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格朗日求极值”在宗门管理上的大获成功,如同给青岚宗的运行装上了一颗高度理性的“大脑”。资源配置、任务调度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和合理,整个宗门的运作效率提升了一个大档次。执事堂长老走路都带风,嘴里时常念叨着“边际效益”、“约束条件”,看账本的眼神都像是在解一道优美的数学题。
然而,科学的理性之光,在照亮宏观管理的同时,也开始向更微观、更精深的领域渗透。这一次,它的目标是丹道的核心——炼丹过程本身的优化。
虽然“偏导数控温”解决了温度控制的精度问题,但炼丹绝非仅仅控制温度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涉及数百种药材、在不同时间点投入、经历复杂无比的物理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的极致复杂的动态过程。每个阶段的药力融合、杂质剔除、药性转化,都有着微妙的最佳时机和火候,传统上称之为“丹机”或“火候”,全凭炼丹师的经验和玄之又玄的“感觉”。
这种“感觉”难以言传,更难以量化,导致高阶丹药的炼制成功率始终存在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且极度依赖少数经验丰富的大师。
这一日,丹堂那位天才弟子林风,再次找到了秦洛。这一次,他脸上没有了之前攻克控温难题后的兴奋,反而带着更深的困惑和一丝敬畏。
“宗主,‘偏导数控温系统’很好,非常精准!”林风先是肯定,然后话锋一转,“但它就像一匹被套上缰绳的烈马,能跑得很稳,却不知道最终要跑去哪里,何时该加速,何时该转弯。”
他详细解释道:“炼制一炉高阶丹药,比如‘九转还魂丹’,其过程并非简单的升温、保温、降温。它存在多个关键的转化点。例如,在第三转时,主药‘还魂草’的药力需要与‘凝露花’的药力在某个特定温度区间内充分融合,这个融合过程存在一个最佳融合度,过早则药力未完全激发,过晚则药性开始逸散。在第五转时,需要逼出‘地心紫焰’煅烧杂质,这个煅烧过程存在一个杂质去除速率最快的临界点。在第七转凝丹时,更需要在药液浓缩到某个最佳粘度的瞬间,注入凝丹诀……”
“这些点,”林风强调道,“就是丹道中常说的‘丹机’,转瞬即逝。我们现在能精准控制温度,但却不知道这些‘丹机’到底对应着什么样的可测量、可计算的信号!我们只是根据丹炉内药液的颜色、气味、光芒变化等模糊指标来判断,成功率依然波动很大。”
“我们需要找到这些‘丹机’的数学表达!”林风眼中闪烁着渴望,“我们需要知道,在炼丹这个复杂的多变量函数中,那些关键的极值点、拐点、驻点到底在哪里!”
秦洛赞赏地看着林风,这个年轻人的思维已经深入到了过程的本质。他说的没错,炼丹就是一个寻找一系列“最佳操作点”的过程,而这些点,在数学上,往往对应着函数变化过程中的某些特殊点——驻点(Stationary point)(导数为零的点,可能是极值点也可能是鞍点),以及拐点(Inflection point)(二阶导数变号点,曲率变化点)。
“你说的很对。”秦洛肯定道,“炼丹,就是要找到过程函数的一系列关键驻点。但这比资源调度问题更难,因为炼丹的‘过程函数’是隐式的、高维的、且难以直接测量的。”
一个更为宏大精密的计划——“炼丹过程全参数监控与驻点识别系统”——被提上日程。
“一、多维度感知:”秦洛规划道,“我们需要在丹炉内布设更多类型的传感器,不仅测温度,还要测药液的能量频谱(反映药力融合程度)、粘度(反映浓缩状态)、灵气浓度波动(反映反应剧烈程度)、甚至特定成分的浓度(通过特殊光谱分析)……采集海量的、多维度的实时数据流x(t) = [t(t), E(t), V(t), c(t), ...]。”
“二、特征提取与函数拟合:”他继续道,“利用超算中心,对这些高维数据流进行实时分析。通过数值微分,计算各参数的变化率(一阶导数)和变化加速度(二阶导数)。尝试用复杂的函数模型去拟合这些数据,找到能描述当前炼丹状态的‘状态函数’F(x(t))。”
“三、驻点识别算法:”核心步骤,“实时监控状态函数F及其各分量的导数。当检测到某关键参数的一阶导数趋于零(变化率最小),且二阶导数满足特定条件(判断是极大值、极小值还是鞍点)时,或者检测到二阶导数变号(拐点)时,系统立即报警,提示‘丹机’可能已出现或即将出现!”
“四、智能决策支持:”最终目标,“系统不仅可以报警,还能根据识别出的驻点类型,结合丹方知识库,智能推荐下一步的最佳操作:是继续加热?是投入下一味药材?是改变火候?还是准备凝丹?”
这个方案的复杂度和实施难度,远超以往任何项目。它要求对炼丹过程有极其深刻的理解,并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需要超高精度的传感器;需要强大的实时数据处理和特征提取能力;还需要建立庞大的丹方-参数-驻点对应知识库。
丹堂、算天门、炼器堂再次组成联合攻关小组。
欧几里得的形影在密室中,演绎的内容也变成了高维空间中的曲面、切平面、法向量,以及如何寻找梯度为零的驻点。
无数次的试验展开了。一开始,传感器被药液污染、被高温损坏。数据处理延迟严重,等算出来“丹机”早过了。特征提取不准,误报漏报频频。知识库匮乏,系统识别出驻点也不知道该干嘛。
但在一次次失败中,他们积累着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终于,在炼制一炉相对简单的“筑基灵丹”时,系统第一次取得了突破!
主控灵板上,代表药液能量融合度的曲线缓缓上升,其一级导数曲线逐渐下降。
【警告:监测到能量融合度变化率趋于零,二阶导数为负,疑似达到融合度极大值点!】
系统发出提示,同时根据知识库,给出建议:【建议:在此平台期维持火候三十息,可投入‘固本芝’粉末,以稳定融合药力。】
林风紧紧盯着丹炉内药液的实际状态,果然看到七彩光华趋于稳定,不再变幻,正是投入固本芝的最佳时机!
他立刻依言投入。
结果,这一炉筑基灵丹的成丹品质,超出了以往任何一炉!药力融合得完美无瑕!
“成功了!我们找到了!找到了一个‘驻点’!”实验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虽然这只是最简单的开始,距离完全解析“九转还魂丹”那样复杂的过程还遥不可及,但它证明了这条路的可行性!
从此,青岚宗的丹房里,出现了奇特的景象:炼丹师们一边盯着丹炉,一边看着旁边灵板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曲线和导数图,听着系统“即将到达粘度拐点”、“灵气浓度变化率极值出现”的提示音来操作。
炼丹,这门最依赖经验和感觉的艺术,正在被一步步地拆解、量化、优化,寻找着那一个又一个决定成败的数学“驻点”。
丹道,迎来了它自“偏导数控温”后的又一次深度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