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的清晨,橡树林里的积雪被冻得紧实,踩上去只留下浅浅的脚印,每一步都伴着冰碴碎裂的脆响。
陈沐阳蹲在营地的储粮架旁,指尖摩挲着陶瓮里的黑麦粉——粉里还掺着些未完全烘干的湿粒,捏在手里发黏,他凑近火塘烘了烘,湿粒很快结成小疙瘩,筛都筛不开:“昨晚又降温了,烘好的麦粉返潮结了块,烤出来的饼带着股霉味;之前换的腌鹿肉放在陶瓮里,没两天就硬得像石头,切不开也炖不烂,白瞎了好肉。”
雅兰正用兽皮擦拭冻硬的陶锅,锅沿结着一层薄冰,她把锅架在火塘上,冰碴慢慢融化,顺着锅壁往下淌:“冻溪的冰面冻得能走人了,今早去凿冰,斧头砍下去只留个白印;村民伊娃挎着个破篮子来营地,篮子里装着些蔫掉的野菜,她说村里的地窖漏风,存的蔬菜全冻坏了,税吏昨天来了,嫌交的粮食不够,要村民再补交半袋麦种,不然就拆了村里的磨坊抵税;她还说林里的野猪最近总来拱村民的麦种窖,他们的长矛太短,根本刺不到,好几户的麦种都被拱烂了——要是能做存粮不返潮、存肉不冻硬的罐子,再做个能远程打野兽的工具,她愿用一筐冻萝卜、半坛麦芽酒换,那萝卜埋在雪堆里,脆生生的,煮肉时加进去解腻。”
奇伯坐在磨石旁,手里正用陶土捏着一个罐坯,陶土在他掌心慢慢成型,表面的冰碴融成水珠,让陶坯更显湿润:“储粮返潮是因为没保温,做个带夹层的陶土储粮罐;腌肉冻硬得靠恒温,罐子里填麦秆就能保温;野猪凶猛,长矛不安全,做个绊索飞石器,远程就能打晕它。咱们的熏鱼干吃完了,换了冻萝卜,煮鹿肉时加进去正好——中世纪的税吏比暴雪还狠,帮村民守住麦种,他们才能安稳过冬。”
族人们立刻分工,营地的雪地上,陶土揉捏的“沙沙”声、硬木劈削的“咚咚”声混在一起,阳光透过橡树叶的缝隙,在雪地上投下斑驳的光点,却没多少暖意,每个人的手指都冻得发紫,却仍麻利地忙活着手头的活。
奇伯和塔卡先动手做“陶土保温储粮罐”。他们用细腻的陶土掺三成细沙,反复揉捏至光滑,捏成一个三尺高、两尺宽的圆罐,罐身做双层夹层,夹层里填进干燥的麦秆碎(麦秆蓬松,能隔绝寒气,防止粮食品潮);罐口做外翻的厚边,盖一块圆形的陶盖,陶盖内侧贴一层软绒毛(增强密封性,不让潮气进去);罐底钉三块一寸高的小木片(让罐子离地面,避免地面寒气渗进去);罐身外侧刻满螺旋状的纹路,纹路里嵌着碎火山岩(增加摩擦力,搬罐时不滑手);最后在罐口边缘钻两个小孔,穿一根粗藤绳当提手(方便搬运,不用时能挂在木架上)。
储粮罐做好后,雅兰把返潮的黑麦粉倒进罐里,盖紧陶盖。一个时辰后,她打开罐盖,麦粉变得干爽松散,之前的小疙瘩也散开了,抓一把在手里,簌簌往下掉。伊娃刚好来送冻萝卜,看到罐里的麦粉,眼睛一亮:“这罐子太神了!我家的麦种放在地窖里,没两天就潮了,能不能教我做一个?我再给你们多送半袋麦芽酒!”
陈沐阳和雅兰则做“绊索式飞石捕兽器”。他们找了根两丈长的粗藤绳,绳的一端绑一块二十斤重的圆形石块(从冻溪旁搬的,石块边缘磨得光滑,不会划破藤绳);藤绳的中段系一根更细的触发绳,触发绳上绑一块熏肉干当诱饵(诱饵被触动时,藤绳会带动石块飞出去);在藤绳的另一端,固定一根三尺长的硬木杆,木杆末端削成尖形,能插进雪地里(固定捕兽器,让石块飞射时更精准);硬木杆的中段刻一个凹槽,把藤绳绕在凹槽里(保持藤绳的张力,让石块能快速飞出去);最后在石块外侧缠一层软绒毛(打晕野猪时,不会把皮砸破,方便后续处理),在触发绳周围撒些磨碎的麦粉(吸引野猪靠近诱饵)。
捕兽器做好时,日头刚过橡树林的树梢,雪地上的霜气渐渐散了,风也柔和了些。陈沐阳和塔卡跟着伊娃,往村民的麦种窖旁走——那里是野猪常出没的地方,他们把硬木杆插进雪地里,调整好藤绳的角度,让石块对准麦种窖旁的空地,再用薄雪盖住触发绳和诱饵,只露出麦粉的痕迹。两人躲在远处的橡树后,没等多久,就听到“呼哧呼哧”的声响,一头黑棕色的野猪拱着雪,循着麦粉的香味走了过来,它叼住诱饵往回拽——“嗖”的一声,藤绳松开,石块猛地飞出去,重重砸在野猪的背上,野猪“嗷”地叫了一声,晃了晃身子,倒在雪地里,晕了过去。伊娃惊喜地拍手:“这下好了!不仅保住了麦种,还能分野猪肉,税吏再来也不怕了!”
