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秦直道的修建已接近完成。
而工程之所以进展如此迅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那些匈奴俘虏的辛勤劳动。
工分制度点燃了所有俘虏的干劲,他们为了争取自由奋力劳作,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
因此原本预计三个月完成的任务,竟在两个月内就全部完成。
一条贯通秦国直达赵地的水泥大道终于完工,并投入使用。
这条道路的建成意义深远。
以往并非没有大道,但时间一久路面便会坑洼不平。
虽然马车仍能通行,但与水泥铺设的道路相比差距明显。
这条坚实的秦直道为沿途城镇带来极大便利。
秦国,泗县。
泗县以盛产桃子闻名,县中桃果品质上乘,常作为贡品送入皇宫。
如今正值春末,早熟的桃子已经成熟,商人照例前来收购。
若在过去,这些前来收购的商人摊位前定会被争相售卖的农户围得水泄不通。
但这次却出奇冷清。
挂着收购招牌的摊位前寥寥几人,只有一个摊位前有人争论。
一位老者正与商人激烈地交涉。
“什么?一车桃子才给三两银子?你这是抢钱吗!”
老者气得须发皆张,满脸怒容。
商人却面露难色,解释道:“老哥,以前都是二两银子,现在我提到了三两已经不少了。”
“这桃子运回去路上难免会坏,三两已经是顶天的价钱了。”
运输果品的确存在损耗风险。
听商人如此解释,老者冷笑一声,说道:“你以为我这把年纪是白活的?”
“现在太子用那水泥修了平坦大路,马车走得又快又稳,坏不了多少。”
“你这整一车桃子运到城里,转手就能卖十几两银子!”
“就拿三两来应付我,不是坑人是什么?”
老者句句在理,义正辞严。
商人被说得面红耳赤,只得让步:“好,好,好!我出六两!六两银子总行了吧!”
这个价格确实更为合理。
毕竟商人还需考虑运输、销售、缴税等诸多成本。
听商人喊出六两,老者才点头答应,随即完成了交易。
交易完成后,商人望着远去的老者,不禁摇头苦笑:“水泥路一修,这生意真是越来越难做了,货都收不上来。”
语气中满是抱怨。
如今泗县种桃的农户多选择自己售卖,驾着一辆驴车或牛车,便能前往其他城镇交易。
“你又在这瞎说些什么呢!”
听到他的话,老翁冷冷回应:“若不是这条水泥大道,你能采到这么多桃子?”
“这一趟早桃的收入,抵得上过去整年的卖桃钱!这还不满意?”
“真是不懂感恩!”
老翁对这些年轻人的牢骚十分不满。太子做的这件大好事,别人不说感激,反倒埋怨起来?
“我只是随便说说……”
商人只能赔着笑脸,不敢多辩。
一方面是因为老者年长,另一方面也确实这条路带来太多便利。
对于他们这些跑买卖的人来说,不仅出行更便捷,也更安全了。
这简直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
刚才的抱怨,不过是一时嘴快罢了。
训完商人几句后,老翁便转身离开,打算去集市上看看驴子行情。
等到了下半年,他打算亲自拉着桃子去别的城池卖,多挣些银钱。
水泥秦直道的建成,对沿途城镇影响深远,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商贸和经济。
古代交通缓慢,和道路条件息息相关。
道路难行,导致交易不畅。
以泗县为例,以前无论是商人还是果农,收入都十分有限。
虽然泗县桃子品质好,但运输途中容易损坏,不能多带,风险又大。
但现在有了平整坚固的水泥路,马车颠簸少了,速度比以前快了一倍多。
运输损耗明显减少。
贸易的频率和规模随之增加。
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推动,朝廷的税收也随之增长。
此时,秦国的使团已回到秦境。
当车队驶上宽阔平稳的水泥直道时,所有人都露出惊讶的神情。
“这路是什么时候建的?为什么行驶起来这么平稳、这么快?”
苏秦满脸不可置信。
他们才离开两个月,秦国竟已发生如此巨变,怎能不震惊?
打听之后才知,这条路是扶苏用一种叫“水泥”的新材料修建而成。
“扶苏一直在进步,而我却什么都没能做到。”
李丽质眼神黯淡,轻轻摇头。
此行她前往唐国,原意是为大秦争取援助,却未能如愿。
看到她的神情,苏秦正色道:“太子妃无需自责,您已尽力。”
“此次若非有您,我们绝不可能换来这么多甲胄。”
这次使团的成果远超预期。
十万匹战马,换来十八万副精良甲胄,远高于最初设想。
这一切,离不开李丽质的努力。
她只示威微一笑,没有多言。
车队稍作停留后,李丽质再次踏上马车,继续往咸阳方向前行。
咸阳城内,大秦王家军事学院所在地已然成为训练重地。
扶苏亲自授课已逾一月,军中主要将领对他的战略理念已有深刻领会。而基层士兵也通过各级军官的传达,明确了未来的任务方向。
待思想统一之后,扶苏才正式开始高强度训练。
这段磨合期必不可少。唯有将士们真正理解他的意图,训练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训练内容极为严格,包括阵型变换、团队协作、以及应对骑兵阵与步兵阵的战术等。
扶苏几乎日日亲临现场,亲自监督指导。
他要亲手锤炼出大秦最精锐的部队!
咸阳宫后园。
阳光明媚,嬴政难得闲暇,与芈夫人并肩缓行于庭院之间。
春意盎然,园中百花盛开,争艳斗丽,满目繁华。
这一切皆是芈夫人亲手栽培的成果。
她日日悉心照料这些花木,才造就眼前的美景。
嬴政在花香中神情放松,心旷神怡。
自登基为王以来,他几乎未曾再享受过这般宁静的时光。
昔日每日不是在批阅奏章,就是在前往议事的路上。
唯有扶苏代为理政、他安心调养的这一段日子,才真正属于自己。
“王上气色愈发红润,看来太医所言静养确有成效。”芈夫人轻声说道。
看着嬴政身体日渐恢复,她心中满是欣慰。
嬴政微微一笑:“难怪许多君王贪图享乐,这般无事自在的日子,确实令人留恋。”
这番话语难得带着几分轻松。
芈夫人轻轻一笑,随即想起一事,问道:“近日总是不见扶苏,王上可知他忙些什么?”
扶苏近来行踪不定,连请他来华阳宫用膳都难上加难。
嬴政答道:“扶苏在办一所军事学院,正在操练铁鹰军。”
此事他虽知情,却未曾过多干预。毕竟如今朝政由扶苏主持。
听芈夫人提及,嬴政心中忽生兴致,说道:“既然无事,不如一同前往城外,看看扶苏到底在忙些什么?”
“好。”芈夫人欣然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