清正,不由微微颔首:
“朕观汝文章,于漕运、边患、民生诸策,见解老辣,数据详实,非闭门造车者所能言。
更难得者,汝论‘君子不器’,倡明道通务,知行合一,甚合朕意。何以读卷官以为‘激切’、‘有出入’?”
贾环心念电转,知此问关乎前程乃至身家性命,忙叩首道:
“学生愚钝,年少学浅,虽怀忠君爱国之赤诚,然于经义时务理解或有偏颇,言辞未能尽善,致使诸位大人有所疑虑。
陛下明察秋毫,学生唯有精进学问,谨慎言行,以报天恩!”
皇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却转向李光地等人:“诸卿以为如何?”
李光地忙道:“陛下圣明。贾环确有大才,只是年轻,锋芒稍露,臣等恐其需多加磨砺。”
皇帝却淡淡道:“锋芒未必是坏事。朝廷正值用人之际,需得此等有见识、敢任事之才。
若皆圆滑世故,墨守成规,何以革新积弊,匡扶社稷?”
他目光再次落回贾环身上:“贾环,朕再问你。若依你策论所言,‘抑制豪强’,当从何处入手?就不怕得罪天下豪右么?”
此问犀利无比,直指核心矛盾!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于贾环身上!
贾环深吸一口气,心知这是最后考较,亦是莫大机遇。他凝神片刻,朗声答道:
“回陛下!学生以为,‘抑制豪强’非为与天下士绅为敌,乃在‘执法公允’四字!
豪强之害,在于倚仗权势,欺压良善,兼并土地,逃避赋役。
朝廷只需严明法度,令出必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如此,则守法者得其佑,违法者受其惩,豪强自然敛迹,百姓得以安生。
此乃固本培元之策,非为激化矛盾。学生愚见,伏乞圣裁!”
皇帝听罢,默然片刻,忽抚掌道:“好!好一个‘执法公允’!年纪轻轻,能有此见识,难得!李光地,”
“臣在。”
“此子文章见识,皆属上乘,更难得有实干之才,赤子之心。置于十一名,委屈了。朕看,点个探花,恰如其分。”
殿内顿时一片寂静!皇帝金口玉言,直接钦点!
李光地等人忙躬身:“陛下圣明!”
贾环更是重重叩首:“学生谢陛下隆恩!定当竭忠尽智,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叮!殿试表现卓越!获得皇帝高度认可!被钦点为‘探花’!社会地位、声望达到巅峰!宿主‘政治智慧’‘临场应变’大幅提升!隐性状态‘简在帝心’(深化)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