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
如今的大明京城,仿佛被一层黑雾笼罩。
密云被围的消息前天夜里传回京城。
如果是以前,这不过是件小事儿,但现在不一样了,因为皇帝就在密云。
四位总理大臣得知消息后,第一反应是封锁消息。可不知为何,这消息就像风一样,一夜之间传遍全城。
短短一天时间,整个京师都知道了皇帝被围困在密云的消息。
消息一出,文武百官和百姓立刻炸了锅,这两天整个京城都在议论这件事。
还有人趁机散布谣言,说官军战败,密云失守,皇帝已经被蒙古人俘虏。
这谣言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
幸好四位总理大臣及时出面澄清,才没让局势失控。
英国公张维贤甚至下令,关闭京城除安定门以外的所有城门,锦衣卫、五城兵马司全部出动,羽林军也被调入城中。
即便如此,各种谣言依旧满天飞。光是昨天被抓的造谣者,就已经快把大牢填满了。
四位总理大臣心里明白,这背后有人在操控,而且早有预谋,目的就是搅乱京城。
皇帝果然没说错,这京城里确实藏了不少心怀鬼胎的人。平时看不出来,一旦遇到关键时刻,这些躲在暗处的家伙就开始动作了。
但他们一时半会儿查不出背后之人,眼下最重要的是与皇帝取得联系,解密云之围。
英国公虽然知道一些线索,但没有确凿证据。魏忠贤还在追查,暂时没有突破,所以他也不敢妄下结论。
皇宫值房内,四位总理大臣正在讨论调兵勤王之事。
“前几天才传来承德大胜的消息,怎么局势转眼就变了?”
程国祥话音刚落,徐光启立刻打断他:
“仲若,现在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
“陛下被围,林丹汗数万骑兵将密云围得死死的,大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陛下性命攸关,必须立刻派出勤王军队,击退敌军!”
“京城的军队早已被裁减,眼下哪还有兵力可调?若从外地调兵,只怕敌军早就攻破城门了!”
“你别忘了,京师还有亲军二十一卫,加上三万羽林军,总共仍有十余万兵力可以调动,现在……”
徐光启话音未落,便被英国公张维贤打断:
“万万不可!陛下临行前特意叮嘱,不论发生何事,守京羽林军一兵一卒不得调离!”
徐光启立刻回应:
“那亲军卫呢?他们总可以调吧!”
“亲军卫上百年未曾打仗,训练荒废,空额严重,恐怕难当大任!”
“更何况陛下也提醒过老夫,亲军卫中的几位指挥使胆小怕事,背后牵扯太多利益纠葛,一旦放他们出营,只怕反生祸端!”
亲军卫的情况,朱由校确实与张维贤提过。
这些卫所的职位多为世袭,早已沦为某些人敛财的工具,与地方士绅、商人勾结颇深。
这也是朱由校为何将他们集中看管的原因。
如今亲军卫的武器盔甲都被收缴,又有三千羽林军监视,形同囚徒。
程国祥焦急地说道:
“这个不能动,那个也不能动,那到底该怎么办?”
许久未开口的首辅王象乾缓缓说道:
“现在只能紧急命令蓟镇与山海关的军队进京勤王了!”
正当徐光启准备说话,门外传来一声尖锐的通报:
“太妃驾到!”
众人连忙整理衣冠,开门迎接。刘太妃年过六旬,身体仍颇为硬朗,快步走进值房。
她身后跟着四名佩刀侍卫,一同入内。
“恭迎太妃!”
“免礼吧。”刘太妃神情凝重,“几位大人,宫中近日传言纷纷,说皇上性命堪忧,可是真的?”
王象乾拱手回道:
“回太妃,那是谣言。陛下一切安好。只是敌军骑兵已越过长城,围困密云。我等正在紧急商议调动勤王兵马解围。”
刘太妃听后长叹一声:
“唉,当日我就劝过皇上不要亲征,没想到今日真出了事。”
“太妃不必太过担忧。”徐光启接话道,“密云有数万守军,据城而守,敌军多为骑兵,无攻城器械,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只要援军一到,敌军必退。”
听他如此说,刘太妃脸上才稍显安心。
“本宫本不该过问军政,只是皇上身陷险境,心中不安,这才冒昧前来。既然几位大人已有安排,本宫也就不多打扰了。”
说完,她起身告辞。
“恭送太妃!”
为了安抚她的情绪,徐光启亲自送她出宫,一直送到乾清门才返回。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赶往值房。
徐光启看见,立刻叫住他:
“发生何事?”
那名侍卫一见来人是徐光启,立即回应:
“回次辅,这是辅臣发来的军情急报!”
等刘太妃离开后,众人脸上原本的镇定早已消失,程国祥焦急地开口:
“立刻起草调兵文书,命蓟镇与山海关兵马火速进京护驾!”
门外的徐光启却一声断喝:
“慢着!”
王象乾露出疑惑神色,问道:
“子先,为何阻止?”
徐光启走进来,神情兴奋地说:
“调兵的事先缓一缓,这份是明初格式的军报,陛下根本不在密云,他已前往草原,这一切其实是陛下设下的计谋,引鞑虏入局!”
王象乾接过军报细看,果真如此。
原来王在晋得知林丹汗率军扑向密云后,为防止京城生乱,立刻发出这份军报说明情况,告知众人皇帝并不在密云,同时他与杨嗣昌的部队正从关外回撤,对鞑虏形成夹击之势。
由于他们身在关外,军报比密云的通报晚到了两天。
王象乾看完后连声赞叹:
“妙、妙、妙!”
“诸位,陛下无恙,我们只需按旨行事,稳守京城便可!”
张维贤问:
“那这份军报是否要对外公布?”
徐光启点头说道:
“当然要公布,但陛下的具体行踪不能透露,只说我们已下令蓟镇调兵勤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