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问》(粤语诗)
文\/树科
点样证明呢个村嘅正常?
简直简单到鬼咁样:
我有病,我嘅病
噈同川普同斯克撕b嘅相……
我哋啲人到底喺唔喺度?
直头噈呢个村系唔系真嘅?
诗学,哲学,科学
嘟太过犀飞利啦,正常?
超唔过嘅光速?
宇宙膨胀嘅加速?
分明喺设计人类
根本逃离唔到呢个监狱……
去边度揾得到海枯石烂?
你话精神胜过物质?
你试一下饿番三餐三天
你噈知道己己有冇发咁噏疯?
人啊人,呢个村外仲有冇有人?
一个鱼缸,一片森林
居然揾唔到己己嘅同类
噈问你怕唔怕阴我哋嘅谋?
神啊神,唔该对话答问……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23.粤北韶城沙湖畔
《从<世界问>看粤语诗的独特魅力》
文\/阿蛋
在诗歌的广袤天地中,粤语诗以其独有的地域文化色彩与语言魅力,占据着别具一格的位置。粤语,这一承载着千年岭南文化底蕴的语言,其发音丰富且富有节奏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别样的表达空间。粤语诗宛如一颗散发着独特光芒的明珠,在诗歌长河中闪耀着独属于自己的光辉。《世界问》便是这样一首极具代表性的粤语诗,其以独特的视角、直白而深刻的语言,对世界、人类、社会等诸多宏大命题展开了叩问与思索。
粤语诗的发展脉络与文化底蕴
粤语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源头可追溯至久远的过去。在古代,粤语地区便有诸多文人尝试以粤语入诗,为粤语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晚清举人何淡如堪称粤语格律诗的开创者,他打破了格律诗只用文言创作的传统教条,将粤语口语融入诗中,虽与传统有所冲突,却创造出了鲜活的文学形象与独特的意境。例如他的《垓下吊古》:“咁高咁大咁嵯峨,死到临头重唱歌。” 此诗描绘楚汉相争中项羽的败绩,读来自然流畅,既符合传统诗的格律,平仄协调,对仗工整,又巧妙运用方言俚语,采用平水韵的 “歌” 韵部作韵脚,朗朗上口,尽显诙谐幽默。继何淡如之后,廖恩焘、胡汉民等文人也积极投身于粤语诗的创作,留下了诸多佳作。廖恩焘的《嬉笑集》在嬉笑怒骂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如《漫兴》中 “全城几十万捞家,唔够官嚟夹子扒。大碌藕兼抬惯色,生虫蔗亦啜埋渣”,辛辣地讽刺了贪官的贪婪与不择手段。
粤语诗的发展与岭南地区的文化紧密相连。岭南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务实的特点,这种文化特质在粤语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粤语诗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岭南地区社会风貌、人文精神的生动写照。它反映了岭南人民的生活百态、情感世界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世界问》的语言特色
口语化表达的质朴与力量
《世界问》的一大显着语言特色便是大量运用口语化表达。诗中诸如 “点样证明呢个村嘅正常?”“我哋啲人到底喺唔喺度?”“你试一下饿番三餐三天” 等语句,皆以日常粤语口语入诗。这种口语化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仿佛是诗人在与读者面对面地交流、探讨问题。它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的隔阂,让读者能够更直接、更轻松地理解诗歌所传达的内容,拉近了诗歌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同时,口语化表达也赋予了诗歌一种质朴的力量,使其情感的抒发更加真实、自然,毫无做作之感。读者在阅读这些诗句时,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困惑与迷茫,以及对世界真相的执着探寻。
粤语词汇的独特韵味
诗中运用了许多具有鲜明粤语特色的词汇,如 “鬼咁样”“直头”“嘟”“揾” 等。这些粤语词汇的运用,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地域文化韵味。“鬼咁样” 形象地表达出一种程度上的夸张,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揾” 字在粤语中意为 “寻找”,相较于普通话中的 “找”,更具一种古朴、亲切的感觉。这些独特的粤语词汇,是粤语诗区别于其他诗歌类型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们承载着粤语地区的文化记忆与语言习惯,使诗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让熟悉粤语的读者倍感亲切,也让不熟悉粤语的读者领略到一种别样的语言风情。
韵律与节奏的把握
尽管《世界问》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但其在韵律与节奏方面仍有独特之处。粤语本身具有九声六调,发音丰富多样,这为诗歌的韵律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诗中通过对词语的精心排列与组合,形成了一种自然流畅的节奏。例如 “点样证明呢个村嘅正常?\/ 简直简单到鬼咁样:\/ 我有病,我嘅病 \/ 噈同川普同斯克撕 b 嘅相……” 这几句,长短句结合,停顿与连读处理得当,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这种韵律与节奏的把握,不仅使诗歌在听觉上具有美感,更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与烘托,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起伏与波澜。
《世界问》的意象运用
独特意象的选取
