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闲时,付林的父亲,说是去河中捕鱼,今天回来炖鱼。
李通一听,立刻积极响应,迅速换上皮靴,携上撒网,随着付林的父亲前往河边捕鱼去了。
付林则留在家中,陪伴着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聊天。
难得回家一趟,付林就想着多陪陪他们。
转眼间,到了下午,弟弟骑着自行车匆匆归来,还未及放下书包,便大声呼唤着哥哥。
付林一边留意着奶奶和姥姥,一边略带疑惑地问道:“咦?怎么这时候回来了?”
姥姥笑着对付林说:“今天是礼拜五啦,明天周末,可不就回来了嘛。”
付林恍然大悟,笑道:“周末了啊,我现在过得连礼拜几都记不清了。”
姥姥慈爱地说:“快去吧,找你弟弟玩会儿。”
付林应了一声,便走向门外,边走边喊道:“弟弟,我在姥姥屋里呢。”
弟弟兴奋地回应着,催促哥哥快点,并询问是否带了礼物。
付林笑着答应,带着弟弟来到了二楼东屋,打开皮箱,取出几个精致的盒子递给弟弟。
弟弟满怀期待地逐一打开,里面分别是mp3、学习机、球鞋等物品,他兴奋得不得了。
弟弟满怀感激地对付林说:“哥,你等我一下,我也有个东西要给你。”
说着便跑回自己房间,不一会儿,抱着一个大盒子过来,小心翼翼地放下,让付林自己打开。
付林疑惑地看了看弟弟,然后缓缓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弟弟的试卷,语文95分、数学97分、英语92分,还有几何等其他科目的成绩。
\"这小子,是让我看他考过的试卷啊,别说,学习都还不错。\"付林边看边赞叹道。
他摸了摸弟弟的头,笑着说:“哈哈,行啊,学习不错。这样我心里就有数了,过了年吧,年后我安排你去京都,看看那边的情况。”弟弟闻言,连忙笑着答应。
兄弟俩又聊了一会儿,才被从河边捕鱼归来的李通打断。
李通在院子里大声喊道:“付林,快出来,看看我们抓了多少鱼!”
付林闻声下楼,只见两个大水桶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鱼,其中不乏几条4\/5斤重大的家伙,还有不少一两左右的鲫鱼。
付林看后夸奖李通:“别说,李通你抓鱼还真是一把好手。”
李通得意洋洋地说:“那是必须的,小爷我在京都,人送外号‘鱼王’。”
付林笑着打趣道:“别鱼王了,吹牛不纳税,想想怎么吃吧。”
别看李通是个吃货,遇到做那可就是歇菜了。
一旁的父亲闻言,立刻有了主意:“别管了,今晚让你们哥几个,吃上好吃的鱼。”
说着便出门,去请村里的厨子三大爷。
三大爷是村里红白喜事的常客,虽然并非专业厨师,但烧菜的手艺却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他打小没学过厨艺,但做出的菜肴却美味无比。
付林记得前世时,后来村里人富裕了,谁家有事都开始下饭店、或者找流动宴席了。
可那些饭菜的口味与三大爷的手艺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
没想到今天能有口福尝到三大爷的手艺,尤其是他最拿手的烧鱼,那香味简直能把孩子馋哭。
不一会,三大爷背着手和付林老爸,一起走进院子。
付林给三大爷问了声好,又递上父亲的烟并为其点上。
三大爷看着付林一个劲地夸奖,什么给爸妈争光了、给咱老付家争光了、给咱国家争光了……
夸了一会儿好不容易不说了,又突然蹦出一句:“付林啊,有对象了吗?”
付林一听这话,连忙转移话题:“啊,那个三大爷,我给你买酒去。”说着便跑了出去。
这些大人啊,三句话一过,怎么都没正形呢?
付林在大门口告诉李通,想吃最美味的炖鱼就得买好酒,否则三大爷不给好好做。
李通一听这话,立刻开车出去买好酒了。
付林看着远去的李通心想:“这货怎么那么爱吃?关键是这么爱吃,体型还保持得挺好,真是个怪胎。”
不一会儿,李通抱着一箱五粮液回来了。
他笑呵呵地走到三大爷面前问道:“三大爷这酒行吗?”
三大爷正在忙活着处理鱼呢,抬头一看李通抱了一整箱五粮液,惊讶地问道:“啊?什么行不行啊?”
李通一本正经地说:“付林说的没好酒做不出好鱼。可镇上只有这个了。”
这下可把父亲和三大爷乐坏了。他们一边看着李通一边看着酒连忙说:“行!保证你今天吃上好鱼!”
当天晚上,父亲叫上了几个酒友美美地喝了一顿。这其中就有王明的父亲。
付林也打听了王明的情况。由于当兵的年龄还不够,他便跟着姐夫学习汽车维修去了,等明年下半年征兵的时候,就报名。
付林也点了点,希望这个发小,这一世不会再出什么意外了吧。
而李通自然吃上了美味的鱼,他吃得津津有味,直呼这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鱼。
一旁的三大爷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付林在家中又待了一天便要准备离开了。
本来想去看看陈圆圆,因为明年要参加高考,她父母便给安排了集训营,也无法相见。只好去省体工队,看望一下两位教练,然后便返回京都。
临走时亲戚、村里的长辈、还有村长给付林带来了不少土特产,以至于整个后座都快塞满了。
虽然只是一些鸡蛋、小米……家里自产的东西,但付林还是一一收下。
付林收下的不仅仅是土特产,而是一份情义,一份能让亲朋、长辈、放心的情份。
最后,付林在父母的依依不舍和叮嘱中,坐上车,驶向明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