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盯着那扇石门,喉咙动了动。刚才娜娜说里面传来能量波动,他第一反应是拔腿就跑,可现在又觉得这门像是在等他推一下。
“它闪了一下。”娜娜突然说。
“谁闪?”陈浩问。
“门上面的符号。”她抬起手,光点扫过门楣,“第三组圆形纹路,在三十七秒前出现微弱发光现象,持续零点六秒。”
卡尔立刻凑过去:“是不是和你检测到的能量脉冲时间一致?”
“吻合。”娜娜点头,“周期为每十一分钟一次。”
苏珊蹲在地上,手指划过门槛边缘:“如果是定时启动的系统,说明它还在运行某种程序。”
“也就是说……”陈浩咧嘴,“这地方不仅有人住过,还留了个自动开机的闹钟?”
没人笑。
但气氛松了一点。
“先记录所有符号。”卡尔掏出采样刀,顺手把背包里的便携终端拿出来,“我们得搞清楚这些图案有没有规律。”
陈浩一屁股坐下,翻出炭笔和纸本:“我拓左边,你拓右边,娜娜负责拍照存档。”
“不用。”娜娜已经打开扫描模式,“我调用知识库中的古文字比对模块,结合地理环境特征进行筛选。优先排除非人类文明体系。”
“你还记得那么多老掉牙的文字?”陈浩边画边说。
“我的数据库包含地球历史上已知的三百二十七种失落语言结构模型。”她说,“只要这些符号符合任何一种演变逻辑,就能匹配。”
“万一它们是外星人写的呢?”陈浩抬头。
“根据当前星球地质演化数据与生物痕迹分析,此地智慧生命起源路径与地球相似。”娜娜平静道,“且建筑材料中含有钛铁混合物,加工方式接近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工艺水平。外星建造的可能性低于百分之三点二。”
“你就不能说句‘我觉得不是’吗?”陈浩叹气,“非得报个百分比吓人。”
苏珊没说话,一直在看墙角的一排短刻线。那些线条长短交错,像是某种计数标记。
“这些线……”她伸手比了比自己的手臂,“跟人体比例有点像。最长的这条,大概对应从脚到胸口的距离。”
卡尔转头看了一眼:“有可能是尺寸标准单位。古代建筑常用身体部位作为度量基准。”
“那就当它是尺子用。”陈浩随手在纸上画了个小人,标了几道线,“等会儿要是发现什么机关,咱也好估摸着按哪里。”
娜娜的屏幕忽然跳了一下。
“发现同步信号。”她说,“刚刚那次脉冲结束后,墙壁内部有低频共振反馈,方向指向右侧岩壁。”
“里面有东西回应了?”苏珊站起身。
“更像是系统自检。”娜娜调整频率,“类似电子设备重启后的握手协议。”
“那你能不能……假装你是那个设备?”卡尔问。
“可以尝试模拟信号输入。”她停顿一秒,“但需要参照已破译的符号序列建立通信逻辑。”
“所以还是得先看懂字?”陈浩挠头。
“准确来说,是找到第一个可识别语义单元。”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认出一个词。”
“正确。”
“那咱们先找最简单的。”陈浩站起来,走到墙边,“比如‘水’‘火’‘吃’这种。”
他指着一处波浪形刻痕:“这个像不像水流?”
“极像。”苏珊靠近,“而且你看旁边那个半圆加竖线的组合,有点像井口加提绳。”
卡尔眼睛一亮:“如果真是这样,说不定整面墙是在讲生存技术。”
娜娜立即调出图像分析界面,将这两组符号设为关键词,开始关联周围图案。
五分钟后,屏幕上跳出一段匹配结果。
【水源净化,始于石心之井,引地下流,经三重滤,方可饮。】
“通了!”卡尔声音都变了,“这是完整句子!语法结构清晰,动词名词齐全!”
“石心之井?”陈浩念了一遍,“听着像某种核心设施。”
“关键是‘三重滤’。”卡尔激动起来,“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净水思路,至少经历过三代以上技术迭代。能写出这句话的人,不是原始部落。”
“也就是说……”苏珊看着四周,“这里曾经有过稳定的定居点,甚至可能是长期社区。”
娜娜继续扫描其他区域,很快又锁定一组相似结构。
【热源藏于地底,燃不可见之气,驱机运转。】
“看不见的气体?”陈浩皱眉,“沼气?天然气?”
