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妖劫后的洪荒,残焰虽渐熄,天地间仍萦绕着未散的杀伐之气。周山断峰旁的云海翻涌,偶有破碎的法宝残片从云层坠落,砸在焦黑的大地上,溅起细碎的尘埃——那是巫妖两族百万年恩怨留下的最后印记。凌霄殿的基石刚在九天之上落定,殿檐的琉璃瓦还沾着混沌气的余温,昊天便握着鸿钧亲赐的昊天镜,与瑶池并肩立在殿外的白玉阶前,目光望向洪荒极西的方向。
“紫霄宫的霞光,比万年前更盛了。”瑶池轻拢了拢袖口的云纹,指尖掠过袖中那枚温润的瑶池玉盏,声音里带着几分敬畏。她记得龙汉初劫时曾随鸿钧远远见过紫霄宫的轮廓,那时宫门外还散落着罗喉残部的骸骨,而如今,通往紫霄宫的云路上,已铺满了新生的灵草,每一片草叶上都流转着柔和的道韵。
昊天颔首,将昊天镜悬在腰间,镜身反射的霞光映亮了他眼底的郑重:“鸿钧道祖既已合道,此次召我二人听道,必是为了新天庭的治世之法。巫妖劫后洪荒失序,若不能定下心法,恐生新乱。”他抬手召来两名仙官,叮嘱他们暂掌天庭事务,又命雷部闻仲加强三界巡防,待诸事安排妥当,才与瑶池一同踏上了前往紫霄宫的云路。
云路之上,风息温和,与洪荒大陆的肃杀截然不同。行至半途,忽见前方云层中飘来几缕紫气,紫气所过之处,虚空泛起细微的涟漪,竟连时间流速都慢了几分。瑶池伸手触碰那紫气,指尖传来一阵暖意,仿佛有无数道纹在掌心流转,她轻声惊呼:“这是道祖的本源紫气,竟能引动天地法则。”
昊天凝视着紫气蔓延的方向,语气愈发恭敬:“紫霄宫乃道祖悟道之地,每一缕气息都蕴含着大道至理。我们需凝神静气,莫要惊扰了此地的道韵。”话音刚落,前方的云层骤然散开,一座古朴的宫殿缓缓浮现——那便是紫霄宫。宫殿通体由混沌玉石砌成,殿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无字匾额,匾额四周环绕着七彩霞光,霞光中隐约可见诸天星辰的轨迹,殿外的石阶上,每隔三步便立着一尊玉俑,玉俑手中捧着的青铜鼎中,燃烧着永不熄灭的道火。
“昊天、瑶池,入殿吧。”一道苍老而温和的声音从殿内传来,声音不似从耳中听闻,反倒像是直接在二人神魂中响起。昊天与瑶池对视一眼,整理了衣袍,缓步踏上石阶。石阶触脚温润,每走一步,便有一道道纹从脚下升起,融入二人的体内,洗去他们周身因筹建天庭而沾染的尘俗之气。
进入殿内,只见殿中并无繁复陈设,仅在正中央设着一张蒲团,蒲团上方悬浮着一团混沌气,混沌气中,隐约可见一道身影——正是鸿钧。他周身萦绕着淡淡的白光,看不清面容,却让人莫名心生敬畏,仿佛眼前并非一人,而是整个洪荒的天地法则。殿两侧各设着九个蒲团,此刻空无一人,唯有蒲团上残留的道韵,昭示着昔日三清、女娲、接引、准提等人听道的痕迹。
“坐。”鸿钧的声音再次响起,殿两侧的蒲团中,靠近中央的两个突然亮起微光。昊天与瑶池依言坐下,刚一落座,便感觉一股柔和的力量将他们包裹,神魂瞬间变得清明,脑海中因筹建天庭而产生的烦乱思绪尽数消散。
“巫妖劫落幕,洪荒气运更迭,你二人承道命建天庭,可知何为治世?”鸿钧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像一道惊雷,在二人神魂中炸响。昊天沉吟片刻,起身拱手道:“弟子以为,治世当以秩序为先。巫妖乱洪荒,皆因无规可循,强则为尊。新天庭当定天规,明赏罚,护洪荒生灵,使人、仙、妖、巫各安其位,互不侵扰。”
鸿钧没有回应,只是混沌气微微波动。瑶池也起身说道:“弟子以为,治世亦需养息。巫妖劫后,洪荒生灵十不存三,草木凋零,灵脉受损。天庭除了定规,还需助洪荒恢复生机,传下种养之法,使人族繁衍生息,妖族归拢有序,巫族安守祖地,待天地元气充盈,方能长治久安。”
