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们入殿的刹那,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他身上。
这些人是大唐的权力核心,代表着整个王朝最顶层的势力。
有打量,有冷漠,有不屑,也有探究,种种目光交织,朝扶苏扑面而来。
他却依旧不慌不忙,步履稳健,神态自若。
他拱手向龙椅行礼,直起身时朗声道:“秦公子扶苏,代大秦使团拜见唐王陛下。”
声音清亮,在殿中回荡。
李世民目光落下,正与扶苏的视线在半空相碰。
那少年眉眼坦荡,身形如松。
“不错。”
李世民心中暗赞,他没想到一个秦国出身的年轻人,竟能有这般气度。
他嘴角微扬,语气平和:“朕与秦王常有书信往来,他多次提起你,称你温文有礼,颇具君子之风。”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毫不掩饰对扶苏的好感,这第一面,已然留下极佳印象。
俊朗挺拔、举止得体、落落大方。
他很难想象,在众人眼中贫瘠粗鄙的秦国,竟能出此人物。
“谢陛下夸奖。”
扶苏淡然领受,随即道:“外臣此次出使,只为促秦唐之谊。”
“两国往来已久,今将共结盟约,我王特命外臣献上薄礼,以表诚意。”
话音落下,他望向身旁的张仪。
张仪会意,上前一步高声道:“为贺秦唐结盟,秦王特赠陛下甲等战马两千匹、乙等战马五千匹,另有礼品百车,以表我大秦诚意。”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众人脸上尽是惊喜之色。
大唐虽国库充盈,珍宝无数,却一直苦于战马不足。
民间马匹多为丙丁等,乙等以上方可用作战马。
而大唐现下,乙等战马少之又少,多用于精锐之师,极为珍贵。
甲等马本就稀有,价值更是难以估量,一匹便能换千金!
如今秦国竟一次送来两千匹甲等马,乙等马更是多达五千匹,怎能不让大唐君臣震惊?
这份厚礼,堪称举世罕见!
“好!好!好!”
李世民放声大笑,连道三声“好”,脸上的喜悦怎么都掩饰不住。
“秦王的心意,寡人已经收下。秦、唐两国,必当世代交好,情谊万古长存!”
李世民心情大好,连带着看扶苏也越看越满意。
他心中清楚,这批战马不只是结盟的贺礼,更是迎娶长乐公主的聘礼。
激动了好一会儿,李世民才缓缓平静下来,对扶苏与使团众人说道:
“秦公子与诸位远道而来,舟马劳顿,辛苦了。”
“你们先在鸿胪寺安顿,十日后,寡人将在宫中设宴,为诸位接风洗尘。”
秦国送来的礼物太重,李世民的态度也随之软了下来。
“谢陛下。”
扶苏与众人躬身行礼,恭敬回应。
接着,李世民又赐下不少赏物,与扶苏寒暄几句后,才宣布退朝。
.
朝会结束,群臣各自散去。
扶苏率领的秦国使团先行离开,由专人护送至鸿胪寺歇息。
其余大臣则三五成群,沿着丹陛台阶走出丹凤门。
一路上,他们聊得最多的,还是秦国送来的厚礼。
“秦国真是下了血本,两千匹甲等战马!”
“可不是,我大唐全国的甲等马加起来都不够五百匹,这份礼太重了。”
“那位秦公子扶苏,也不错。”
“年纪不过二十,谈吐稳重,气度不凡,不像传闻中那般粗犷。”
“要是将来他成了秦国国君,只怕秦国真有大作为。”
“有这样的公子,也配得上长乐公主。”
众人议论纷纷。
扶苏今日的表现,让不少大臣对他刮目相看。
加上那份厚礼一出,整个朝廷对秦国的印象都改观了不少。
虽说秦国地贫,但出手大方,派出的使臣也温文有礼,气质出众。
.
“哼!”
一声冷哼忽然打破热闹气氛。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身穿明黄金蟒袍的身影站在不远处。
正是太子李承乾!
只是他脸色阴沉,神情难看。
见他这般模样,众臣纷纷闭嘴,加快脚步离开,生怕惹上麻烦。
其实早有传言,太子并不赞成这门亲事。
朝中早已传开,李承乾不愿让亲妹远嫁秦国。
如今见他这般神情,谁都知道,他心里有多不满。
李承乾目送那些官员离去,嘴角扬起一抹讥讽:“一群不明所以的庸人。”
“秦国送些东西来,不过是想攀附大唐罢了,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他对秦国使团带来的礼物毫无兴趣,只当这是他们该做的事。
那天李丽质的话虽让他对秦国稍有改观,但心底的轻视并未改变。
在他看来,与大唐结盟,秦国得的便宜最多。
尤其是扶苏,怎么看怎么让人来气。
这种模样的公子哥,也配娶我妹妹?
尽管心头不快,但他还是压下了情绪,没有当场发作。
“候将军,本宫交代的事办得怎样?可曾让这些秦人收敛点气焰?”
他转头看向身边一名将领。
那人身形高大,满脸络腮胡,看上去粗犷得很。
正是右武卫将军、潞国公侯君集!
侯君集是李承乾的亲信之一,掌管玄甲军,在朝中也有不小分量。
“没成。那扶苏很机警,搬出两国交好来压人,我们只能放他们进城。”
侯君集摇了摇头。
此次秦国使团入长安,李世民特命玄甲军迎接,以示礼遇。
但李承乾得知后却私下让侯君集安排些阻碍,才有了今日城外那一幕。
“这群秦人果然放肆!连大唐的规矩都敢不放在眼里!”
