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岳剑碑立下后,王峰清晰地感觉到,自身与此界天地的最后一丝“粘连”也正在被无形的力量缓缓剥离。那来自更高维度的牵引愈发清晰,如同归家的呼唤,温和却不容抗拒。他推算,大约还有一个月的光景。
这最后一个月,他不再闭关,不再炼器,也不准备再讲高深道法。他决定,以最朴实的方式,与所有太玄门人,做一次告别。
这一日,天光微熹,流云峰顶的演道广场已被扩建至极限。十万太玄门弟子,无论内门外门,无论修为高低,皆身着整洁道袍,肃然盘坐。广场外围,更有无数南部星海闻讯赶来的修士,安静地立于云端或山脚,带着无比的敬畏与期待。
广场中央,王峰并未高坐于华丽的法台,而是随意地坐在一个普通的蒲团之上。玄清掌教、枯木太上长老、以及所有长老、堂主、真传弟子,皆坐于他身后稍低的位置。
没有惊天动地的威压,没有霞光万道的异象。王峰就那样平静地坐着,如同一位即将远行的长辈。
“诸位同门,”王峰开口,声音温和清晰,如同春风拂过山岗,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今日召集大家,不为讲道,不为传法,只想与诸位,说几句心里话。”
广场上鸦雀无声,十万道目光聚焦于那青衫身影之上。
“我入道至今,已逾百年。”王峰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时空,“从一介凡人,到今日即将登仙而去。这一路,非坦途,有奇遇,有险阻,有迷茫,有顿悟。支撑我走到今日的,非天资绝顶,亦非气运滔天,唯‘坚持’二字。”
他语气平缓,讲述着一些看似平凡的经历:“曾为参悟一式剑招,枯坐山巅三月,观云卷云舒,风雨雷电,直至心有所感。”
“也曾因推演一个阵法节点,失败千次,耗尽心力,几欲放弃,最终在第一千零一次尝试时,灵光乍现。”
“更曾面对强敌,明知不敌,亦不退半步,只因身后有需守护之人,心中有不可动摇之道。”
这些经历,没有惊天动地的波澜,却充满了真实的力量。许多低阶弟子听得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修炼时遇到的瓶颈与挣扎。
“修行之路,漫漫无期。”王峰的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年轻或沧桑的脸庞,“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合体、炼虚、渡劫、大乘…乃至飞升之后,仙途亦无穷尽。境界有高低,道途无尽头。”
“我观宗门弟子,有天赋卓绝者,进境神速;亦有资质平平者,步履维艰。然大道至公,从不因天赋高低而偏私。天赋高者,若心性浮躁,贪功冒进,终将止步于前;天赋平平者,若心志坚定,勤修不辍,滴水亦可穿石,终有登临绝顶之日。”
他看向人群中一些面露沮丧或急躁的弟子,声音带着鼓励:“莫要因一时瓶颈而灰心,莫要因他人进境而焦躁。每个人的道途,皆独一无二。找准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夯实根基,明悟己心,方为正途。”
“宗门为尔等提供了庇护,提供了资源,提供了传承。但最终能走多远,能攀多高,在于你们自己。”王峰的语气带着期许,“道途,在脚下。路,需自己走。”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温和:“我离去后,宗门有掌教玄清执掌大局,有枯木师兄等太上长老护佑道统,有诸位长老、堂主、真传弟子各司其职,更有镇岳剑碑守护山门。宗门底蕴已成,未来可期。”
“然,宗门之兴衰,非系于一人一身,而在于尔等每一位弟子!在于尔等心中是否怀有向道之心,是否秉持正义之念,是否愿意为守护宗门、守护同门、守护心中之道而付出努力!”
“望诸位,勤修不辍,明心见性。于内,精研道法,格物致知,勇于创新;于外,广结善缘,秉持正道,护佑一方。”
“他日,若宗门因尔等而更加辉煌,若星海因尔等而多一分安宁,便是我今日之言,未曾白费。”
王峰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句句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一位太玄门人的心上。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奥的道理,只有一位即将远行的长辈,对后辈最朴实、最深沉的期许与嘱托。
许多弟子眼眶微红,紧握双拳,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力量与决心。玄清、枯木等人亦是心潮起伏,深感责任之重。
王峰缓缓起身,目光再次扫过全场,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今日之言,望诸位谨记。道途漫长,贵在坚持。我太玄门人,当自强不息!”
“谨遵师叔祖(老祖)教诲!”
“弟子必当勤修不辍,不负所托!”
“自强不息!护我太玄!”
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带着哽咽,带着坚定,带着无穷的斗志,响彻云霄,回荡在流云峰巅,久久不息。
王峰含笑点头,身影在晨光中渐渐淡去,只留下那句“道途在脚下”的箴言,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太玄门人的神魂深处。
这一日的勉励,没有提升任何人的修为,却点燃了无数颗道心,为太玄门注入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坚韧与信念。
随着王峰身影的消失,众人并未立刻散去。他们依旧盘坐于广场之上,或闭目沉思,或低声交流,回味着师叔祖的每一句话,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期许。
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肃穆的广场上,也照亮了每一个太玄门人眼中,那名为“希望”与“责任”的光芒。
飞升之期,已近在咫尺。王峰回到紫霄宫,并未立刻调息,而是独坐窗前,望着流云峰下云海翻腾,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名为地球的蓝色星球,回到了武当山的云雾缭绕,回到了初入太玄门时的青涩岁月。
两千多年光阴,弹指一瞬。过往种种,如同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