“可能性极高。”娜娜说,“结合此前探测到的地热异常,该文明可能已掌握初级能源采集技术。”
“我的天。”卡尔喃喃,“这不是遗迹,这是技术手册。”
“那咱们岂不是捡到宝了?”陈浩一拍大腿,“照着上面做,以后喝水不用煮,取暖不用烧木头,还能省燃料。”
“前提是找到实物证据。”苏珊冷静地说,“光有文字不行,得看到对应的装置或结构。”
“那就找。”卡尔收起终端,“从现在的位置开始,按功能分区排查。”
他们分头行动。娜娜沿主墙继续扫描,卡尔检查地面承重结构,苏珊观察通风走向,陈浩则贴着角落一圈圈走,一边看一边用手敲石头。
“听声辨位。”他说,“空心的地方敲起来不一样。”
他敲到第三块石板时,声音变了。
“等等。”他蹲下,手指抠进边缘缝隙,“这块好像能动。”
苏珊立刻过来帮忙。两人用力一推,石板缓缓滑开,露出后面一条窄道。
通道很短,尽头是一间密室。
四人打着手电进去。
屋里摆着几个密封陶罐,靠墙立着一块刻满公式的石碑,角落还有几件金属工具,形状古怪,像是某种手动泵的零件。
娜娜上前扫描。
“陶罐内为植物种子,种类共十二种,含高蛋白豆类与耐旱谷物,保存状态良好。”
“石碑内容涉及流体压力转换与简易活塞结构设计。”
“金属工具原型具备基础机械传动功能,推测用于提水或供能。”
“这些都是真的。”卡尔声音发颤,“不是象征性摆放,是实际可用的技术原型。”
“而且保存得太好了。”苏珊拿起一个陶盖,“几乎没有受潮痕迹,说明这个房间长期处于干燥封闭状态。”
“机关设计精巧。”娜娜指出入口处的一个凹槽,“刚才推动的石板触发了平衡配重系统,只有施力角度正确才会开启。”
“也就是说……”陈浩嘿嘿一笑,“咱们运气不错,刚好摸对了开门姿势。”
“不是运气。”娜娜说,“是你选择的施力点,恰好落在原始设计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你非得给我泼冷水是吧?”
卡尔已经开始拍照记录,苏珊小心地把种子样本装进密封袋。陈浩则盯着那块石碑,突然冒出一句:
“你说……这些东西能不能带回去?”
“当然要带。”卡尔头也不抬,“尤其是这些公式。只要还原出基本原理,就能造出适合基地使用的设备。”
“运输过程需注意防震与温控。”娜娜补充,“建议使用双层包裹,并优先携带信息载体。”
“那就先把石碑内容全录下来。”陈浩掏出终端,“我来拍,你们看着点有没有漏。”
他刚举起设备,墙上的符号忽然又闪了一下。
这次不止一道。
三组圆形纹路依次亮起,像心跳一样,一闪,再闪。
“能量脉冲提前了。”娜娜迅速查看数据,“原本周期是十一分钟,现在缩短到九分四十秒。”
“为什么?”苏珊问。
“系统响应频率正在上升。”娜娜盯着屏幕,“可能是因为我们进入了核心区域,触发了更高层级的激活程序。”
“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要启动?”陈浩往后退了半步。
“目前无危险提示。”她说,“但建议加快资料收集速度。”
卡尔抓紧时间继续拍摄,苏珊把最后一批种子封好。陈浩绕到石碑背面,想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刻痕。
他的手刚碰到碑体,地面轻轻震了一下。
不是晃,是那种从深处传来的、有节奏的震动。
咚。
像有个机器,在下面开始转动。
“听到了吗?”他说。
其他人停下动作。
又一声。
咚。
“动力系统……醒了。”娜娜低声说。
陈浩咽了口唾沫,抬头看向门口。
那条窄道漆黑一片,刚才明明开着的手电光,不知什么时候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