混沌气中的身影缓缓晃动,似在点头,又似在思索。过了片刻,鸿钧才缓缓开口:“秩序为骨,养息为肉,二者缺一不可。但你二人可知,治世的根本,不在于‘管’,而在于‘导’。”
“导?”昊天与瑶池对视一眼,眼中皆有疑惑。
鸿钧的声音中泛起淡淡的道韵,殿内的空气开始流转,化作一幅幅虚影:虚影中,先是龙汉初劫时,罗喉以杀证道,引魔气乱洪荒,生灵涂炭;接着是巫妖劫时,帝俊、太一以妖族统天,祖巫不服,两族厮杀,周山崩塌,天河倒灌。虚影流转间,满是血腥与混乱。
“此乃‘管’之弊。”鸿钧的声音响起,虚影骤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幅景象:三皇时期,伏羲画八卦启民智,神农尝百草传医术,黄帝战蚩尤定人族,生灵虽有纷争,却皆向文明而行,天地间的生机缓缓复苏。“此乃‘导’之利。”
昊天凝视着虚影,若有所思:“弟子明白了。‘管’是强定规矩,若规矩不合天道,反生怨怼;‘导’是顺天应人,引生灵向善,向生,向文明,如此方能让秩序自生,而非外力强加。”
“然。”鸿钧的声音中多了几分赞许,“天庭非你二人之私产,而是洪荒天地的‘执礼者’。你二人需切记三点,方能坐稳天庭之位,护洪荒长治。”
昊天与瑶池连忙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字。
“其一,明‘天道为公’。”鸿钧的声音缓缓传出,殿内的混沌气中,浮现出一枚透明的玉牌,玉牌上刻着“公平”二字。“天庭定天规,不可偏袒任何一族。巫妖劫后,妖族失势,人族兴起,你等不可因妖族曾统天而打压,亦不可因人族气运盛而纵容。若有生灵犯天规,无论其是仙是妖,是人是巫,皆需依律处置;若有生灵行善事,无论其出身何处,皆需依功奖赏。唯有公平,方能服众。”
昊天伸手接过玉牌,玉牌入手冰凉,“公平”二字仿佛刻入了他的神魂,让他瞬间明白,若天庭失了公平,便会重蹈巫妖覆辙。他郑重颔首:“弟子谨记,天道为公,不偏不倚。”
“其二,知‘进退有度’。”鸿钧的声音继续响起,混沌气中又浮现出一幅虚影:虚影中,昔日的天庭由妖族掌控,帝俊、太一为扩妖族势力,强行征调其他族群的生灵,甚至引星辰之力攻打巫族祖地,最终引发巫妖劫。“天庭虽掌天道权柄,却不可滥用。人族需繁衍生息,你等便传下历法,助其农耕;妖族需归拢,你等便划定妖域,让其安居;巫族需存续,你等便护其祖地,不使外人侵扰。但若有族群欲逆天而行,如昔日蚩尤乱人族,你等亦需果断出手,不可姑息。进则护道,退则养息,此乃进退有度。”
瑶池将玉盏放在膝上,轻声道:“弟子明白,天庭之权,是为护洪荒,而非霸洪荒。若只进不退,便成暴政;若只退不进,便成纵容。唯有进退有度,方能平衡各方。”
“其三,守‘本心不昧’。”鸿钧的声音愈发低沉,混沌气中的身影似乎清晰了几分,“天庭居九天之上,掌万民生死,久居高位,易生贪念、执念、傲慢之心。昔日帝俊、太一,初掌天庭时尚能护妖族,后因执念于‘妖族独尊’,才致劫难。你二人需时刻自省,莫要因权柄而迷失本心,莫要因赞誉而心生傲慢,莫要因私欲而违背天道。若本心不昧,即便天规有缺,亦能及时修正;若本心已失,纵是天规完善,亦会沦为私器。”
鸿钧话音刚落,一道白光从混沌气中射出,融入昊天与瑶池的眉心。二人只觉神魂一阵震颤,脑海中浮现出自己未来可能出现的景象:有因权柄而与洪荒生灵反目的画面,有因傲慢而不听劝谏的画面,也有因私欲而偏袒一方的画面。这些景象虽只是虚影,却让二人脊背发凉,连忙起身拱手:“弟子谨记,本心不昧,自省自持。”
