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枚把特斯拉擎天柱的演讲视频转发给韩栋时,正捏着枚刚退火的银料——屏幕里“可持续的丰裕时代”几个字,和银料上泛着的青辉撞在一起,竟有种说不出的暖意。
义乌老陈竹筐店的灯亮到很晚,韩栋举着手机,看着视频里自如行走的机器人,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身边的竹筐。老陈凑过来,竹条上的毛刺蹭到他手背:“这机器能帮我编筐不?下个月订单赶不过来。”
一、宏大未来里的“小需求”
韩枚的视频电话打过来时,韩栋还盯着屏幕里的“数十亿台机器人”发呆。“爸,陈叔,机器人暂时编不了竹筐,但它能帮陈叔想新花样!”
韩枚把电脑转向镜头,AI生成的竹筐设计图铺满屏幕——传统回纹里掺着现代波浪线,竹节纹路像星星落在筐沿。
老陈凑到镜头前,眼睛亮了:“这花纹比我想的好看!以前编筐就那几种样式,现在有这玩意儿,能编出花来!”
韩栋摸着竹筐的纹,突然懂了:“就像你刻银戒,AI帮你画图纸,你自己刻字留暖——这机器不是替人干活,是帮人长本事?”
“对!”韩枚举起那枚“丰裕时代”银戒的设计稿,稻穗纹绕着戒圈,“演讲里说‘丰裕不是拥有一切’,对陈叔来说,丰裕是编不完的新筐;对我来说,是刻的戒能接住更多人的心事——AI就是帮我们把‘小需求’做成‘暖生意’。”
二、各自的“赛博小船”
韩枚在图书馆查资料到深夜,笔记本上写满“超级个体”“人机共生”。
她突然想起父亲——韩栋的“GigaFactory”,不是什么大工厂,就是老陈那间飘着竹香的小店:用AI记订单,用手机拍竹筐,把“会呼吸的竹筐”卖到天南地北,不用再担心车间的自动剪线机抢活。
而她的“赛博出租车”,就是那枚刻着“妈妈等我回家”的银戒——AI能画最精致的图样,却刻不出“家”字那笔软乎乎的弧度,这弧度里的暖,才是能载着情感驶向人心的船。
她给新系列银戒起名“小丰裕”:刻稻穗的戒,是“安心”;刻波形纹的戒,是“联结”;刻嫩芽的戒,是“成长”。
每一枚都不大,却装着具体的暖——就像韩栋在义乌打包的竹筐,老陈编的首饰盒,都是宏大未来里,触手可及的小幸福。
三、“安心”比什么都重要
周末韩栋看完演讲,特意给韩枚打了通电话,语气严肃:“那自动驾驶说能让司机发短信,你可别信!就算车能自己开,手也得放方向盘上——机器再厉害,人不能糊涂!”
韩枚在电话那头笑了:“爸,我还没驾照呢!而且最安全的,不是机器,是人的心思——就像你帮陈叔劈竹条,机器劈得再快,你也得盯着竹节,怕劈歪了伤手。”
韩栋松了口气,摸着身边的竹筐:“对,就是这个理。不管AI多厉害,咱的本分不能丢——编筐要留松劲,刻戒要磨软圈,都是为了让人安心。”
挂了电话,韩枚拿起刻刀,银料上的稻穗纹渐渐清晰。窗外的月光漫进来,落在设计稿的“小丰裕”三个字上——原来未来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星辰,是父亲在义乌打包竹筐的认真,是老陈编筐时留的那三分松,是她刻戒时,为“家”字多磨的那一遍软。
韩栋把AI生成的竹筐设计图贴在墙上,旁边是韩枚寄来的“小丰裕”银戒照片。老陈凑过来看:“这戒配这筐,暖得很。”
韩栋笑着点头——宏大的未来再耀眼,不如手中的竹筐银戒,来得踏实,来得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