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泵的嗡鸣声终于停了,陈浩把扳手往泥里一插,喘得像刚跑完三千米。他瘫在田埂上,裤腿还卷到膝盖,小腿沾着几片烂叶,整个人像是从泥潭里捞出来的泡发馒头。
“土壤透气性修复……你这话说得跟真能喘气似的。”他抬头看向娜娜,“地都淹成这样了,它还能深呼吸?”
娜娜站在翻松的土垄边,机械臂正缓缓收回光谱扫描模块。“水分已降至临界值以下,现在可以开始补苗。”
“说得轻巧,我这手都快不是自己的了。”陈浩挣扎着坐起来,揉了揉腰,“你说咱能不能雇个临时工?哪怕是个会锄地的稻草人也行。”
“目前劳动力配置符合生存模型最优解。”她顿了顿,“你是唯一活着的选项。”
“谢谢啊,我感动得都想哭了。”
他撑着膝盖站起来,拎起锄头准备松土。刚走两步,脚下一绊,差点摔进南瓜藤架下。
“谁把绳子乱扯——”话没说完,他低头一看,愣住了。
不是绳子。
是藤蔓。
南瓜和番茄的藤缠在一起,像两条扭打的蛇,叶片互相遮挡,茎秆勒得发青。其中一根番茄枝已经被压弯,叶子耷拉着,边缘微微发黄。
“好家伙,俩菜打群架?”陈浩蹲下去,伸手想把它们分开,“我还以为植物就只会默默长大,原来也会抢地盘?”
他用力一掰,藤蔓“啪”地弹开,可不到半分钟,南瓜的新芽又悄悄绕了上去,动作慢但坚决。
“嘿,还挺记仇。”
娜娜走近,光学眼切换至生物分析模式,一道淡蓝光束扫过纠缠区域。
“检测到光竞争行为。”她说,“南瓜叶绿素a吸收峰值集中在660纳米红光波段,番茄偏好450纳米蓝紫光。当前共用白光LEd光源,导致两者为获取有效光照发生结构性对抗。”
“翻译成人话。”
“它们觉得对方挡了自己的阳光。”
“所以这是……晒太阳引发的肢体冲突?”
“准确说是资源争夺下的生长策略调整。”
陈浩盯着那对死缠烂打的藤,叹了口气:“我以为暴雨才是最大难关,结果植物比天气还难搞。一个不留神,连菜都要内卷。”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那你有招没?总不能让我天天在这儿当蔬菜调解员吧?”
娜娜抬起手臂,连接控制终端,调出灯光系统界面。“可实施光谱分区调控。通过调整补光灯波段,在空间上形成微环境隔离。”
“说人话第二遍。”
“给南瓜多加点红光,番茄多照蓝光,让它们觉得自己赢了。”
“哦,精神胜利法种地。”
五分钟后,新的灯光程序启动。
南瓜区的灯转为偏红的暖调,像黄昏时的窗台;番茄那边则亮起冷蓝色,仿佛清晨的日光。两片区域中间留出三十厘米间隔带,不设主光源,只保留基础照明。
“这就完了?”陈浩抱着胳膊站在旁边,“换个颜色就能和平共处?”
“等待三小时数据反馈。”娜娜说,“在此之前建议避免人为干预。”
“行吧,我正好歇会儿。”他一屁股坐在田埂上,从口袋里摸出半块压缩饼干啃了起来,“反正我现在干啥都像在给地球添麻烦。”
时间一点点过去。
起初什么变化都没有。
陈浩打了个哈欠,眼皮开始打架。他靠在木桩上,嘴里嘟囔:“要我说干脆全换成耐阴作物得了,省得天天看它们宫斗。”
娜娜没接话,一直盯着数据面板。
两个小时后,她轻声道:“分离趋势出现。”
陈浩猛地睁眼:“啥?”
“藤蔓接触面积减少百分之六十二,蒸腾速率同步上升。南瓜向红光区倾斜角度增加十七度,番茄主茎伸展方向偏移九度。”
他爬过去一看,果然——原本绞紧的茎秆松开了,像是突然没了敌意。南瓜藤朝着红光一侧舒展,叶片张开更大;番茄也不再拼命往上钻,而是横向铺展,新芽冒得欢快。
“还真管用?”他伸手碰了碰一片南瓜叶,滑溜溜的,带着露水,“你们之前打得你死我活,现在倒学会划界而治了?”
“植物没有仇恨。”娜娜说,“只有响应。”
“可你不也说了,它们会争?”
“那是本能,不是意愿。”
陈浩咧嘴一笑:“所以我才是唯一一个又懒又爱计较的?”
他躺回田埂,嚼着最后一口干粮,看着两片作物安静生长。红蓝灯光静静洒落,像给大地盖了层彩色薄被。
“你说以后要是再来别的菜呢?辣椒要绿光,茄子要紫光,咱们这儿岂不是要变成迪斯科舞厅?”
“可根据需求配置。”
“那我要是哪天想看点粉光呢?给我整一圈氛围灯?”
“非光合有效辐射范围不影响作物生长。”
“唉,我就知道你不讲情面。”
夜色渐浓,补光灯成了唯一的光源。
陈浩困得直点头,眼皮沉得抬不起来。他迷迷糊糊地说:“你说这些植物……它们知道自己被操控了吗?换了光,就不打了,多听话。”
“它们只是接收信号,做出反应。”娜娜说,“就像你听见饭好了,就会停下干活。”
“可我会生气,会抱怨,还会偷懒。”
“所以你是人类。”
陈浩笑了笑,没再说话。
远处,一片番茄叶轻轻抖了一下,像是被晚风吹动。
其实没有风。
娜娜的光学眼微微闪了闪,记录下一次轻微的气孔开闭异常。
数据流无声滚动。
她的机械臂仍连接着控制系统,灯光程序持续运行。
陈浩靠着木桩睡着了,嘴角沾着饼干渣,一只手垂在泥土边,离那根曾用来撬藤蔓的锄头只剩半拃距离。
补光灯的红蓝交界处,一缕细小的藤尖缓缓探出,朝着间隔带延伸了一毫米。