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凌晨4点35分,当多哈的清晨还带着几分清冽的凉意时,刘羽翔所乘坐的航班缓缓降落在了这片异国他乡。
候机厅内,近三十名记者早已严阵以待,他们如同等待猎物的猎手一般,齐刷刷地守候在那里,准备迎接这位田径明星的到来。
在九百名前来采访亚运会的华夏记者中,他们无疑是最为消息灵通的一批。
因为就在前一天凌晨,一批包括泡菜国、樱花国记者在内的同行们,已经在机场空等了一整夜。他们所迎接到的,只是首批抵达的华夏代表团的其他成员,而刘羽翔并未在其中。
经过长达近十个多小时的飞行,刘羽翔显得有些疲惫。
在出境口等待行李的时候,他坐在休息凳上,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
由于此次是,与华夏田径队的大部队一同行动,刘羽翔和队友们一样,都是乘坐经济舱。
这样的条件,自然无法与以往乘坐头等舱时相提并论,因此刘羽翔,也稍微感到了一些疲惫。
然而,当有乘客认出他,并要求与他合影时,他依然毫不犹豫地,一一满足了大家的要求。
刘羽翔与华夏田径队的几十名队员,准备一同走出多哈机场,不过,由于还要等待行李,刘羽翔并没有走的太着急。
他还主动帮助教练孙嗨平推行李,让长途跋涉的师傅,能够空手轻松地走出机场。
直到5点一刻,记者们才看到他,推着一个装满皮箱的推车,缓缓走了出来。
显然,刘羽翔无法冲破华夏记者们的包围圈,于是他面带微笑地停了下来。
几年来,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像付林一样被媒体包围着,他们也早已习惯了,这种随时随地,都会成为焦点的“非凡”生活。
看到这么早,还有三十多个华夏记者前来迎接他,刘羽翔也感到十分感动。
他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来机场接我。这次能和大部队一起来,我感觉非常开心。但是坐经济舱,长途飞行确实不是很舒服。”
谈到本次亚运会,刘羽翔笑着说:“这次亚运会开幕式因为有付林在,我全程看完了,他很帅气。
第二天的射击、游泳队的比赛我也看了不少。华夏队现在的金牌数、奖牌数都遥遥领先,真是太棒了!”
“至于田径嘛,我们夺金的点很多。付林就可以拿好几块金牌吧。我来这里就是尽一份力量,争取有好的表现就可以了。”
侃侃而谈的刘羽翔,丝毫没有显露出倦意,他甚至还跟大家开起了玩笑:“以前没来过这里,不过我听说这里的男人可以讨四个老婆!”
在众人的哄堂大笑中,刘飞人继续说道:“来之前我妈跟我说了,‘可别不回来呀!’”
笑声中,刘翔开心地说:“开个玩笑,开个玩笑。”
这是刘羽翔的第二次亚运之旅。他说,与第一次相比,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但他想让大家知道的是:刘羽翔这个人,一直都没有变。
手推车上,有一大半的行李,都是师傅孙嗨平的。刘羽翔虽然如日中天,但在师傅眼里仍然是一个“小菜鸟”。
而开朗、阳光的刘羽翔,也心甘情愿地给师傅提鞋拎包。
耐心回答完记者们的提问后,刘羽翔微笑着问道:“行了吗?” 在大家的道谢声中,
他也颇有人情味地说道:“不好意思,害大家早起了。” 说完,他笑着推起车,追赶大部队去了。
罗超一主任率领着工作人员,早早地就到了机场。当代表团的身影出现在出口处时,罗超一主任立刻迎了上去,与领队的冯勇总教练热情握手,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他大声说道:“欢迎大家平安抵达!这一路辛苦了!” 队员们纷纷回应,脸上带着疲惫却也难掩兴奋的神情。
等他们抵达亚运村时,正好赶上吃早餐的时间。
付林的营养餐和刘羽翔的差不多,因为他们都是直道类短跑项目的选手,在饮食上无需大的改动。
他们的早餐配置丰富而科学,有富含蛋白质的鸡蛋、牛奶,有提供能量的全麦面包,还有新鲜的水果。
好久没见的两人,在餐厅边聊天边吃着相同的早餐配置。
“付林,这次你可风光了!国内的媒体、报纸又把你夸上天了?”刘羽翔一边咬着面包一边笑着说道。
付林笑了笑打趣道:“翔哥你来也一样!实在不行我去给刘团长说说,闭幕式你来?”
刘羽翔连忙摇了摇头说:“可别瞎闹!你以为这是闹着玩的呢?”
付林抿着嘴笑了笑后开口说:“哈哈好了翔哥!不和你逗了!抓紧吃吧!继续休息一下!”
