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脸上的笑容未减,依旧是热情好客的大队长媳妇模样,但那热情里却明显多了几分礼节性的分寸和距离感。
“沈知青也来啦,辛苦你们跑这一趟了。”她笑着对沈延敬点点头,语气客气,“还麻烦你们特意送过来,真是太见外了。快进屋坐会儿暖和暖和?”
这邀请听起来依旧热情,但比起对韩安珩那种直接上手拉拽的亲昵,明显显得官方了许多。
她的目光也没有长时间停留在沈延敬身上,而是很快又转向了韩安珩,关心他穿得够不够厚。
沈延敬脸上维持着得体的笑容,连忙摆手:“不辛苦不辛苦,应该的姚婶。粥是韩安禾同志和颜菀白同志一起熬的,让我们送来给您和段叔尝尝鲜。”
姚春花听了,笑呵呵地嘴上夸着:“好好好,你们知青点的娃娃就是手巧有心!代我谢谢她俩!”
她招呼两人进屋,但明显更照顾韩安珩,不断让他靠近炕头暖和的位置,抓瓜子糖果塞给他,而对沈延敬,则是客气地指了指凳子,说了句“随便坐,别客气”,便又转头去跟韩安珩说话了。
沈延敬哪里感觉不到这细微的差别。面对韩安珩时,姚春花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关怀。
而面对他,虽然也是笑脸相迎,但那只是出于主人家的礼数和对他跑腿的感谢,透着明显的疏远。
他脸上维持着得体的笑容,心里却难免有些不是滋味,只能连连摆手:“姚婶您太客气了,我会替您转告她们的。”
姚春花从柜子里拿出两个空碗,动作利落地从篮子的陶罐里倒出一些粥,主要是想把罐子腾出来让他们带回去。
她先盛了满满一大碗,不由分说地塞到韩安珩手里:“安珩,快,趁热尝尝婶子家熬的!看看是安禾熬的好吃,还是婶子熬的好吃!” 那架势,仿佛韩安珩不吃就不让他走。
然后,她才又拿了个碗,也给沈延敬盛了半碗,笑着递过去:“沈知青也尝尝吧,粗茶淡饭,别嫌弃。” 分量和态度,亲疏立判。
韩安珩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碗,小口尝着,老实评价:“都好吃,姚婶您的更香浓,我姐熬的好像花样更多点。”
姚春花听了哈哈大笑,显然很受用。
沈延敬端着那半碗粥,站在一旁,感觉自己像个多余的背景板。
他快速喝完了粥,嘴上夸了几句,便主动提出告辞。
姚春花也没多留,只是让韩安珩再坐会儿,对沈延敬则客气地说:“沈知青有事就先忙去,路上滑,慢点走啊。”
走出段家院子,寒风一吹,沈延敬心里那点落差感更明显了。
他看了一眼身旁似乎毫无所觉、还在回味粥味的韩安珩,不得不承认,韩安禾姐弟在这村里的分量,尤其是和大队长家的关系,远比他想象的更要紧密和特殊。
寒风裹挟着雪沫,打在沈延敬的脸上,却远不及他此刻心头泛起的凉意和恍然。
走在回知青点的路上,方才在段家那鲜明对比的待遇,像一根刺,扎得他浑身不自在。
姚春花对韩安珩那毫不掩饰的亲昵与疼爱,绝不仅仅是对一个普通知青、甚至是对一个救了自家孙子恩人的态度。
那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发自内心的亲近,是把他当成了自家小辈来疼惜呵护。
这让他猛地想起了几个月前,大队长的二儿子段俊安回来养伤的那段日子。
那时候,段俊安就时常往知青点附近跑。
沈延敬撞见过几次,那个身材挺拔、眉眼带着军人锐利的男人,目光总是若有似无地追随着韩安禾。
他会主动帮韩安禾提水,劈柴,两人偶尔站在一处说话时,虽然没什么过分亲密的举动,但那种氛围。
那种旁人难以介入的、带着微妙气流的氛围,沈延敬是隐约有所察觉的。
他当时心里存了疑,还半开玩笑地问过韩安珩。
那小子是怎么回答的?一脸“你多想了吧”的无辜表情,说什么“段二哥人好,看我姐力气小帮帮忙而已”、“段二哥是看我哥(韩康年)的面子上才多关照我们”……
现在回想起来,韩安珩那小子分明就是在避重就轻,故意忽悠他!把他当傻子一样糊弄!
再结合今天姚春花这截然不同的态度,一切似乎都有了解释。
光靠黑蛋那点救命之恩,能让姚春花感激,但绝不足以让她对韩安禾姐弟产生这种近乎“爱屋及乌”的深厚亲情。
能让一个母亲用那种看自家孩子般的眼神看待韩安珩,能让她对韩安禾那般维护和喜爱。
这背后,必然有她儿子段俊安的强烈意愿和明确态度!
段俊安,他肯定是看上韩安禾了,而且恐怕不只是看看那么简单,极有可能已经在家中表明了心意,甚至得到了父母的默许和支持!
所以姚春花才会提前将韩安禾纳入羽翼之下,当做未来的儿媳来疼爱和照顾。
沈延敬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回到知青院时,心头那点因揣测而生的郁结还未完全散去。
他下意识地先扫视了一圈院子,目光快速掠过那几个熟悉的角落。
当看到只有颜菀白独自一人坐在宿舍门廊下的一个小马扎上,借着屋里透出的微弱灯光和雪地的反光安静地看着书时,他紧绷的心弦不易察觉地松弛了一些。
宋文镜不在附近,这个认知让他莫名地松了口气,方才在段家感受到的落差和此刻的烦闷似乎都找到了一个暂时的宣泄口。
他调整了一下脸上的表情,努力让自己看起来轻松自然些,然后迈步走了过去。
雪地被踩出清晰的脚步声,在安静的院子里显得格外突兀。
走到近前,他刻意放缓了脚步,脸上堆起一个自认为足够温和帅气的笑容,语气也放得格外轻柔,带着一丝刻意的熟稔和好奇:“颜知青,这么冷的天还在用功呢?在看什么书啊?”
他的声音比平时说话要低沉一些,试图营造出一种体贴和关心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