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漠南草原寒风呼啸,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是个少有的晴朗之夜,正值满月。
朱由校又做了一笔稳赚的买卖。他把蒙古人送来的牛羊宰杀之后,设宴邀请各部首领与亲兵一同享用。
明军营帐内,肉香四溢,将士们吃得酣畅淋漓,蒙古人也难得放松享受一回。虽说牛羊本就是他们的,但进了锅,谁也不讲客气。
明军分作两批用餐,毕竟还在别人地盘上,即便刚打了胜仗,也不能有一丝松懈。
中央大帐中,敖汉部的各位首领以蒙古礼仪齐齐跪地高呼:
“恭贺大皇帝陛下两战两捷,祝大皇帝万寿无疆、岁岁平安!”
坐在主位的朱由校微微抬手:
“免礼,诸位请坐。”
“谢大皇帝陛下!”
众人落座后,朱由校开口说道:
“朕知道蒙古汉子素来直爽,你们也不用拘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
众人立刻行礼回应:
“谢皇上!”
朱由校端起酒杯,笑着说:
“大明与蒙古多年纷争,难得今日能坐在一起,朕心里很高兴。来,为了这份难得的情谊,干一杯!”
确实,从太祖起兵算起,大明与蒙古打了三百年,期间冲突不断,几乎没有真正安宁的时候。只有永乐年间短暂和平过一阵,除此之外,几乎年年开战。
除了永乐皇帝,也没有哪位大明皇帝曾与蒙古人同桌共饮。
酒杯一碰,朱由校先动了筷子,众人也纷纷象征性地吃了点东西。
“大明一直以诚待友,当年倭寇攻入朝鲜,朕的皇祖果断出兵两次远征,解其危难。”
“没想到如今朕在位时,又遇类似局势,朕自当不负先祖之名。”
阿海来与吉日格拉父子立即上前说道:
“臣代敖汉部谢皇上厚恩!”
出兵之前,吉日格拉便已私下向朱由校递上归附书信,并愿率军为前锋,直取察汗浩特。
当时朱由校并未太在意,说白了,他不信。只是让阿海来回了一封信,没想到吉日格拉竟真的递上了降表。
这事换谁都不会轻易相信。
可经过这段时间观察,朱由校开始相信,这对父子是真的愿意归附。
最关键的是,他们没有将北征之事泄露给其他部落或林丹汗。从这一点看,他们父子是值得信任的。
“朕在京师时,阿海来便多次提及敖汉部的艰难处境。吉日格拉虽是以个人名义归附,但朕看,敖汉部的勇士们,心里早已是大明之人。”
“乌云,朕说的没错吧?”
乌云连忙上前回应:
“皇上圣明!”
她此时心中一片混乱。听这语气,吉日格拉早就与皇上搭上线了,甚至已经归附,而她这位首领却一无所知,简直被蒙在鼓里。
直到明军击败喀喇沁部后,吉日格拉才告诉她,说当时还在与皇上联系中。
“今夜请你们来,是有件大事要宣布,你们猜得出是什么吗?”
众人齐声答道:
“臣等愚钝,不知。”
朱由校微微一笑,举着酒杯说:
“真的不知道?”
吉日格拉以为皇帝是要他们表态,立刻起身说道:
“回大皇帝,臣愿为大明尽忠职守,世代归顺,愿做陛下帐前先锋,为大明开疆拓土!”
“你们大概还不知道朕要做什么,瑞征,你来告诉他们吧。”
马祥麟随即上前说道:
“陛下的意思是,你们不必再留在这片荒凉之地,凡是愿意归顺的,回去就告诉部下,尽早准备,随我们一同入关。”
“大皇帝,臣等愿意效忠!”
这等好事,谁不愿意?他早就不想在草原上过这种漂泊不定的日子了。
关内远比这里安定富足,而自己又是第一个归附的,日后必受重用。
吉日格拉午后已与儿子密谈过。阿海在这几个月中一直陪伴在皇帝身边,所见所闻尽数告知了父亲。
在详细了解这位年轻的皇帝后,父子二人达成一致……必须彻底归附。
其他部落的首领没想到吉日格拉动作这么快,完全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
你倒是抢先表态了,博得了头功。
可我们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见众人迟迟未动,朱由校冷冷开口:
“朕刚刚已经说过,大明视敖汉部为友,对朋友,大明向来以诚相待。若有谁不愿做朋友……大明的铁骑和刀锋,不会手下留情。”
这话已经毫不掩饰,机会就摆在面前,愿不愿意,自己选。
不归附,下场就和喀喇沁、翁牛特一样。
“朕也是替你们着想。留在这里,吃不饱穿不暖,随时可能丢了性命。”
“但若随朕入关,朕会赐地安顿,为你们的族人立籍入户,从此就是大明百姓。这样的机会,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各部首领屏息静气,目光纷纷投向大首领乌云。而乌云早已冷汗淋漓。
他已经没有选择。皇帝说得明白,归附有活路,抗拒只有死路一条。他自知比不上喀喇沁和翁牛特那般强盛。
略一思索,便立刻跪下高呼:
“臣代表敖汉部,愿随大皇帝迁入关内!”
其他首领见大首领已然表态,也纷纷上前,齐声表示愿意归附大明。
朱由校起身走下御座,亲手扶起乌云说道:
“你们都是明白人。这草原还有什么可留恋的?都跟朕回关内去吧。”
“臣等誓死效忠大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