12月5日的训练,刘羽翔、史东朋等人并没有参加,他们全部在宿舍休息。他们经过了长途飞行,和之前的连续训练,身体需要一些时间来恢复和调整。
而付林、胡开、杨耀族等人则按照计划进行保持状态训练。
下午训练完后的付林,来到对门房间找刘羽翔串了个门。
两人住的房间格局都是一样的,两室一厅套间。
房间布置简洁而温馨,墙上挂着许多卡塔尔的风情画报。
孙嗨平指导单独住一个单间,只不过这时他去了罗超一主任那里,人不在。
孙嗨平指导,一直是华夏田径队的灵魂人物。他对队员们的训练,和生活都非常关心。他不仅在技术上给予队员们指导,还在心理上为他们进行疏导。
房间里氤氲着淡淡的草药香气,刘羽翔正坐在床边泡脚,热水里漂浮着几味中药材。
史东朋则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手里捧着一本,已经翻得卷边的金庸武侠小说,时不时发出几声轻笑。
这对师兄弟,倒是把休息时光安排得惬意十足。
付林推门而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悠闲景象。
他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打趣道:“哟,二位这小日子过得挺滋润啊。”
“付林!训练完了?”刘羽翔眼睛一亮,拍了拍身边的空位,“快来坐。”
付林走过去坐下,顺手拿起床头的水壶给自己倒了杯水:“今天休息得怎么样?我看你们气色都不错。”
刘羽翔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关节发出轻微的脆响:“上午补了个回笼觉,总算把时差倒过来了。明天开始就能备战了。”他说着,往水桶里,添了一点热水。
史东朋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坐起来,促狭地眨眨眼:“我们哪比得上你啊,听说你跟田主任他们,坐的是头等舱?那座椅能放平睡觉吧?”
“嘘——”付林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压低声音道:“朋哥,这事儿咱自己人说说就算了,出去可别张扬。”他的表情难得严肃起来。
刘羽翔也正色道:“师弟,付林说得对。有些事心里明白就行,没必要到处说。”
史东朋会意地点点头,转身从背包里掏出一大包内蒙古牛肉干:“来来来,尝尝我老家拿来的特产。”
三人分食着美味的肉干,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
话题不知不觉,转到了比赛上。付林嚼着牛肉干,含糊不清地问:“翔哥,有没有领导找你,谈破纪录的事了?”
“唉..”刘羽翔长叹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搅动着泡脚水,“世界纪录,哪有那么容易破的?师傅在机场被记者围堵时,不小心把我的测试成绩说出去了。要我说,能拿块金牌就知足了。”
史东朋往嘴里扔了块牛肉干,有些含糊的说道:“要我说啊,师兄你就放开跑,别想那么多。压力太大,反而影响发挥。至于什么纪录啥的,都不要想。”
“朋哥说得在理。”付林接过话茬,“翔哥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把伤病彻底养好。明年除了世锦赛,其他比赛能减就减,把伤彻底养好才是正经。”
正说着,房门被推开,孙嗨平教练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
看到三人围坐在一起,他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付林连忙起身:“孙指导好,我们正说比赛的事呢。”
孙嗨平拖过一把椅子坐下,揉了揉太阳穴:“讨论比赛是好事。说说看,你们有什么想法?”
付林直截了当地说:“孙指导,我觉得没必要非破纪录不可。稳扎稳打拿冠军就行,压力太大反而容易不好。”
“付林说到点子上了。”孙嗨平赞许地点头,“出发前确实有领导提过要求,但田主任说了,金牌到手就行。最重要的是...”他看向刘羽翔,“绝对不能带伤上阵。”
刘羽翔有些感动,自从奥运会夺冠后,他背负了大多各方的压力,推也推不掉,卸也卸不下来,“师傅,让您为难了...”。
“傻小子,说这些干什么。”孙嗨平摆摆手,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了付林,亚运会结束后我在京都设宴,你可得把话,给你师傅带到。”
付林立刻嬉皮笑脸地凑上去:“孙指导,光请我师傅多没意思,带上我呗?”
“请!必须请!”孙嗨平拍着付林的肩膀,“就冲你给羽翔配的那些草药,让他现在上大重量都不喊疼了,这顿饭我说什么也得好好谢你。”
“哈哈,那说定了!您请我师傅的时候记得叫我啊。”
“一定一定。”
又闲聊了一阵,付林起身告辞。
12月6日下午,阿拉比诺训练场上,付林、刘羽翔、史东朋等七名队员,进行了适应性训练。
饶有兴致的付林,还有模有样的,跟着刘羽翔学习了跨栏,速度没问题,只是跨栏时,腾起的高度,让场边的教练们和记者们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