听罢,李承乾更为不悦。
侯君集心里有些为难,若非李承乾开口,他本不愿做这等事。
两国正谈联盟,何必节外生枝?
“不过是偏远小国,哪懂什么礼数。殿下何必动怒。”
一旁的紫袍男子笑眯眯开口,满脸讨好之意。
他是杨国忠,杨贵妃的父亲,身份贵重,地位特殊。
“大唐乃天朝上国,若连使节都如此放纵,颜面何存?”
李承乾语气微冷。
“是是是,殿下说得极是。”杨国忠忙赔笑应和,“过几日陛下设宴,到时候让他们出丑也不迟。”
“今日天色已晚,殿下不如去我府上坐坐?
我最近觅得几位伶俐小儿,定合殿下心意。”
李承乾眼中一亮。
他轻咳一声,略作沉吟后说道:“既然是杨国公盛情相邀,那本宫就不推辞了。”
什么秦国,什么扶苏,全都抛诸脑后。
“候将军要不要一同前往?美妾我也备了几位。”
杨国忠又转向侯君集邀约。
侯君集眼神一冷,带着几分不屑,淡淡道:“不必了,本将军还有公务在身,先走一步。”
说完,转身离去。
杨国忠冲着他离去的背影冷笑一声,随后与李承乾谈笑风生地离开了皇宫。
皇宫,御书房。
李世民立于案前,手中握着一份奏报,目光炯炯,面露笑意。
这份正是秦国进献礼品的清单。
“两千匹上等战马、五千匹次等战马,堪称厚礼!”
李世民放下纸页,满意地说道。
这些战马比成千上万的金银更让他欣喜。
大唐不缺钱,缺的是马!
房中,还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侍立。
长孙无忌眼神明亮,神色振奋,抱拳道:“陛下得此良马,我大唐何惧边患?”
大唐并非无力抗衡敌军,只是马匹短缺。
如今与秦国结盟,正可弥补这一短板。
就在这时,房玄龄忽然皱眉道:“只怕这些马,不是那么好拿的。”
“秦国所求,是我们的冶铁之术,还有马鞍、马镫与兵器。”
“兵器马具倒是小事,只是冶铁之术……陛下,真要交出去吗?”
话音落下,屋内顿时沉寂。
众人皆明白,秦国并非白白赠送,而是以马换技。
秦军虽强,但装备落后,正因冶炼技术不及大唐。
若得大唐冶铁之法,秦军战力必会大增。
“冶铁之术,绝不外传。”
李世民断然开口,语气坚定,毫无犹豫。
众臣轻视秦国,他却不这么看。
那位秦王嬴政的雄心与手段,他始终铭记。
虽与秦结盟,但他不会让秦国借此更上一层楼。
冶铁,是大唐的根本,再多战马也换不来。
长孙无忌等人听后,皆放下心来,心中所想与君主如一。
片刻后,杜如晦又开口道:“陛下,今日玄甲军引秦国使团入长安时,发生了一桩小事……”
他将城外之事细细道来。
李世民听罢,眉头紧锁,冷冷道:“又是那个不成器的东西,净做些无聊之事。”
侯君集不敢擅作主张,能做出此举的,只有李承乾。
但他也未多加责备。
李承乾确实钻了规矩空子——城中禁令,使团不得携重兵入城。
只是在他看来,这些举动太过小气,缺乏格局。
“说起来,那位秦公子扶苏倒是真有气度,轻松就化解了那孩子的刁难。”
李世民微微点头,缓缓说道。
比起李承乾的做法,扶苏的处理方式明显更胜一筹。
长孙无忌也应声附和:“这位秦公子确实不简单,不愧是秦王亲自栽培的继承人,举止得体,颇具王者风范。”
今日扶苏在殿上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秦国连续七代明君,若是算上扶苏,便是第八位了。”
房玄龄对扶苏也是赞誉有加。
听着众人的夸赞,李世民心里竟泛起一丝酸涩。
秦王嬴政不仅治国能力出众、勤勉过人,连培养出的后辈都如此优秀!
相比之下,李承乾实在差距太远。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算了,总算给丽质寻了个好归宿。”
李世民心中暗自宽慰。
……
扶苏一行被安排在鸿胪寺休整。
李世民特别交代,务必要以国宾之礼相待,礼数周全。
扶苏倒是对这些待遇不以为意。
他更关注的是接下来与唐国的交接事宜,以及对方将以何种方式回礼。
如此多的精良战马不是白送的,他早已准备好进行一场艰难的谈判。
这关系到秦国的根本利益,必须亲力亲为。
“这些事,臣来处理就好,公子无需操心。”
张仪笑着对扶苏说道,“难得来一趟长安,不妨出去走走。”
“长安的繁华远胜咸阳,若不亲身感受一番,恐怕会留下遗憾。”
这几日扶苏一直待在鸿胪寺,与他商议与唐国的利益交换细节,几乎足不出户。
这份认真与专注令张仪颇为敬佩。
“父王既然将这次出使交付于我,我自然不能懈怠。”
扶苏合上手中的书,神情坚定。
一旁的蒙毅听了这话,脸色愈发苦闷。
公子不出门,他这个护卫也不能随便走动,长安城的热闹,他只能干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