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塔发起的“量子黑客大战”最终以灰头土脸、自食其果而告终。青岚宗凭借联合盟友的智慧与力量,成功防御、锁定源头、并实施了一次漂亮的技术反杀,不仅挽回了【乾坤一炁符】的声誉,更将其安全性和技术实力证明得淋漓尽致。
经此一役,笼罩在量子通信项目上的阴霾被一扫而空,但秦洛的心中却并无太多轻松。黑客攻击暴露出的问题同样尖锐:现有的【乾坤一炁符】功能太过单一(只能传递预置信号),应用场景受限,且一旦编码协议被深入研究,依然存在被再次破解的风险(虽然难度极大)。
“不能停留在制造‘高级报警器’的层面。”秦洛在战后总结会上,对核心团队说道,“我们要把量子通信的优势,彻底发挥出来!我们要让思想的火花,也能像预警信号一样,实现零延迟的碰撞!”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台被暂时搁置的、更为复杂和雄心勃勃的【量子之心】原型机。【乾坤一炁符】的成功,证明了量子纠缠的工程可行性,为【量子之心】的研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信心。
“是时候,重启【量子之心】项目了!”秦洛宣布,“我们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信号传递,而是真正的、实时、安全、高带宽的量子传讯!”
目标很美好,但现实的技术鸿沟依然如同天堑。
【量子之心】面临的核心难题依旧矗立:
1. 制备效率与稳定性: 需要源源不断产生大量、高质量的纠缠灵子对,作为信息载体。
2. 信息编码与调制: 如何将复杂的信息(声音、图像、神念甚至动态影像)编码到脆弱的量子态上?
3. 超高速读取与解调: 如何在量子态坍缩的瞬间,完成海量信息的读取和还原?
4. 系统集成与稳定性: 如何将以上所有娇贵且复杂的模块稳定地集成在一起,长期可靠工作?
这任何一项,其技术难度都远超【乾坤一炁符】。
实验室里,刚刚经历过实战洗礼的研究者们,看着那庞大而复杂的【量子之心】原型机,既感到兴奋,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知道这很难。”秦洛看着众人,“但这一次,我们不再是从零开始。我们有了【乾坤一炁符】的技术积累,有了算天门更强的算力支持,有了炼器宗更精密的加工能力,还有了……来自‘上面’的一点启发。”他指了指天空,意指那次天庭回信。
“现在,我需要的是脑洞大开!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思考解决方案!”
他率先抛砖引玉: “制备效率问题!双生冰髓激发效率太低,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比如……生物培育?寻找某种特殊的灵菌或灵虫,其生命活动能自然分泌出处于纠缠态的灵子?或者模拟功德金光的能量场,那种高度有序的能量是否能诱导产生更稳定的纠缠源?”
“信息编码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用0和1?量子态本身有叠加特性,我们能不能开发多进制量子编码?一个量子比特同时表示多种状态,信息密度不就能大幅提升?甚至……能不能利用纠缠态之间的相位差来编码信息?”
“读取速度问题!皮秒级的灵阵响应已经到了材料极限!我们能不能避开电学读取?改用光学读取?或者利用某种量子效应自身来放大信号?比如量子隧穿?”
一个个天马行空、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想法被秦洛抛出来,砸得众人头晕目眩,却又不由自主地跟着兴奋起来。
老板都这么敢想,我们怕什么?
于是,一场名为“量子传讯脑洞风暴”的活动在实验室里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光幕上不再只是严谨的数据和公式,而是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的草图、猜想、甚至漫画。
有弟子提出:“能不能做一个‘量子茶壶’?这边说话,声波震动茶壶里的灵液,灵液波动影响纠缠灵子,那边就能实时还原出声音?”(思路:声-灵-量子转换) 立刻有人反驳:“延迟和失真你怎么解决?而且这带宽估计只够说悄悄话!” 但也有人引申:“不过这个‘转换’的思路有意思!或许我们需要一种通用的‘灵子调制解调器’?”
算天门的弟子们试图设计一种“量子概率云压缩算法”,声称可以将一大段信息压缩成一个量子态,接收端再根据密钥将其“展开”。 炼器宗的大师则在琢磨如何用“超导灵环”来制造强磁场,束缚和引导更多的纠缠灵子,搞个“量子流”出来。 甚至有人异想天开地建议:“能不能抓几只擅长心灵感应的‘传音灵犀’来,研究一下它们的大脑是怎么实现实时传讯的?说不定是生物量子技术呢!”
实验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和各种不靠谱的猜想,虽然百分之九十九的点子都被证明不可行或者过于超前,但这种打破常规的思考氛围,却极大地激发了创造力。
在这片思维的碰撞中,真的逐渐诞生了一些有价值的、可尝试的方向:
· 方向一:生物辅助制备。 百草堂的药师真的从古籍中找到一种名为“同心莲”的罕见灵植,传说其并蒂双莲之间存在神秘感应。他们尝试培育,发现其花粉释放的灵子确实存在微弱的关联性!虽然距离实用还差十万八千里,但无疑打开了一扇新窗。
· 方向二:相位编码。 算天门成功在理论上验证了利用纠缠灵子波函数相位差来编码信息的可行性,并设计出了初步的相位调制模型,虽然极其复杂,但理论上能将信息容量提升一个数量级。
· 方向三:灵子放大器。 一位弟子受“量子隧穿”启发,提出利用一种叫做“共振灵晶”的材料,其内部结构可以像放大镜一样,将微弱的量子态变化放大成可测量的灵光信号,极大降低了对读取速度的要求。
基于这些新的方向,【量子之心】项目组重新拆分,朝着多个技术路径同时进军。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但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儿和期待。
他们不仅仅是在建造一台机器,更是在开拓一条前所未有的、让思想无限互联的通天之路。
脑洞大开的种子已经播下,只待时间的浇灌,便能生长出超越想象的科技奇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