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离开皇宫后,便与章邯一同启程前往军营。
两人共乘一辆马车,一连两日,气氛沉闷。
扶苏对章邯了解不多,平日里也少有来往。
章邯身为咸阳守将,本就无需与皇子过多接触,否则容易招致帝王猜忌。
但途中,章邯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君上,您这一决定实在有些欠妥。”
“二十天内平定叛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章邯望着扶苏,脸上满是忧虑。
扶苏却微微一笑,语气平静:“章将军言之过早,不去试试,怎能断定无法达成?”
章邯正色道:“公子,打仗不是儿戏,也不是纸上谈兵那么简单。”
“从咸阳到屯留边境,光是赶路就得十天,那还得是丢掉所有辎重、日夜行军的情况下。”
“若是正常推进,至少需要二十多日。”
“将士长途跋涉,疲惫不堪,您又拿什么去压制叛军?”
“更何况敌军人数是您的两倍还多,局势非常不容乐观……”
章邯叹了口气。
在他看来,扶苏这次前去,别说平定叛乱了,能不能安然无恙地回来都很难说。
他这些话,并无恶意,完全是出于关心,也句句属实。
毕竟,他是大秦有名的将领。
听完后,扶苏却反而笑着开口:“章将军,我们打个赌如何?”
“赌?”
章邯一愣,眉头微挑,眼神中满是疑惑。
都到这时候了,扶苏居然还有心思打赌?
扶苏轻抚膝上的鹿卢剑,语气坚定:“我赌,成蛟不在屯留边境!”
他话语掷地有声,让章邯一时愣住。
成蛟在屯留起兵,已经连夺数城,怎可能不在边境?
可扶苏没有再解释,只是一语带过,便不再多言。
章邯皱眉沉思许久,却始终无法参透扶苏话中玄机。
最终他摇头道:“既然君上有自己的判断,那臣也只能祝您旗开得胜。”
“若您察觉局势不利,请务必以自身安危为先,切莫轻身犯险。”
章邯再次叮嘱了几句,语气中透着几分真心的关切。
他和扶苏并没有多少交集,但扶苏为大秦做出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因此他对扶苏心存几分敬意。
两人说话间,马车已经抵达城郊的军营。
这里是军营重地。
对扶苏来说,这是他这一世第一次踏足。
而这里也不是寻常的军营,而是大秦最强战力铁鹰军的驻扎地!
扶苏随着章邯一同进入军营,直接前往校场。
一路上,他也将军营的风貌尽收眼底。
与普通军营不同,铁鹰军的营地整洁有序,没有丝毫杂乱肮脏之感。
来往士兵步伐整齐,眼神专注,透露出一股极强的纪律感。
“这就是传闻中的铁鹰军?”
“果然名不虚传,难怪有人说三万铁鹰军可挡敌军二十万。”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震撼。
一支军队是否精锐,往往从细节便可窥见端倪。
铁鹰军从环境到士兵风貌,都给人一种井然有序、高度自律的感觉。这种深入骨髓的纪律意识,让这支军队的执行力极强。
单从纪律上看,这支部队已经具备了后世正规军的风范。
路上的士兵见到扶苏与章邯,纷纷行礼。
章邯一一回礼,同时向扶苏介绍铁鹰军的背景。
“在铁鹰军出现之前,最强的步兵是魏国的‘魏武卒’。”
“至于骑兵,则是赵国的‘胡刀骑士’与齐国的‘技击骑士’最为精锐。”
说到这里,章邯嘴角上扬,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但这些部队最终都被我大秦铁鹰军击败!”
“铁鹰军一出,天下最强之军,唯我大秦所有!”
章邯说得掷地有声,信心十足。
这不是夸大其词。
当年齐、赵、魏三国实力强劲,可他们引以为傲的军队,最终都败在了铁鹰军手中。
自嬴政推行卫鞅变法以来,变法后的新军在河西一战中横空出世,被称为“锐士”。
当时的上将军司马错顺势创立铁鹰锐士。
步战要胜过魏武卒,骑战要压制赵齐骑兵与匈奴骑兵,这才是铁鹰锐士的标准。
放在后世,那就是不折不扣的特种部队。
想到这里,扶苏忍不住摇头,语气中带着惋惜:“只可惜司马将军早逝,不然他的名字应当与名将并列。”
司马错六年前因病去世。
如果他还活着,必定能与白起齐名。
扶苏也无法想象,在司马错的统领下,铁鹰军会强大到何种地步。
“确实令人惋惜。”
章邯也叹道,身为司马错的旧部,他对这位前辈一直心怀敬仰。
扶苏正打量着铁鹰军的种种细节,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喊杀声。
“这是什么动静?”
