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定价多少?”
“非但没降价,比咱们还贵!要七百五十文一石!”
话音刚落,整个厅堂鸦雀无声。张老太爷、王老爷、朱老爷全都呆住了。
江都县粮价失控 官府助推涨势
初平元年正月 江都张府
\"简直荒谬!这粮价已经完全失去理智了!\"王老爷盯着最新粮价牌,再也坐不住了。
一石粮食竟要一千二百文!
这哪里还是寻常粮价?
短短月余时间,价格竟翻了十余倍!
\"张公,这般涨法怕是要出人命!\"朱老爷忧心忡忡地提醒。
七百文一石时已有百姓无力购买,如今这价钱,定会饿殍遍野。
\"慌什么?你没见县衙的官粮比我们卖得更贵吗?\"王老爷不等张公开口,抢先呵斥道。
利字当头,他才不管百姓死活。
横竖饿死的都是平民百姓,世家大族自可高枕无忧。
\"只怕...会引发 ** 。\"朱老爷眉头紧锁。
他担心的并非百姓生计,而是 ** 可能危及自身安全。
\" ** 该由官府操心。\"张公轻啜茶盏缓缓道,\"我们只需考虑如何赚得盆满钵满。\"
既然官粮比市价更高,就算出事自然先找县衙算账。
况且,区区贱民能在江都城翻起什么浪花?
见张公如此气定神闲,朱老爷也渐渐安下心来。
此刻江都城门前...
粮商的涌入引发众怒
\"怪事,怎会突然冒出这么多贩粮的?\"
\"可恨!他们竟也敢卖千钱一石,分明就是强盗!\"
\"奸商都一个德行,老子宁可饿死也不买!\"
\"狗官府与豪族勾结,这是要断我们的活路!\"
江都县城内骂声四起,百姓们望着天价粮牌咬牙切齿。
作为广陵郡要地,江都县辖两万余户人家。这般粮价飞涨,已让许多家庭陷入困境。
\"程大人,此举是否欠妥?\"城楼上,李刚望着骂声鼎沸的街市,额头渗出冷汗。若非林阳大人的命令,他根本不敢配合程昱这般行事。
豪族囤粮高价售卖尚可理解,官府非但不平抑粮价,反而推波助澜,实在令人费解。
\"何必惊慌?\"程昱神色自若地整了整衣袖。
\"大人,继续下去恐有饿殍!这...这怕是要折损...\"李刚望着标价一千两百钱的粮牌,后半句话生生咽了回去。去岁刚遭黄巾围城,许多人家已无余粮。若真闹出人命...
\"城外不是设有粥棚么?\"程昱斜睨道,\"吃不起粮的,自然会去讨粥。\"
纵然要损阴德,也损不到他程仲德头上。横竖,他早给那些贱民留好了退路。
江都县河道汛期未至,招募的工人远远不足!
趁粮价暴涨之际,提前征召劳力整修河堤!
\"广陵郡与徐州的粮商世家,来了多少?\"程昱望着堂下聚集的商户,侧身询问李刚。
李刚闻言,脸上浮现出古怪神色。他实在捉摸不透这位于大人的心思。早在月余前,程昱就命人四处散布江都粮价飞涨的消息。如今非但自家敛财,竟还引来了各郡世家共同牟利。
狠。
这手段当真狠辣至极。
\"回大人,徐州境内八成粮商已入县境。\"李刚回禀时暗自苦笑。原本八百钱一石的米价已属天价,如今能飙升至此,全赖这些商贾推波助澜。从邻郡百钱收购,运来转手便是十倍暴利,难怪他们趋之若鹜。
\"嗯,时辰到了。\"程昱掸了掸衣袖,带着李刚往县衙行去。
此时县衙后宅里,林阳正懊悔不迭:\"早知不该请程昱前来!\"自实施那计策后,江都米价直冲云霄,官仓售粮竟比商贩还贵。每日都有百姓在衙门前聚众叱骂,知情的林阳只得龟缩后衙,终日闭门不出。
至此他才恍然大悟:当年曹公听罢程昱献策,为何总是颔首称善,转身却束之高阁。
三日后,江都县衙
\"仲德,城里的米价已经涨到一石一千五百钱了!\"
林阳揉着太阳穴坐在厅上。
这价格实在令人咋舌。
眼下绝非荒年!
这样的粮价简直要人命!
短短数日,城外粥棚都快撑不住了。
虽说施粥赢得了不少民心,
但每日放粮都有定额,
为避免粮商起疑,他也不敢贸然增加。
\"主公,时机成熟,可以收网了。\"
程昱放下茶盏拱手道。
他明白这计划只能到此为止——
真饿出人命,局面就难以收拾了。
那些粮商或许不在乎,
可林阳身为父母官却推卸不得。
\"
见程昱松口,林阳长舒一口气。
心中暗下决心:
往后定要三思而后行。
这些谋士的计策,当真狠辣!
晌午时分,张家粮铺前
\"昨日还卖一千四百钱,今日又涨?\"
围观的百姓看着新挂牌价,彻底慌了神。
这价钱他们实在负担不起。
\"嫌贵别买,如今江都就这行情。\"
伙计满不在乎地撇嘴。
全县粮价都是这个数,
这些人除了认命还能怎样?
饥饿的威胁近在眼前!
