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视频继续:光屏上的画面陡然沉重,解说声带着扼腕:“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京城危在旦夕。
可此时的大明,遍布各地的藩王们,却像忘了自己是朱家子孙——有的坐拥百万家财,紧闭城门看戏;有的手握数千护卫,却称‘无旨不敢妄动’;更有甚者,偷偷与起义军联络,想保住自己的荣华。”
【画面切到煤山,崇祯帝朱由检穿着补丁的龙袍,自缢在歪脖子树上,衣襟上写着“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远处,京城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而各地藩王府邸,依旧歌舞升平。】
“混账!混账东西!”
南京皇宫里,朱元璋猛地拍碎了案上的玉杯,碎片扎进掌心,渗出血珠,他却浑然不觉。
一股怒火从脚底直冲脑门,烧得他眼前发黑——那些藩王,都是他的子子孙孙啊!是他当年亲手分封,让他们镇守边疆、护卫宗社的!怎么就成了这副模样?
“唇亡齿寒都不懂吗?!”
朱元璋的声音嘶哑,带着哭腔,“京城破了,大明亡了,你们这些藩王能独善其身?李自成、张献忠会留着你们这群寄生虫?!”
他想起自己当年打下江山,对子孙有多疼惜——怕他们受苦,给他们最好的封地;怕他们受辱,赐他们免死铁券;哪怕二儿子朱樉、三儿子朱棡在封地滥杀无辜、骄横跋扈,他也舍不得重罚,只暗地里训斥几句。
可现在,他视若珍宝的子孙,在国破家亡之际,竟能袖手旁观?
“身为朱家子孙,你们的骨头被狗啃了吗?!”
朱元璋指着光屏,气得浑身发抖,“朕让你们做藩王,是让你们做大明的屏障,不是让你们做缩头乌龟!国家养你们百年,危难时连一箭一卒都舍不得出,你们对得起‘朱’这个姓吗?!”
【解说声继续,揭开更深层的缘由:“藩王们的冷漠,或许早有伏笔。永乐帝朱棣以藩王身份起兵夺位后,对藩王权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削弱——收回兵权,限制出城,甚至不准藩王之间私下往来。
到了明末,藩王们虽富可敌国,却大多成了被圈养的‘金丝雀’,手里没兵,也没了调兵的权力。”】
“……” 朱棣坐在北平燕王府,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光屏上的画面像针,扎得他坐立难安。
他确实削了藩王的权——当年他从藩王走到帝位,太懂藩王掌兵的威胁,可他从没想过,这“削权”竟会变成后世藩王“无力援救”的根源。
“朕……朕只是怕再出第二个‘朱棣’。”
他低声自语,声音干涩。他以为收回兵权,让藩王安分守己,是为了大明安稳,却没料到,百年后竟成了“国难无人救”的祸根。
看着煤山上崇祯的身影,朱棣的拳头死死攥紧,指甲掐进肉里——这算什么?他亲手埋下的隐患,最终葬送了自己拼死保住的江山?
【“更讽刺的是,朱元璋给子孙的福利,堪称历代之最。” 解说声带着嘲讽,“藩王们不用交税,不用干活,从出生到死亡,国家全包——婚丧嫁娶有补贴,生孩子有赏赐,甚至连府邸修缮都由国库拨款。
朱元璋自己苦了一辈子,总说‘不能让子孙再受穷’,却养出了一群不知民间疾苦、只知享乐的‘寄生虫’。”】
【“明末灾荒连年,百姓易子而食,藩王们却依旧强征赋税,囤积粮食。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府里藏着百万石粮食,却看着饥民饿死,最终被李自成烹杀,百姓拍手称快。这样的藩王,又怎么会在乎大明的死活?”】
“朱常洵……”
朱元璋念着这个名字,眼前一黑,差点栽倒。那是万历帝的儿子,是他的重孙!坐拥洛阳富庶之地,竟能看着百姓饿死?竟能被起义军烹杀?百姓还拍手称快?
他想起自己当年给子孙定的俸禄标准——亲王岁禄万石,是百官的数十倍。他总觉得“自家孩子不能亏着”,却没料到,这“厚禄”竟养出了如此冷血的蛀虫。
“朕错了……朕错了啊……”
朱元璋瘫坐在龙椅上,老泪纵横。他以为疼惜子孙是对的,却忘了“惯子如杀子”;他以为分封藩王能护佑江山,却没料到权力的枷锁会让他们连血性都磨没了。
旁边的马皇后轻轻拍着他的背,叹道:“重八,别太气了。或许……是后世的皇帝忘了你的初衷,把藩王养成了废物。”
可朱元璋听不进去。他看着光屏上那些锦衣玉食的藩王,再看看煤山上自缢的崇祯,心里像被刀剜一样疼——他朱家的子孙,怎么就成了这副模样?没有担当,没有血性,连最基本的家国大义都抛了!
各朝代的帝王们看着这一幕,心情复杂。
刘邦咂了咂嘴:“分封这事儿,真是双刃剑。咱当年封同姓王,后来不也闹了七国之乱?看来藩王太强不行,太弱也不行,难啊。”
李世民摇头:“关键在教。若藩王从小读的是‘忠君爱国’,而非‘骄奢淫逸’;学的是‘领兵打仗’,而非‘声色犬马’,何至于此?朱元璋疼子孙没错,错在只给富贵,不给筋骨。”
曹操摸着下巴,眼神锐利:“乱世之中,能活下来的,从来不是靠祖宗荫庇,是靠自己手里的刀。藩王们被圈养久了,刀早锈了,哪还有胆子救国?”
光屏上,崇祯的遗体被百姓收敛,而那些藩王的结局也一一浮现:有的被起义军抄家灭族,有的被清军俘虏圈禁,有的逃亡途中饿死荒野……没有一个能保住朱元璋给他们的“荣华”。
“报应……都是报应……”
朱元璋闭上眼睛,泪水从眼角滑落。他终于明白,靠分封和厚禄护不住子孙,能护住他们的,只有刻在骨子里的担当,是与国家同生共死的血性。
他当年苦过来,总想着让子孙“享福”,却忘了——世间最稳的“福”,从来不是坐享其成,是能在危难时挺直腰杆,护住自己的家,守住自己的国。
“若有来生……” 朱元璋喃喃道,“朕要教他们,先学做人,再学做王;先懂担当,再享荣华……”
光屏里南京皇宫里一片死寂。仿佛只有朱元璋的叹息,在殿内回荡,像一声穿越百年的悔恨,警示着所有靠“分封”“厚禄”维系的亲情与江山——终究,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