他顺着声音望去,发现源头来自军营中央的校场。
此刻,大批士兵正在场中操练。
正值深秋,气温骤降,寒风刺骨。
然而,校场上上千名士兵赤裸上身,仿佛感受不到寒意。他们手持长剑与重盾,身体蒸腾着热气,士气高涨,气势逼人。
“君上今日来得正好。”
“我们铁鹰军三日一训,十日一大练,今日正好是全军演练的日子。”
章邯言语间透着自信,随即与扶苏站在校场边缘,一同观看士兵操练。
扶苏神情微动,将目光投向校场中心。
在点兵台上,一名将领正指挥全军。只见他手臂一挥,令旗四起,命令迅速传遍各处。
紧接着,万名士兵齐齐动身,动作如出一辙。
“轰!轰!轰!”
脚步声如雷鸣般震动天地,万人脚步同步落下,每一次挥剑抬腿都如同一人,整齐划一,毫无错乱。
此情此景,令人震撼。
扶苏虽见过更宏大的军阵,却仍为眼前阵法之精妙而动容。
他从未想过,在这个年代,竟能有如此高效的练兵方式。
这是一支真正的精锐劲旅。
上万名士兵宛如一个整体,气势恢宏,震撼人心。
个体的力量微不足道,唯有军队,才能将人力发挥到极致。
“结阵!”
随着一声令下,士兵们迅速分散。
短短几个呼吸之间,万人军阵竟分作十个整齐的方阵,界限分明,井然有序。
随后,演习开始。
每个千人队为单位,开始演练阵法变化,彼此攻守转换,模拟实战。
当然,这只是演练,没有真正的厮杀。
他们演练的是兵法中的阵型对抗,以阵破阵,直到某一方阵型溃散为止。
千夫长们指挥若定,士兵们阵型不断变化,却没有丝毫混乱,每一步都精准到位。
章邯在一旁说道:“这些士兵平日注重体能,但作为军队,更注重整体战力。”
“这套训练方式,是当年司马将军与武安君共同制定的。君上觉得如何?”
扶苏点头,“确实高明。”
“这种训练方式唯一的不足,是士兵门槛太高,否则完全可以全军推广。”
扶苏微微颔首,缓缓开口。
铁鹰军的战力确实惊人,哪怕是以他的标准来看,也难以挑出太多瑕疵。
毕竟在如今这个时代,白起与司马错所设立的训练体系,已属领先,最贴合实战所需。
章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连忙称赞:“君上目光果然犀利,正是如此。”
“铁鹰军的训练,对士兵素质要求极高。只有经过严选的铁鹰剑士才能达标,普通士兵难以企及。”
扶苏能一眼看穿这点,让章邯有些意外。
因为这正是铁鹰军训练方式的核心弱点,没想到被扶苏一眼识破。
“我觉得不必强求所有人达到铁鹰军的标准,可以将这套训练体系适当简化,再推行全军。”
扶苏沉吟片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比如强化耐力和体能、提升命令传达的效率与执行力。”
“以伍为单位,培养小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这将大幅提升实战表现,也能有效减少伤亡。”
“此外,军纪、营区的整洁与秩序,也应该在全军中推广。”
“这些普通军队也能做到,并不会太过严苛,但效果却很可观。”
章邯听完,一时语塞,陷入沉思。
他仔细琢磨了扶苏说的每一句话,越想越觉得有理。
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复杂,忍不住问:“君上,您当真从未接触过兵事之学?”
他不是怀疑,而是实在难以相信。
扶苏刚刚所言条理清晰,直击要害,哪像是一个从未涉足军事的人能说出来的?
要不是清楚扶苏一直尊崇儒学,他几乎要怀疑他是某位名将的亲传弟子。
“不过是些粗浅想法,不足挂齿。”
扶苏微笑回应,神情淡然。
他说的那些建议,其实也只是随手而提。
如果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调研、了解秦军现状,他有信心为大秦打造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
别忘了,他在军校参谋系可是年级第一。
章邯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再多问。
很快,他便转身走入校场,不一会儿便带着点兵台上的指挥官一同回来。
这是一位年轻将领,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身形略显清瘦,但眼神锐利,眉宇间透着一股干练之气,显然是历经战阵的老将。
“此人名唤司马靳,是我手下一名得力战将,早年曾随武安君征战四方。”
章邯向扶苏介绍道。
章邯介绍完扶苏的身份,看向司马靳:“明远,这位是少阳君,扶苏公子。”
“王上特意安排三千铁鹰剑士协助君上,你带公子去挑选吧,我得回宫复命。”
司马靳听后立刻抱拳领命:“末将明白!”
章邯微微颔首,转头对扶苏道:“君上,属下先行告退。”
“多谢章将军支持。”
扶苏拱手回礼,目送章邯离开。
接着,他望向司马靳,面带笑意:“司马将军,久闻大名。”
这话出自真心。
眼前的司马靳是名将司马错之子,十岁便随父出入军营,经历过不少大战。
今年才二十四岁,却已经凭军功升至左庶长,实力不容小觑。
他性格偏冷,做事严谨,不苟言笑。
听闻扶苏所言,也只是抱拳回应:“请君上随我前去校场挑选士卒。”
扶苏点头,便随他一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