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
画面再次变化!
洪武二十五年……
八月!
朱标下葬!
九月……
洪武帝已是一头白发,神情冷峻,仿佛再无情绪波动。
此刻,他正立于殿上。
而本该属于太子朱标的位置旁……
竟站着一位百官既陌生又熟悉的身影!
皇孙……朱允炆!
殿旁。
侍从正在宣读由洪武帝亲笔所写的“诏书”!
“皇孙朱允炆,德行出众、聪慧勤学、孝心至诚……”
“太子已逝……国不可一日无储!”
“朕今特封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
殿上百官齐声叩拜,应声而跪,毫无迟疑。
好似早已预料。
殿中数位官员更显欣喜。
黄子澄与齐泰俨然成了众人簇拥的对象!
……
可此刻,观此画面的百官!
面色骤变!
詹徽、傅友德、蓝玉三人急忙互望,眼中满是震惊!
皇孙朱允炆!
竟会是未来的储君?
那……
蓝玉不是愚人,心中已隐隐生出不安。
若皇上下定决心立朱允炆为储……
从情理上来说,他们绝不会服气!
因为……
不论依制,还是论血脉亲疏!
最该成为储君的,应是皇孙朱允熥!
而不是朱允炆!!
但再一思量,蓝玉心头一沉,他仿佛预见了自己的结局!!
砰砰~
砰砰~~
与此同时。
朱允炆心中狂跳不已……
狂喜涌上心头!
自己……
自己……
竟真成了将来的储君!
哈哈哈……
要不是眼下群臣齐聚,父亲与祖父皆在殿上注视着。
他恐怕早已忍不住跳起来大笑!
他只想快点回宫……
“将这个消息传给母后。”
“娘!”
“我可是大明……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与此同时。
作为朱允炆的授业恩师,黄子澄与齐泰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藏不住笑意。
从今往后,他们必因二皇孙朱允炆而飞黄腾达!
“哈哈哈……”
“果然!”
“二皇孙,注定是未来的大明帝王!”
……
此时。
太子朱标内心翻涌不定。
一旁的朱允熥却一脸茫然,似乎还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燕王朱棣的眼神却越来越复杂……
反观老爷子,越看越是心绪激荡!
可越是激动,他就越是警觉。
因为他察觉到,如果……
如果历史真按这条轨迹发展下去,那么这些画面所展现的未来,毫无疑问,会成为现实!
毕竟……
依照他自己的性格,他已经年迈。
朱标虽已离世,但大明的江山还得继续走下去。
而按他早年定下的规矩,再加上朱允炆多年来展现出的聪慧勤学,反观朱允熥,在记忆中,一直待在小院,几乎未曾露面。
若要选择继承人,他定会将储君之位交给二皇孙——朱允炆!
然而,老爷子脸色骤然一沉!
因为,若是大明局势真严峻到这般地步,那么早年为太子朱标安排的班底,如蓝玉、常茂等淮西勋贵……
在他心中,已经打上了“清除”的印记!
为防武将擅权、祸国殃民!
蓝玉……
必须死!
这个念头一落,老爷子急忙转头望去……
这一眼,他再也无法压抑情绪!
因为时间,已经来到了洪武二十六年!
震惊百官、再次掀起腥风血雨的——明初四大案之一,“蓝玉案”!
竟然真的发生了!!!
桃花村。
小院里。
马皇后躺在床上,梦中神色哀伤。
仿佛梦到了什么极为痛心的事。
眼角还挂着泪痕。
但忽然!
她脸上哀痛瞬间化为愤怒,嘴里低吼:
“朱重八!你太糊涂了!”
“你太狠了!太狠了~啊!”
“糊涂虫!”
……
钟山行宫。
众臣沉睡,梦境却清晰无比。
眼前一幕幕浮现,令他们陷入深深的惊惧之中!
大明二皇孙——朱允炆,在洪武二十六年被立为皇储。
画面中,那位洪武帝的眼神,越来越冷,越来越无情,与他们记忆中的模样,完全不同!
完全不像一个人。
他满头白发,站在朝堂之上,眼神冰冷如刀,每一眼扫过去,都仿佛要刺穿人心。那些站在殿下的大臣们,个个胆战心惊。
他们本是大明最顶端的一群人。
可每次上朝,却像进了坟场。
这几年的氛围,比起以前更压抑。
有人甚至在上朝前就写好了遗书。
应天府,本应是帝国的心脏,如今却像是炼狱。
所有人都在等一个人离开。
等那位老人闭眼,他们才能喘口气。
可是!
他们没有等到皇孙朱允炆登基,群臣欢庆的那一天。
反倒等来了那位老皇帝,再次举起的屠刀!
这一回,更狠、更绝、更不留情!
蓝玉谋反!
查!
一场比以往更惨烈的清洗,就此展开。
目标直指淮西的那些功臣武将。
一次又一次的斩杀,像割草一样。
皇帝坐在龙椅上,朱允炆立在一旁。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告诉群臣:朱允炆要登基!我会为他清除一切障碍!!
终于,百官亲眼看见——
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的凉国公蓝玉,被押赴刑场!
第一条罪:“早年与李善长私通书信,密谋储君人选”,被查实!
第二条罪:写信联络女婿蜀王朱椿,私通藩王,妄谈调兵,被查实!
第三条罪:多年前大破元廷,却辱没皇妃,身为臣子,毫无军纪国法,亵渎皇室,被查实!
第四条罪:为人骄横,擅自闯关,归朝路上殴打将士,横行无忌,被查实!
……
第九条罪:家中武将欺压百姓,霸占良田,民怨沸腾,被查实!
一桩桩,一件件,写得明明白白。
证据确凿,无从辩驳。
由吏部尚书詹徽亲自监斩,蓝玉伏诛。
与他牵连的人,名单长得像一本厚厚的书。
洪武老爷子毫不手软。
凡查有实据者,一律处死。
这一年,是百官的劫难。
颖国公傅友德也被牵连,一同被杀。
行刑前,詹徽问蓝玉:“你还有同党没交代吗?”
蓝玉大笑,早已将詹徽视作仇人。
他说:“你就是我的同党!”
詹徽被列进名单,也一同被杀。
临死前,蓝玉没有对老皇帝出言不逊。
只淡淡说了一句:“我若有罪,罪有应得。可我,也是大明的功臣!”
“太子一走,咱们的结局早就注定了!”
“要来就来吧!”
轰轰烈烈的蓝玉案就此拉开序幕。
晚年的洪武帝,铁血之性显露无遗。
他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再宽容。
只要查出一点问题,不管轻重,必定严惩不贷。
朝堂上下,人心惶惶。
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谁也顾不上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