粮铺伙计趾高气扬的神态,令围观的百姓敢怒不敢言。
突然,人群中爆发出振奋人心的喊声:
\"县衙开仓了!只要一千钱一石!\"
这个消息像惊雷般在人群中炸开。
虽然价格仍比往年高,但比起世家粮铺已是实惠许多。
\"快!去县衙买粮!\"
\"没错,那边便宜多了!\"
\"谁还买你们这些黑心粮!\"
人群如潮水般涌向县衙。
消息很快传到以张家为首的粮商耳中。
张家府邸
\"张老爷,县衙竟降价售粮,看来撑不住了。\"
王、李两位家主相视而笑,这正是他们预料中的局面。
\"这位林大人,看来还舍不得官位。\"张老爷悠然自得地品着茶,\"不过越是如此,我越要让他丢官!\"
\"传令下去,派人把县衙的存粮全部收购!\"
如今江都县八成粮食都掌握在三大家族手中,外来粮商也都达成了协议。区区县衙能有多少存粮?
半日后,县衙外
\"大人,粮仓已空!\"
书吏匆匆向程昱汇报。
这三个月积攒的存粮,竟在一日内售罄,其中大半都进了三大家族的粮仓。
民众已经断粮了!
\"去吧,把外面购粮的人引到城墙边的粥棚,就说那里可以买到粮食!\"
程昱微微颔首,对差役吩咐完,便大步流星迈入县衙。
听说城墙粥棚有粮,饥民如潮水般再度涌向施粥处。
这番动静立刻惊动了城中的豪族与粮商。
江都县某宅院内——
\"兄长,这县衙究竟在耍什么把戏?\"
糜芳拧着眉头问道。
身为徐州巨贾,他与兄长糜竺听闻江都粮价飞涨前来察看,却未参与囤积居奇。
他们售粮价格本比旁人低廉,因数量有限,倒也未遭排挤。
\"先莫急,且去粥棚一探究竟。\"
沉思片刻仍不得其解,糜竺领着弟弟朝城墙走去。
数月来县衙对疯涨的粮价不闻不问,甚至推波助澜,如今才出手调控,着实蹊跷。
行至城墙下,只见原本零星的粥棚竟一夜之间连成营阵。
\"县尊体恤百姓困苦,特设此粥棚赈济!\"
\"只需三百钱,便可换得一石白粥!\"
差役敲着铜锣高喊,兵丁们掀开热气腾腾的粥锅,浓郁米香瞬间勾起饥民眼中绿光。
虽单人难以负担,但早有书吏林阳想出对策——允百姓聚资合买。百人分摊下来,每人不过几文钱就能得粮,比奸商定价实惠太多。
\"乡亲们不必忧心,粥棚日夜供应,绝不会让大家饿着肚子!\"
官兵的吆喝声中,刚刚赶到的糜竺兄弟脸色骤变。
这可是雪白的精米粥!
江都县分明粮仓充足!
他们中计了!
\"快走!\"
糜竺拽着糜芳就要离开,却见城下百姓早已捧着粥碗欢呼雀跃。
\"天爷!这白米粥比财主家的伙食还金贵!\"
\"三百文就能买这么稠的粥,谁还去买粮商的陈米!\"
\"林大人真是青天大老爷!\"
县衙内,清脆的系统提示音响起。
一连串提示音响起,林阳的嘴角扬起笑意。
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
声望值飞速增长,令他倍感欣慰。
这段时间,
为瓦解世家势力,他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粮食问题?
拥有声望商城系统,何愁粮草不足?
先前粮价高涨时,林阳已将大量粮食售予世家。
此刻,他倒要看看这些粮商如何应对!
县衙施粥的消息传开,江都城内的粮商们开始骚动。
张家大宅
\"张公,大事不好!县衙开放粥棚,每人仅需三百文,百姓举家前往,我们的粮食无人问津了!\"
王、朱两家家主神色慌张。
他们囤积了大量粮食,
若继续滞销,
这些粮食必将成为沉重负担。
\"慌什么!\"端坐主位的张老爷轻蔑地瞟了二人一眼,\"别忘了战事将近,这些粮食即便在江都滞销,难道不能转运他处?\"
对于官府施粥之举,他全然不放在心上。
当此乱世,
粮食何愁销路?
江都县衙这般作为,
不过是想迫使他们自乱阵脚,
压低粮价罢了。
\"区区小伎俩,就让你们方寸大乱!\"
张老爷气定神闲,丝毫不为所动。
(
三大世家囤积粮食拒不售卖,却依然稳坐 ** !
指望他们降价抛售?简直是痴心妄想!
谷米这等物资,本就可以长期储存!
正午时分,江都县衙
\"这些人倒是沉得住气!\"
林阳与程昱相对而坐,品茶议事。见世家粮铺毫无降价之意,两人不禁面露讶色。
按说依照话本里的桥段——
既然官府已经降价,
这些世家大族不是应该紧跟其后吗?
\"主公,世家自古便有囤粮传统。何况如今时局动荡,粮食根本不愁销路。\"
程昱从容不迫地烹煮着香茗。
千百年来官府只能平抑粮价,却始终动摇不了世家根基,根源就在于此。
他们囤粮顶多是资金暂时周转不灵,
只要细水长流地出售,最终仍能获利。
粮食又非寻常货物,储藏起来不易腐坏。
\"确实如此。\"
林阳颔首,心中不免感慨:
话本终究是臆想,现实往往更为残酷。
世家大族根本没有降价的理由!
幸亏先前未曾照搬话本里的对策。
\"主公不必忧虑。虽然世家稳如泰山,但有人却要坐不住了。\"
程昱轻啜香茗,见林阳愁眉不展,不由含笑进言。
此时江都县城门处——
\"这位官爷,我等乃徐州粮商,为何阻拦去路?\"
糜竺兄弟带着仆从车队正欲离城,却被官兵拦下。
自从看见县衙放粥,他们便知此地已无利可图。
\"列位见谅。林大人有令:因黄巾贼寇肆虐,为保诸位安全,即日起封城三月!\"
守城将领李刚笑容可掬地宣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