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不信,二十多名武艺高强、心思缜密的情报高手,会毫无踪迹地消失在这世上。
即便孔家势力再大、手段再高,也不至于能做到这种地步。
接着,朱由校又向杨寰问起山西商人的事,这几个月来,他们出关几次,贩卖了多少粮食与盐铁。
杨寰似早有预料,从怀中取出几封信,呈递给皇上。
朱由校一看落款为许显纯,心中已然有数。
许显纯早已彻底掌握了这批人的罪行与确凿证据,手中掌握的人证物证数不胜数。
所有涉及此事的商人家产,基本都被查清,各地仓库与店铺均有锦衣卫严密监控,
目的正是防止他们嗅到风声,提前转移财产逃逸。
许显纯如今已万事齐备,所有行动部署全部就绪,只待皇帝诏令一到,即可立刻动手,将这些人一网打尽,依法严办。
“陛下,这几月来,山西的商人频繁出动,运送货物七八趟,多数都往漠南而去,微臣推断,与他们交易之人,必是林丹汗无疑。”
“他们竟敢无视朝廷权威,行为早已超越胆大妄为之列。”
“他们用我大明百姓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暗中与蒙古人交易,等于在助长敌方实力。”
“等他们养精蓄锐后,再来侵犯边地,如此循环往复,陛下即便亲自出征十回,也无法彻底平定草原,遏制蒙古野心。”
“如此作为,比公然造反更为可恨。”
“微臣建议,立刻下达旨意,彻底铲除山西商人势力,严加惩处,以儆效尤,震慑各地不法奸商。”
朱由校深表赞同,杨寰所言句句在理,大明的衰败,其中一大原因便在于此。
官僚、士绅、商人三方勾结,在地方上以低价强征,甚至胁迫百姓,大量收购粮食、食盐等重要物资,铁矿资源亦被其控制。
朝廷军队衣衫褴褛,形如乞丐,而他们却囤积居奇,中饱私囊。
朱由校召来在宫外值守的马祥麟,将整件事的计划与想法尽数告知。
马祥麟听闻竟有如此丧尽天良、通敌卖国、祸害百姓的奸商,当即表示全力支持皇帝决策。
朱由校命他率领御林军三千人、羽林军五千人,前往山西,协助锦衣卫执行缉捕与查封任务。
此行动关系重大,不说当地文武官员是否会暗中包庇商人对抗朝廷,光是这些商人私养的家丁武装,便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此外,朱由校对其他人也不够放心。
唯有马祥麟身为御林军统领,身份足够压人,在山西才能拥有足够权威,因此唯有他可担此重任。
“你抵达山西后,先勿轻举妄动,应先与满桂联系,让他调动宣府镇兵力,封锁所有边关要道,严密监控局势变化。”
“自圣旨传至之日始,任何人不得出塞,守关将领若敢违抗军令,必加罪一等,诛灭全族!”
满桂出任宣府总兵已有半年,关键职位与关口应已安排妥当亲信,但仍需以防不测。
商人不仅后台强硬,更能以银两打通关节,在金钱面前,无人不动心。
三人领命后各自离去,朱由校终于得以安心,可以好好休息一场。
皇帝突然返京的消息,只用了一夜的时间,便在朝廷官员之间传开了。
前一日进城时,朱由校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但排场依旧不小。
光是那一队身穿精良铠甲的骑兵队伍,就足以令人侧目。这些骑兵人人披着红袍,熟悉京城内城的人都知道,这正是御林军的标准装扮。
御林军作为皇宫的护卫部队,向来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凡是有点头脑的官员,心里已经有数。
更值得注意的是,朱由校全程骑马进城。
尽管没有皇家出行的仪仗随行,也没人真正见过皇帝本人。
但“英国公张维贤”这个名字在京城里可是响当当的,认识他的人不在少数。
这一切,被一位正在外头饮酒作乐的朝中官员撞见了。当时他还在众人面前大声指责,是谁这么胆大包天,敢在京城里如此张扬。
他一边往皇宫方向走,一边打算去总理衙门告状,想借此立个功劳。
可走着走着,心里越想越不对劲,赶紧去问了自己的上司,这才意识到自己差点闯了大祸,连忙庆幸自己没莽撞行事。
于是,“皇帝可能已经回京”的消息,迅速在京城的官场圈子中传了个遍。
第二天一大早,总理衙门的四位重臣——王象乾、徐光启、程国祥、宋应星便前往皇宫,向司礼监的太监求证这个传言的真实性。
还没来得及走进司礼监的大门,一个小太监就在乾清门外拦下了他们。
“几位阁老,陛下确实是回宫了,只是这一路上奔波劳累,身体疲惫,眼下正在休息。还请几位先回值房,将朝政事务处理妥当。”
“等陛下醒来,自会让我们通知各位进宫觐见。”
几位大臣这才意识到,自己一行人确实来得有些唐突。皇帝远道而来,定是疲惫不堪,于是纷纷作揖退下,回到总理衙门继续办公。
可整整两日过去,宫中依旧毫无动静。
几位大臣心里也开始着急起来,不是说好要召见吗?怎么到现在连一点消息都没有?
比他们更焦急的,是朝中其他文武百官。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打探三回,早晨一次、中午一次、傍晚一次。
每天都有不同的官员跑到总理衙门值房里来问话,皇帝有没有召见你们?有没有传出什么旨意?
几位本就心烦意乱的大臣,哪经得住这种无休止的打搅,每次都被逼得破口大骂,把人赶出门外。
可这些来问的人也不恼,你骂你的,我问我的,各不相干。
他们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要见到皇上,主要是因为国库刚刚入账了一大笔“银两”,这让整个朝堂都兴奋不已。
工部急着要钱,用以打造边军所需兵器、盔甲,还要支付工匠的薪酬。
吏部那边堆积着往年拖欠的官员俸禄,还有朝廷先前承诺的种种待遇,眼下都需要兑现发放。
然而最急着要钱的,还是兵部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