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朱标刚想上前开口。
“砰!”
老爷子一掌拍在桌上,猛地站起。
怒火中烧的他,宛如一头即将撕咬猎物的猛虎。
“刚才你们是怎么说的?”
“现在,是要威胁咱吗?”
“呵……”
“真有意思。咱当年连北元都不怕,连兵力远胜于我的陈友谅都不曾畏惧!”
“张士诚比咱富得多,结果呢?也被咱亲手斩了!”
“如今,难道反倒怕了几个地方富户?”
老爷子冷声开口。
“这些年,这些豪绅趁着国法空隙,大肆作假,变换身份,用各种手段搜刮民脂民利!”
“现在咱调整税制,他们就要反?”
“哈哈哈……那更好!”
“让咱看看,到底有几个是真不怕死的!”
“也让咱看看……”
说到这,老爷子忽然想起大孙朱雄英曾经说过的一段话。
脸上浮现出一抹冷笑。
“当年蒙元打来,他们像狗一样跪下,任人宰割!”
“如今咱大明立国,让他们堂堂正正做人。”
“他们反倒不乐意了?”
“好得很!”
“那咱倒要看看,他们怕不怕咱大明的刀剑!”
老爷子话音落下,再不理会众臣劝谏。
“六部何在!”
“臣在……”几位重臣连忙应声。
“今天定下的三条,绝无更改!”
“一个月内,不管用什么办法,征粮司必须设立!”
“立刻将这些命令,传达到所有县级官员那里!”
“如有敢当众抗命者……”
“打断他的骨头!”
看得出来。
老爷子这次下了狠心,不再听取任何意见。
百官见状,只能低头答应。
他们都很清楚,这位洪武帝的作风。
既然他已经开口,再纠缠下去,只会招来杀身之祸。
甚至可能被划入士绅一列,彻底失去官身!
终于,在老爷子强硬表态之后,再无人敢有半句异议。
朱标看着这一切,深吸一口气。
父皇已经强势推行了三项增加大明财政的举措。
他们……
也该动身前往钟山了……
正想着,忽然,朝堂上又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六部尚书,是朝中最具权势的几位重臣。
一位身材高大、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走出班列。
“陛下!”
“臣——吏部尚书赵茂,有本启奏!”
这一刻,刚才还在找借口推脱的官员们,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连工部尚书林志恒也露出期待。
这老头!
不!
礼部尚书赵茂,终于站出来了。
此时,老爷子也注意到了,竟然有一位尚书主动出列。
他略有意外。
“你想说什么?”
老爷子眯起眼睛。
赵茂一贯稳重,在朝堂上从不轻易发言。
身为礼部尚书,他只负责祭祀、礼仪、还有——科举!
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以六十多岁的年纪,仍稳坐尚书之位,并拥有遍布天下的门生。
“回陛下,老臣要说的,不是诸位大人所言的拖延之词。”
“也不是说时机未到。”
“更不是要与陛下作对。”
“哦?”老爷子眉头一挑。
“那你到底想说什么?”
赵茂整理衣袖,向皇帝行礼,动作一丝不苟。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殿中。
“老臣想说的,是——”
“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
他顿了顿,
“陛下可曾想过,设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征粮司机构,要花多少银子?”
“从朝廷大员到地方小吏,每一步都需要大量支出!”
“还有……”
“陛下提出的第二项——清丈土地,从启动到核查完毕,需耗时多久?需动用多少人力?其中开销,亦是惊人!”
“陛下正在修建怀城,国库如今已经捉襟见肘!”
“每年皇室开销、百官俸禄,也都等着拨款!”
“边疆战火不断,那可是个吞金的深渊!”
说至此处,礼部尚书赵茂,语气中满是真诚。
“老臣必须让陛下清楚。”
“陛下的一言一行,都要以现实为基础!”
“陛下的每一个决定,都离不开一个字——钱!”
“而且是天量的钱!”
“可现在的大明……最缺的就是这个!”
赵茂话音落下。
一时间。
原本对他不满的工部侍郎林志恒,此刻却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敬意。
其他官员心中,也纷纷点头称是。
不愧是尚书大人。
老成谋国,一针见血!
老谋深算啊……
一下就戳中了整个朝局的命门。
正以为高潮将至。
所有人都等着看皇帝动怒。
没想到,老爷子竟突然放声大笑。
笑得无比洒脱。
“赵尚书,你提醒得好哇。”
“要是在今天之前,咱还没打算公布财政改革的时候!”
“那确实没钱!”
“可现在……”
“咱不仅要告诉你们这些大臣,还要告诉全天下的百姓!”
皇帝起身,神情轻松,他望向大殿之外,目光深远。
脸上竟隐隐浮现出一丝喜色!
声音洪亮,字字如钟。
响彻整个大殿!
“咱大明……有钱了!”
……
就在此刻。
殿外传来一声嘹亮的长鸣!
“唳!”
“咱大明……有钱了!”
随着皇帝起身开口。
满朝文武,一时之间竟无人应声。
礼部尚书赵茂,缓缓抬头,目光顺着皇帝望去的方向追去。
同时。
詹徽与傅友德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掩不住的震惊。
太子朱标、朱允熥,已不自觉站起。
两人目光一致,看向殿外某处!
朱允炆更是满脸错愕地转过头。
“唳!”
奉天殿外。
此刻。
所有宦官与禁军齐齐抬头。
那一声鸣叫,清越如穿云裂石。
引得众人不禁望向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