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敬之的第一次发难被林闻溪硬生生顶了回去,但风波并未平息,反而如同渝城江面下的暗流,涌动得更为剧烈。特研室的门庭并未因部长的支持而变得热闹,反而在何敬之有意无意的暗示下,显得格外冷清。申请调拨基础实验器材的公文被总务司以“库存紧张,需按序调配”为由拖延;需要查阅的某些历年疫情档案,档案科也推三阻四。
林闻溪心知这是预料之中的刁难,并不气馁。他与顾静昭二人,几乎是以透支心力的方式投入工作。白天,他埋头将西北的经验与“黑太阳”计划的恐怖细节转化为可操作的预案;夜晚,则是在昏黄的灯光下,奋笔疾书一份更为宏大的构想——《战时中西医结合医疗体系实施纲要(草案)》。
这份纲要,是他“融汇中西,造福苍生”理想在国家层面的具体呈现。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将散落民间的中医力量组织起来,如何建立标准化的培训与认证体系,如何将确有疗效的中药方剂进行科学提炼与大规模生产,如何在前线与后方建立中西医协同的诊疗网络,以及如何利用中医药的优势弥补西药匮乏的短板……
字字句句,皆凝聚着他的心血与见识,也触动着最敏感的神经。
草案初成,林闻溪按程序,首先将其呈报给陈济棠部长审阅。陈济棠仔细阅读后,拍案叫好,眼中满是激赏:“闻溪,此纲要高瞻远瞩,切中时弊,若得以实施,必是我抗战医疗之一大福音!你放手去做,我全力支持!”他当即批示,要求将草案复印数份,下发各相关司处征求意见,为后续部务会议讨论做准备。
然而,正是这份批示,点燃了导火索。
草案副本送到何敬之办公室时,他只看完了前言和主要框架,脸色便已铁青。尤其是看到“确立中医药在战时医疗体系中的法定地位”、“设立中西医结合教研与实验机构”、“统筹药材种植与炮制,纳入军需供应体系”等条款时,他再也按捺不住,猛地将草案摔在桌上。
“荒谬!简直是异想天开!”他对心腹秘书低吼道,“将江湖郎中的草根树皮提升到与现代医学同等地位?还要国家资源倾斜?这林闻溪,仗着部长赏识,真是要翻天覆地了!此例一开,医学倒退三十年不止!”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已不仅仅是针对一个突发疫情的处理权问题,而是关乎整个国家医疗体系发展方向和资源分配的根本路线之争。一旦让林闻溪的构想变成政策,他背后所代表的西医利益集团及其所信奉的“科学至上”、“西医正统”理念,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绝不能坐视不管!
何敬之立刻行动起来。他先是私下召集了卫生部内倾向于西医的几位司长、顾问,统一口径,将林闻溪的纲要草案定性为“违背科学精神”、“开历史倒车”、“浪费战时宝贵资源”的危险方案。
紧接着,他授意秘书处那位亲信科员,在将草案分发给其他部门(如财政部、军政部军医署等)征求意见时,刻意附加了一份语气“客观”却暗藏贬抑的“背景说明”, subtly暗示此草案仅为“个人不成熟之构想”,“争议极大”,“望各方谨慎评估”。
更重要的是,他亲自提笔,给几位在政学两界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力主“西医化”的元老和权威人士写信,或登门拜访,痛陈“中医落后迷信之弊”,极力渲染林闻溪草案一旦通过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煽动他们向陈济棠乃至更高层施压。
风暴在无声无息中酝酿。
几天后,当林闻溪还沉浸在进一步完善细节的工作中时,王秘书神色凝重地匆匆赶来。
“林先生,情况有些不妙。”王秘书压低声音,“您的那份纲要草案,在外面引起了很大争议。财政部那边反馈说经费恐难支持如此‘新奇’的计划;军医署那边有元老直接写信给部长,斥责此案‘惑乱军心’;甚至几家有外资背景的西药报社,都开始出现含沙射影批评‘复古逆流’的文章……何副部长那边,活动得很厉害。”
林闻溪执笔的手顿住了。他料到会有阻力,却没想到来得如此迅猛和激烈,且直接绕开了部内的技术讨论,上升到了舆论和政治施压的层面。
“部长那边压力很大。”王秘书补充道,“刚才召见了何副部长,两人在办公室里争论了很久。声音很大,似乎……不太愉快。”
正说着,桌上的电话刺耳地响了起来。顾静昭接起,听了两句,脸色微变,用手捂住话筒,对林闻溪低声道:“是《大公报》的记者,想就那份‘引发巨大争议的中医纲要’采访您……”
林闻溪深吸一口气,摇了摇头。顾静昭会意,以负责人外出为由婉拒了。
电话刚挂断,又一名总务司的办事员敲门进来,递上一份公文:“林专员,您昨日申请拨付的购买急需药材样本的特别经费,何副部长批示:‘所购物品性质特殊,效用未经科学证实,暂不予批准。请重新论证必要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舆论的质疑,高层的压力,经费的卡壳……何敬之的组合拳,招招狠辣,意图将那份纲要草案,连同林闻溪本人,彻底扼杀在萌芽状态。
林闻溪沉默地接过那份被驳回的申请,指节微微泛白。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院子里几个显然是得到风声前来打探消息的其他司局官员,正对着特研室的方向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一股无形的、却足以令人窒息的压力,从四面八方包裹而来。
这不是西北战场上明刀明枪的厮杀,而是渝城朝堂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每一道程序,每一个批示,每一句流言,都可能成为致命的武器。
顾静昭走到他身边,眼中满是忧虑:“闻溪,他们这是要……”
林闻溪抬起手,阻止她说下去。他的目光从楼下的窥探者身上收回,变得愈发清澈和坚定。
“他们怕了。”林闻溪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看透本质的冷静,“正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份纲要可能带来的改变,触及了他们根本的利益和信念,所以他们才如此迫不及待地要扑灭它。”
他转身,回到桌前,拿起那份被何敬之贬斥得一无是处的纲要草案,轻轻拂过封面。
“风波既起,便不能退缩。”他看着顾静昭,眼中燃起斗志,“他们想在程序上刁难,在舆论上抹黑,在资源上卡脖子。那我们就……”
他的话未说完,门口再次传来响动。这次来的,是陈济棠部长的另一位亲信随从,神色匆匆。
“林先生,部长让您立刻去他办公室一趟。”随从语气急促,“部长说,关于那份草案,有些事情,需要当面和您商议,恐怕……要有所调整了。”
林闻溪的心微微一沉。陈部长的召见,以及“调整”二字,预示着这场风波,已经到了一个紧要的关口。
他整理了一下衣襟,神色恢复了一贯的沉静。
“好,我马上就去。”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他不仅要面对何敬之的明枪暗箭,也要面对来自支持者可能因压力而产生的动摇。
第五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