雅兰则趁着他们做储粮罐和捕兽器的功夫,做“恒温腌肉罐”。她找了个两尺高的陶瓮,瓮里铺一层厚麦秆,麦秆上铺一块粗布(麦秆保温,粗布防止腌肉直接接触麦秆);瓮口盖一块木盖,木盖内侧缝一层厚兽皮(增强保温性,不让腌肉冻硬);瓮的外侧缠一层粗藤(增加瓮身的韧性,防止被冻裂);最后在瓮底钻一个小孔,孔里塞一根干稻草(透气,防止腌肉发臭)。
恒温腌肉罐做好后,雅兰把冻硬的腌鹿肉放进瓮里,盖紧木盖。午后打开瓮盖,鹿肉变得柔软,用刀轻轻一割就能切开,再也不是之前的硬邦邦。伊娃的丈夫扛着野猪来,看到软乎乎的腌鹿肉,笑着说:“有了这瓮,冬天的腌肉再也不用怕冻硬了!今晚咱们煮野猪肉,给你们送一大碗!”
下午的日头渐渐暖了些,橡树林里的雪开始慢慢融化,雪水顺着树干往下淌,在树根处积成小水洼。陈沐阳和塔卡帮着村民在麦种窖旁又设了两个绊索飞石捕兽器,还教他们怎么调整藤绳角度;雅兰则帮着伊娃做陶土保温储粮罐,伊娃学得认真,很快就捏出了一个小罐坯;奇伯则带着村民去林里砍耐冻的硬木,准备给村里的磨坊做个新的磨盘,免得被税吏拆了抵税。
路过村落时,能看到村民们忙着把麦种装进新做的储粮罐里,茅草屋的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几个妇人蹲在雪地里清洗刚宰的野猪肉,陶盆里的水结了层薄冰;教堂的石墙上,教士正用石灰水修补裂缝,石墙上的圣像浮雕被雪擦得格外清晰,浮雕下方摆着几筐刚收的麦种;远处的城堡依旧矗立在山丘上,青灰色的石墙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吊桥已经放下,几个穿着铁甲的士兵牵着马站在桥头,马身上裹着厚毛毡,时不时刨着脚下的积雪,税吏的马车停在村公所门口,车轮上沾着雪泥。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给橡树林镀上一层暖红,营地里的火塘烧得旺,雅兰正用刚换的冻萝卜煮野猪肉粥——她把野猪肉切成块,用开水焯去血沫,放进陶锅,加了冻溪的清水、烘好的黑麦粉、冻萝卜块,还有几片干薄荷,粥煮得浓稠,猪肉的鲜香混着萝卜的清甜,飘满了整个营地;她还把剩下的冻萝卜切成丝,和磨碎的黑麦粉混在一起,烤了一炉萝卜麦饼,饼的表面焦香,咬一口,麦香里带着萝卜的脆甜,格外爽口。
伊娃带着女儿来营地,送来一大碗野猪肉炖萝卜,炖肉里加了些麦芽酒,酒香混着肉香,吃起来格外醇厚;她女儿手里拿着一个陶碗,碗里装着刚烤好的甜麦饼,饼里加了些蜜渍果干,甜得很。雅兰接过炖肉,往陶锅里添了几块,甜麦饼则分给众人,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天色渐渐暗下来,营外的风又起了,却被加高的挡风板挡在火塘外,营地里暖融融的。陈沐阳提着反光灯,去检查麦种窖旁的捕兽器,灯光照亮了雪地上的野猪脚印,远处的城堡塔楼上传来士兵换岗的吆喝声;雅兰把煮好的野猪肉粥盛进陶碗,分给众人,喝一口暖到胃里,野猪肉炖得软烂,萝卜清甜,黑麦粉糯滑,格外暖胃;奇伯则用磨石打磨绊索飞石捕兽器的藤绳,让藤条更柔韧,准备明天再帮村民设几个;塔卡坐在火塘旁,啃着甜麦饼,喝着温好的麦芽酒,脸上满是满足。
教堂的钟声敲了五下,晚祷的歌声隐约传来,营地里的暖光透过营帘的缝隙,在雪地上投下细长的光斑,火塘里木柴燃烧的“噼啪”声,和着远处的风雪声,在寂静的雪夜里,显得格外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