诗中选取了一系列独特的意象来传达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川普同斯克撕 b 嘅相” 这一意象,以现实中两位政治人物的冲突场景,象征着世界的混乱与无序。将个人的 “病” 与这样宏大的政治冲突场景相类比,暗示了个体在这个混乱世界中的迷茫与无奈,以及对所谓 “正常” 的怀疑。“鱼缸” 与 “森林” 这两个意象形成鲜明对比,“鱼缸” 象征着狭小、受限的空间,而 “森林” 则代表着广阔、自由的世界。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以及对自身所处境遇的困惑,仿佛人类如同被困在鱼缸中的鱼,无法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意象的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在诗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超唔过嘅光速?\/ 宇宙膨胀嘅加速?” 中的 “光速” 与 “宇宙膨胀” 象征着科学所揭示的世界规律,然而诗人却认为这些规律仿佛是一种无形的束缚,暗示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的渺小与无力,根本无法逃离这个被设计好的 “监狱”。“海枯石烂” 这一传统意象,在诗中被用来质疑其存在的真实性,象征着人们对永恒、美好的向往在现实面前的破灭。“饿番三餐三天” 这一意象则从生存的基本需求出发,象征着物质对人的强大影响力,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所谓的 “精神胜过物质” 便显得苍白无力,揭示了人类在物质世界中的脆弱与无奈。
《世界问》的主题深度
对世界真实性的质疑
整首诗围绕着对世界真实性的质疑展开。诗人开篇便发出 “点样证明呢个村嘅正常?” 的疑问,这里的 “村” 可视为世界的一个缩影。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思考与追问,如对政治冲突、科学规律、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的探讨,表达了对这个世界是否真实、正常的深深怀疑。在诗人眼中,世界似乎充满了矛盾与不合理,人们仿佛生活在一个被精心设计的虚幻空间中,无法确定自己的存在以及周围世界的真实性。这种对世界真实性的质疑,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反思,也引发了读者对自身所处世界的重新审视。
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思索
诗中还深刻地思索了人类的生存境遇。“人啊人,呢个村外仲有冇有人?\/ 一个鱼缸,一片森林 \/ 居然揾唔到己己嘅同类 \/ 噈问你怕唔怕阴我哋嘅谋?” 这些诗句表达了人类在茫茫世界中的孤独感与无助感。人类仿佛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无法找到真正的同类与理解,同时又对周围可能存在的未知威胁充满恐惧。诗人通过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描绘,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与孤独,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焦虑。这种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思索,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让读者不禁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与人类的未来命运进行思考。
对精神与物质关系的探讨
“你话精神胜过物质?\/ 你试一下饿番三餐三天 \/ 你噈知道己己有冇发咁噏疯?” 这几句诗直接对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诗人以一种直白而现实的方式,揭示了物质对人的基本需求的重要性,当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精神层面的追求往往会变得不切实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诗人否定精神的价值,而是通过这种对比,引发读者对精神与物质平衡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世界问》提醒我们要重新审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寻找两者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结论
《世界问》这首粤语诗以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巧妙的意象运用和深刻的主题深度,展现出了粤语诗的独特魅力与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仅是一首对世界、人类、社会进行深刻思考的诗歌,更是粤语文化在诗歌领域的一次精彩绽放。通过对《世界问》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粤语诗在传承地域文化、表达情感思想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从另一种语言与文化的维度去感受诗歌的魅力,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粤语诗这一独特的诗歌形式,为其发展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粤语诗在诗歌的百花园中继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