“你二人能悟此三点,也算不负道命。”鸿钧的声音缓和了几分,混沌气开始消散,殿内的霞光也渐渐黯淡,“今日传你二人《治世道经》,经中记载了顺天应人的治世之法,你等需好生研习。待天庭稳固,便将此经传于洪荒,助生灵悟道,共护洪荒。”
话音未落,两卷金色的经文从混沌气中飘出,分别落在昊天与瑶池手中。经文入手即化,化作无数金色的文字,融入二人的脑海。这些文字中,不仅有定天规、明赏罚的具体之法,还有如何观天地气运、如何辨生灵善恶、如何助洪荒恢复生机的至理,甚至包含了如何调和人、仙、妖、巫四族关系的妙策。
昊天与瑶池闭目消化经文,只觉神魂愈发清明,对治世之道的理解也愈发深刻。待他们再次睁眼时,殿中央的混沌气已彻底消散,鸿钧的身影也消失不见,唯有殿外的道火依旧燃烧,空气中残留着淡淡的道韵。
“道祖已去。”瑶池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舍,又有几分坚定。她起身整理衣袍,眼底已没了来时的敬畏,多了几分从容与自信。
昊天也起身,将昊天镜重新悬在腰间,镜身反射的霞光中,似乎多了几分道韵。他看向瑶池,沉声道:“道祖传下治世之道,我等当不负所托。回天庭后,便依《治世道经》修订天规,传下种养之法,助洪荒恢复生机,定要让新天庭成为护佑洪荒的根基,而非新的劫难之源。”
瑶池颔首,与昊天并肩走出紫霄宫。殿外的云路依旧铺着灵草,霞光流转间,二人的身影渐渐远去。他们没有看到,在紫霄宫的无字匾额上,悄然浮现出一道细微的道纹,道纹流转间,映照出未来天庭的景象——凌霄殿上,昊天端坐天帝之位,瑶池立于一侧,下方文武仙官各司其职,九天之下,人族耕作,妖族安居,巫族守土,洪荒生灵各司其业,天地间一片祥和。
回到天庭时,已是三日后。凌霄殿外的仙娥见二人归来,连忙上前迎接。昊天没有急着处理政务,而是召集了雷部闻仲、星宿部紫微星君等核心官员,将鸿钧所传的治世之道与《治世道经》中的要点一一告知。闻仲等人听后,皆面露喜色,纷纷表示会依此修订各部章程。
瑶池则带着《治世道经》中的种养之法,前往蟠桃园。她看着园中刚种下的蟠桃树苗,指尖泛起淡淡的仙力,将种养之法融入土壤。片刻后,原本略显枯萎的树苗竟抽出了新芽,嫩绿的叶片上流转着生机。瑶池笑着自语:“道祖说,治世需养息,这蟠桃园,便是洪荒生机的开端。”
夜幕降临时,昊天立于凌霄殿的露台之上,望着下方的洪荒大地。此时的洪荒,虽仍有残痕,却已隐隐有了复苏的迹象——人族部落的篝火在大地上连成一片,妖族的洞府中传来幼崽的啼鸣,巫族的祖地旁,新的灵草正在生长。他抬手取出昊天镜,镜中映照出紫霄宫的方向,也映照出未来的景象。
“鸿钧道祖,弟子定不负所托。”昊天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坚定。镜身泛起的霞光,与下方洪荒的篝火交相辉映,照亮了天地间的秩序与生机,也照亮了新天庭的治世之路。而在虚无之海的起源殿中,龙宇正透过鸿蒙盘看着这一切,他嘴角泛起淡淡的笑意,轻声道:“鸿钧这老东西,倒也算传了个好法子。天庭稳,则洪荒稳,洪荒稳,方能应对日后的封神劫。”
玄冥走到龙宇身旁,望着鸿蒙盘中的景象,轻声道:“昊天、瑶池能悟治世之道,也是洪荒之幸。待人族再兴,三皇五帝出世,洪荒的气运,便真的能稳了。”
龙宇颔首,将鸿蒙盘收起,目光望向洪荒的东方——那里,正是伏羲即将轮回的华胥部落方向。他知道,随着天庭治世之道的推行,洪荒的新篇章,即将拉开序幕。而紫霄宫的那一次听道,不仅为新天庭定下了根基,也为洪荒的复苏与兴盛,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